修理

xiū lǐ [ xiu li]
注音 ㄒ一ㄡ ㄌ一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修理 xiūlǐ

(1) 整治,使损坏的东西恢复原来的形状、结构或功能等

修理机器
repair;mend;overhaul

(2) 用言语或暴力教训对方

绰号“红旗”的黄姓少年提议找机会修理对方,并叫李姓少年回家拿一把蓝波刀
chide

词语解释

  1. 治理。

    《管子·九守》:“圣人因之,故能掌之。因之修理,故能长久。”

  2. 谓治理得好,处理政务合宜。

    《尹文子·大道下》:“农桑以时,仓廪充实,兵甲劲利,封疆修理,强国也。”《汉书·薛宣传》:“为左冯翊,崇教养善,威德并行,众职修理,姦轨絶息。”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大小详要,莫不有叙,分职率属,而万事修理。”

  3. 操持;料理。

    《百喻经·观作瓶喻》:“愚人亦尔,修理家务,不觉非常。”

  4. 特指烹调,整治饮食。

    《太平广记》卷三八五引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崔绍》:“ 绍 问:‘此是何鱼?’家人曰:‘本买充厨膳,以郎君疾殛,不及修理。’”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酒食》:“每説物无不堪喫,唯在火候。善均五味,尝取败障泥胡禄,修理食之,其味极佳。”

  5. 处置。

    《敦煌变文集·舜子变文》:“缘人命致重,如何但修理他?有计但知説来,一任与娘子鞭耻。”

  6. 整治,使损坏的东西恢复原来的形状、结构或功能等。

    《东观汉记·任延传》:“ 延 乃为置水官吏,修理沟渠,皆蒙其利益。”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琵琶》:“ 郑 尝弹小忽雷,偶以匙头脱,送 崇仁坊 赵 家修理。” 宋 苏轼 《表忠观碑》:“昔 竇融 以 河西 归 汉 , 光武 詔右扶风修理其父祖坟塋,祠以太牢。” 曹禺 《日出》第二幕:“上次修理房子的工钱,你扣下了么?”

  7. 整顿。

    《孙子·形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三国 魏 曹操 注:“自修理以待敌之虚懈也。”

  8. 训练;演习。

    《后汉书·皇甫嵩传》:“詔勑州郡修理攻守,简练器械。”

  9. 撰写。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其姪曰 釗扬 ,奇丑,而性奸刻,识之无,为 洪 逆修理伪詔书。”

  10. 10.修剪梳理。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头上没有一根白发,修理得很整齐,油光发亮。”

引证解释

⒈ 治理。

《管子·九守》:“圣人因之,故能掌之。因之修理,故能长久。”

⒉ 谓治理得好,处理政务合宜。

《尹文子·大道下》:“农桑以时,仓廪充实,兵甲劲利,封疆修理,强国也。”
《汉书·薛宣传》:“为左冯翊,崇教养善,威德并行,众职修理,姦轨絶息。”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中:“大小详要,莫不有叙,分职率属,而万事修理。”

⒊ 操持;料理。

《百喻经·观作瓶喻》:“愚人亦尔,修理家务,不觉非常。”

⒋ 特指烹调,整治饮食。

《太平广记》卷三八五引唐牛僧孺《玄怪录·崔绍》:“绍问:‘此是何鱼?’家人曰:‘本买充厨膳,以郎君疾殛,不及修理。’”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酒食》:“每説物无不堪喫,唯在火候。善均五味,尝取败障泥胡禄,修理食之,其味极佳。”

⒌ 处置。

《敦煌变文集·舜子变文》:“缘人命致重,如何但修理他?有计但知説来,一任与娘子鞭耻。”

⒍ 整治,使损坏的东西恢复原来的形状、结构或功能等。

《东观汉记·任延传》:“延乃为置水官吏,修理沟渠,皆蒙其利益。”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琵琶》:“郑尝弹小忽雷,偶以匙头脱,送崇仁坊赵家修理。”
宋苏轼《表忠观碑》:“昔竇融以河西归汉,光武詔右扶风修理其父祖坟塋,祠以太牢。”
曹禺《日出》第二幕:“上次修理房子的工钱,你扣下了么?”

⒎ 整顿。

《孙子·形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三国魏曹操注:“自修理以待敌之虚懈也。”

⒏ 训练;演习。

《后汉书·皇甫嵩传》:“詔勑州郡修理攻守,简练器械。”

⒐ 撰写。

清王韬《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其姪曰釗扬,奇丑,而性奸刻,识之无,为洪逆修理伪詔书。”

⒑ 修剪梳理。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头上没有一根白发,修理得很整齐,油光发亮。”

修理的国语词典

整治。

如:「他把下属狠狠修理了一顿,然后就怒气冲冲地离开了。」

修理的网络释义

修理

  • 修理,指对于损坏了的不整洁的物体和事物进行修复和理顺。对象为物品时,有维护、修葺、整治的意思;对象为人时,有滋扰、闹事、用言语或暴力教训对方的意思。
  • 修理的翻译

