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骨

biān gǔ [ bian gu]
注音 ㄅ一ㄢ ㄍㄨˇ

词语释义

砭骨 biāngǔ

(1) 刺骨

朔风砭骨
piercing

词语解释

  1. 刺骨。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双髻道人》:“一食顷,足已践地,开眼见白云满衣,罡风砭骨,盖已立五峰絶顶。” 殷夫 《春天的祷词》:“环绕我的只有砭骨的寒冷,只有刺心的讽刺,只有凶恶的贫困。”

引证解释

⒈ 刺骨。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双髻道人》:“一食顷,足已践地,开眼见白云满衣,罡风砭骨,盖已立五峰絶顶。”
殷夫《春天的祷词》:“环绕我的只有砭骨的寒冷,只有刺心的讽刺,只有凶恶的贫困。”

砭骨的国语词典

直钻到骨子里。比喻极为痛苦或寒冷。

如:「寒风砭骨」。

砭骨的网络释义

砭骨

  • 砭骨(biān gǔ):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朔风~。
  • 砭骨的翻译

    英语: to be extremely cold or painful

    砭骨造句

    医生推开大门,屋里毫无动静,寒冷砭骨。
    今年的冬天似乎最像北方的冬天,干燥,寒冷,太阳的光芒就跟银针一般,照在人生上,竟有些砭骨般的疼痛。
    外面寒风砭骨,我们尽量少出门。
    金风砭骨,玉露侵肌,山顶之上下比平阳,早已余署全消,嫩寒欲逗。
    岭东岭西风势迥异,志书称之为盛夏飞雪寒气砭骨,却又地处西行要冲。
    恨,恨家人的无情,世道的不公平,砭骨的恨意,他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抛弃了自己。
    朔风砭骨,举目望去,漫山遍野,百草枯黄。
    真实像一盆冷水从头到脚淋了个透,我的双脚仿佛悬空,那些手弥散着砭骨的寒凉。
    冷冽砭骨的寒风呼啸刮来,令星罹的头脑越发清醒。
    萧寒感受了一番寒风砭骨,不得不运转法力,催动护体灵光,以防被寒气入体。
    寒光闪烁,两把匕首带着两道寒光闪电般递到了萧桐的胸口和喉咙,一种恶毒的杀气渗肤砭骨。
    闪电凄厉的在天空中炸裂,大地上呼啸而过的是砭骨的寒风。
    孕妇小心翼翼地自我安慰着,尽管胸口充满砭骨的冰渣,“该不该直接打个电话给他——傻瓜,为什么不?”。
    像是为了响应顾京的悲鸣,一阵呜呜的阴风吹过,血海翻涌,三人心头都情不自禁地泛起了砭骨的寒意。
    我的身体已经麻木了,砭骨的寒冷已快要摧毁我仅剩的薄弱的意志。
    东方明砭骨的颤抖着,上下牙关哆嗦着看向温钰,却是倔强的冷哼一声,用力一动,滚在了沙地上借助沙子的热力慢慢的将包裹着身体的坚冰融化了开来。
    萧百战虎目凛然,原先那股滔天威压,终于缓缓消散而去,而议事堂中的众人,此刻也终于缓缓松了一口气,刚刚的那股威压,凌厉森然,给人一股砭骨之意。
    白日虽然没有被那怪物正面攫上,但是那呼啸而过的劲风仍然砭骨生痛。
    夜幕降临,深秋的风带着砭骨的寒意。
    他们感觉夜深风寒,朔风砭骨,浑身冷得厉害,不知不觉中,众人挤到了一起,刀剑横于胸前,小心翼翼的盯着垂剑于身侧、负手而立、静静无语的孙百威。

    汉字详情

    biān [bian]
    部首: 517
    笔画: 9
    五笔: DTPY
    五行:
    仓颉: MRHIO
    四角: 126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石,乏声。本义:治病刺穴的石针)

    (2) 同本义

    砭,以石刺病也。——《说文》

    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素问·异法方宜论》

    (3) 又如:砭割(用石针治病。比喻忍痛除恶)

    (4) ∶曲流凹岸由于水流拥挤而发生侵蚀的地点

    (5) 〈方〉∶山坡

    他们这时正走在一道砭上,上头是山崖,下边是石岩,光秃秃的没一点遮拦。——柳青《铜墙铁壁》

    动词

    (1) 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后用金属针以治病,也称“砭”

    风上逆,砭头血可愈。——《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

    (2) 又如:砭磨(用石针刺磨患处。引申为救时除弊);砭熨(用石针刺穴,用药物熨贴患处。指救治病痛)

    (3) 救治

    士病吾能砭。——王安石《舟中望九华山》

    (4) 又如:砭俗(救治庸俗)

    (5) 刺

    其气栗冽,砭人肌骨。——欧阳修《秋声赋》

    (6) 又如:砭骨

    英文翻译

    stone probe; pierce; counsel

    方言集汇

    ◎ 粤语:bi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en1 [海陆丰腔] bien1 bien3 [梅县腔] bien1 bien5 [台湾四县腔] bien1 bien3 [宝安腔] ben1 be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四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府廉鹽B平聲開口三等鹽Bpĭɛmpiem/pyem
    gǔ,gū [gu]
    部首: 902
    笔画: 9
    五笔: ME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BBB
    四角: 77227

    详细解释

    (1) ——表示声、形、动作。如:骨都都(形容连续不断向外冒);骨骨农农(咕咕哝哝;嘀嘀咕咕);骨辘辘(象声词。滚动声)

    (2) 另见

    名词

    (1) (会意。从冎( guǎ),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

    (2) 同本义

    骨,肉之覈也。——《说文》

    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风生木与骨。——《管子·四时》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战国策·燕策》

    以刀刺骨。——《韩非子·安危》

    而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骨头,脊椎动物的骨骼的各个坚硬的部分。解剖学名词。如:骨空(即骨孔);骨腔;尺骨;肋骨;龙骨(鸟类的胸骨);听骨;颌骨

    (4) 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钢骨水泥;船的龙骨;主心骨;骨扇(折扇)

    (5) 人的躯干 。如:骨相(依人的骨胳与相貌,可推测其穷通祸福之五星);骨骸(形体)

    (6) 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骨殖;骨朽(死亡已久)

    (8) 人的品质、气概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唐· 杜甫《送孔巢父发游江东兼呈李白》

    (9) 又如:傲骨;媚骨;骨清(超凡脱俗,具有神仙资质);骨格(品德;气度)

    (10) 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 小谢又清发。—— 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1) 又如:骨格(诗文的体式和风格);风骨(诗文雄健有力的风格)

    (12) 比喻刚毅正直 。如:骨直(躯干挺直。比喻刚正强毅);骨鲠之臣(刚正直谏之臣)

    (13) 比喻瘦劲的书体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引 南朝梁· 袁昂《古今书评》

    (14) 又如:骨力

    (15) 另见

    英文翻译

    bone; skeleton; frame, framework

    方言集汇

    ◎ 粤语:gwat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t7 [客语拼音字汇] gud5 [海陆丰腔] gut7 [客英字典] gwut7 [台湾四县腔] gut7 [东莞腔] gut7 [宝安腔] gut7 [陆丰腔] gut7 [梅县腔] gu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忽入聲合口一等kuotkuə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