    英语: to repair, to fix, to prune, to trim, (coll.)​ to sort sb out, to fix sb
    德语: reparieren (V)​
    法语: réparer

    修理造句

    木匠师傅把损坏的桌椅都修理好了。
    王师傅精湛的修理手艺,让人叹为观止。
    修理好这台机器,在他来说是小试其技!
    他只要小试其技,就可以修理好这台机器。
    他是学文学的,可现在却搞起了汽车修理,真是学非所用!
    我的自行车需要修理一下。
    他不能帮我修理自行车。
    雨季就要到了,修理排灌设备是急如星火的任务。
    因此我们只得盼望你们经常修理你们的铁丝网。
    修理业在搞承包,吃大锅饭的现象必须彻底改变。
    这块手表已经没有修理价值,该报废了。
    修理这种开关,一懂窍门,易如反掌。
    那时我学修理自行车是逼上梁山,自己不动手没别的办法。
    他那部老爷车常常要修理,不愿卖掉的原因是聊胜于无啊!
    园林工人正在用剪刀修理公园的小树。
    通过张师傅的修理,这台机器的故障很快就被排除了。
    冬天快到了,木匠叔叔开始修理教室的门窗。
    我父亲将帮助我修理我的自行车。
    水管的阀门坏了,要请人来修理一下。
    恋爱就象电脑,永远都有N个毛病等待修理,等你修好后却发现等待修理的新毛病大于N。

    汉字详情

    xiū [xiu]
    部首: 221
    笔画: 9
    五笔: WHT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LHH
    四角: 2722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彡( shān),攸( yōu)声。“彡”有装饰义。本义:修饰,装饰)

    (2) 同本义

    修,饰也。——《说文》

    义之修而礼之藏也。——《礼记·礼运》。注:“犹饰也。”

    美要眇兮宜修。——《楚辞》

    以修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修容(整饰容貌);修词(修饰词句。亦指作文;文辞);修饰边幅(形容注意仪容、衣着祳恼);修娖(整理修补)

    (4) 整修;修理

    古不修墓。——《礼记·檀弓》

    修橹轒辒。——《孙子·谋攻》

    修守战之具。——汉· 贾谊《过秦论》

    吾妻死,室坏不修。——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修娖(整理修补);修完补辑(修葺整治;补缀损缺);修月(古代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

    (6) 兴建;建造

    钟鼓不修。——《吕氏春秋·先已》

    乃重修岳阳楼。——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修堤梁,通沟浍。——《荀子·王制》

    (7) 又如:修立(修建);修治(制作);修构(修建);修废(兴复废业);修营(修建);修辟(修整开垦)

    (8) 学习、锻炼和培养

    修武之德。——《国语·晋语》

    束发修学。——《汉书·叙传下》

    一善易修。——唐· 韩愈《原毁》

    忌者畏人修。

    怠者不能修

    (9) 又如:修省(提高道德修养,不断反省自己);修省退悔(修身反省,退而自悔);修己(自我修养)

    (10) 修行 。如:修积(行善积德);修服(指道教的修炼服气。服气,即吐纳);修持(持戒修行);修真(道教指学道修行为修真)

    (11) 整治

    管子修之。——《史记·货殖列传》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国志·诸葛亮传》

    修之于朝廷。——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2) 又如:修文偃武(修明文教,停止武备);修文(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修近(整顿内务);修言(统一号令);修事(治理政事)

    (13) 实行;从事某种活动

    地之不休。——《国语·吴语》。注:“垦也。”

    修其宗庙。——《礼记·中庸》。注:“谓埽粪也。”

    (14) 又如:修全(补救;变通);修削(进攻;砍杀);修禊(古代习俗,在三月三日到水边游玩,以祓除不祥)

    (15) 编纂;撰写;写

    始末修撰,凡十六载。——《北史·序传》

    (16) 又如:修撰(编辑又指掌修国史的官);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修札(写信)

    (17) 设。置备

    修其簠簋。——《国语·周语》。注:“备也。”

    (18) 又如:修名(修刺。置备名帖,以作通报姓名之用);修馔(准备饭食)

    (19) 循;遵循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20) 又如:修今(拘守现状);修古(遵行古道);修本(犹溯源);修名(循名,依照名称)

    (21) 通“休”。休整;休养 。如:修摄(保养;调护);修鳞养爪(喻保养、积蓄战斗力)

    (22) 修订,修改,改正

    欲自修改。——《世说新语·自新》

    形容词

    (1) 长

    修,长也。——《广雅》

    德惠修长。——《史记·秦始皇纪》。索隐:“修亦长也。”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曹植《洛神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明· 魏学洢《核舟记》

    巨身修尾。——《聊斋志异·促织》

    庞然修尾。

    (2) 又如:修龄(长龄,长寿);修短固天(生命的长短本由天定);修亘(连绵不断);修篁(修筠。长长的竹子)

    (3) 高;大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兰亭集序》

    (4) 又如:修茂(树木高而繁茂);修波(大波);修峻(高峻);修雅(高雅,不粗俗);修皙(身材高而皮肤白)

    (5) 远 。如:修阻(路途遥远而阻隔)

    (6) 善;美好

    伊中情之信修兮。——张衡《思玄赋》

    (7) 又如:修名(美好的名声);修直(高尚正直);修眸(漂亮的眼睛;美目);修禀(良好的禀赋)

    名词

    (1) 通“脩”。致送师长的酬金

    降说屦,升坐修。——《礼记·乡饮酒义》。钱宫詹云:“即仪礼之升堂乃羞,今之修爵。”

    (2) 又如:修金(学费);修脡(旧指送给老师的薪金。修,通“脩”。干肉);修脯(旧时称送给教师的礼物或酬金);修馔(教师的薪金及饭食。修,通脩,束修)

    (3) 修正主义 。如:防修反修;帝、修、反

    (4) 姓

    英文翻译

    study; repair; cultivate

    方言集汇

    ◎ 粤语:sau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iu1 [客英字典] siu1 [东莞腔] siu1 [梅县腔] siu1 siu3 [客语拼音字汇] xiu1 xiu3 [海陆丰腔] siu1 [陆丰腔] siu1 [沙头角腔] sieu1 [宝安腔] si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息流平聲開口三等siu/siousĭəu
    [li]
    部首: 436
    笔画: 11
    五笔: GJF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GWG
    四角: 16115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2) 同本义

    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说文》

    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韩非子·解老》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

    郑人谓玉未理者璞。——《战国策·秦策三》

    (3) 治理;管理

    不可胜理。——《战国策·秦策一》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吕氏春秋·劝学》

    夫能理三苗。——《淮南子·原道》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黄宗羲《柳敬亭传》

    为天下理财。——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理事自若。——《后汉书·卓茂传》

    (4) 又如:当家理事;理官(治理狱讼的官员);理民(治理人民);理国(治理国家)

    (5) 整理,使有条理、有秩序

    分茧理丝。——《晋书·左芬传》

    当户理红妆。——《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

    当窗理云鬓。

    (7) 又如:理妆(整理妆饰);理丝(抽理蚕丝);理鬓(梳理鬓发);理顺

    (8) 处理,办理 。如:料理(办理;处理);理七(旧俗人死后每七日斋供一次,凡七次,共四十九日而止);理狱(处理讼事)

    (9) 温习;熟习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古诗十九首》

    (10) 又如:理书(温习功课);理乐(练习演奏乐曲);理曲(练习歌曲)

    (11) 奏起 。如:理音(弹奏音乐);理丝(弹奏弦乐);理乐(奏乐)

    (12) 区分;辨别

    理道之远近而致贡。——《荀子·王制》

    (13) 又如:理音(辨别声音)

    (14) 理睬,理会

    只顾玩笑,并不理他。——《红楼梦》

    (15) 又如:不理(不闻不问);理值(理睬);理识(犹理睬)

    (16) 申诉;辨白 。如:理诉(申诉);理说(申辨是非);理辨(申辨)

    (17) 修缮 。如:理葺(修理,修补);理楫(修理船桨)

    (18) 操理

    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名词

    (1) 纹理;条理

    井井兮有其理也。——《荀子·儒效》

    璧袭无理。——《淮南子·览冥》

    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说文解字·叙》

    圭形石质,苍色腻理。——刘禹锡《砥石赋》

    (2) 又如:理比(纹理相次);理路(纹理,纹路)

    (3) 法律;司法官

    弦子旗为理。——

    管子·小匡》

    遂下于理。——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又如:理刑厅(理刑官员)

    (5) 道理,义理

    井井兮其有理也。——《荀子·儒效》

    恶积祸盈,理至焦烂。——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势不同而理同。——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庄子·秋水》

    理实如兄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天下之理得矣。——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验之以理。——《吕氏春秋·慎行论》

    理无专在。——清· 刘开《问说》

    (6) 又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7) 又如:无理(没有道理);在理(合乎道理);理致(义理情致,思想情趣);理窟(义理会聚处;道理深奥处);理顺(道理顺当;理由正当)

    (8) 事理 。如:理趣(事理的旨趣)

    (9) 使者

    行理之命,无月不至。——《左传·昭公十三年》。注:“行理,使人通聘问者。”

    (10) 媒人

    吾令蹇修以为理。——《楚辞·屈原·离骚》

    (11) 自然科学与物质世界和其现象有关的这种知识 。如:理工科

    (12) 物理学 。如:数理化

    (13) 通“吏”。狱官

    孟秋之月:命理瞻伤。——《礼记·月令》

    李离者, 晋文公之理也。——《史记·循吏列传》

    形容词

    治理得很好

    本事不理。——《荀子·天论》

    运极则化,理乱相承。——《后汉书·蔡邕传》

    一切治理,威名流闻。——《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英文翻译

    reason, logic; manage

    方言集汇

    ◎ 粤语:lei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1 li3 [客英字典] li1 li3 [海陆丰腔] li1 li3 [东莞腔] li3 [陆丰腔] li1 [梅县腔] li1 [沙头角腔] li1 [宝安腔] li1 [客语拼音字汇] li1
    ◎ 潮州话:l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良士上聲開口三等lix/liiol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