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骨

cì gǔ [ ci gu]
注音 ㄘˋ ㄍㄨˇ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刺骨 cìgǔ

(1) 指天气∶寒气侵人入骨的,形容极其寒冷

刺骨的寒风在我们耳际嗖嗖地刮着
piercing to the bones;piercing;biting

词语解释

  1. 古代医疗方法之一。

    《韩非子·安危》:“闻古 扁鹊 之治其病也,以刀刺骨。”

  2. 深入骨髓。形容程度极深。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三:“是时既退 元丰 大臣於散地,皆衔冤刺骨。”《明史·洪锺传》:“ 马湖 土知府 安鼇 恣淫虐,土人怨之刺骨,有司利其金置不问,迁延二十年。”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黑头援立纪略》:“﹝ 冯銓 ﹞又时时刺得外廷情事,密报逆 贤 使为之备, 贤 感之刺骨。”

  3. 深入骨髓。形容极其惨毒。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虽威以刺骨之刑,勗以悬金之赏,终不可得也。” 宋 苏舜钦 《上执政启》:“捽首就吏,虽具狱而无他;刺骨定刑,终削籍而见弃。”

  4. 深入骨髓。形容极工谋算。

    《明史·奸臣传·温体仁》:“ 崇禎 初,迁尚书,协理詹事府事。为人外曲谨而中猛鷙,机深刺骨。”

  5. 深入骨髓。形容极冷。

    宋 戴复古 《饮中》诗:“布衣不换锦官袍,刺骨清寒气自豪。”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一夕间,天色惨淡,阴风刺骨。” 胡鄂公 《辛亥革命北方实录》:“车牗四洞,朔风刺骨,而道路又崎嶇难行。”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医疗方法之一。

《韩非子·安危》:“闻古扁鹊之治其病也,以刀刺骨。”

⒉ 深入骨髓。形容程度极深。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三:“是时既退元丰大臣於散地,皆衔冤刺骨。”
《明史·洪锺传》:“马湖土知府安鼇恣淫虐,土人怨之刺骨,有司利其金置不问,迁延二十年。”
明刘若愚《酌中志·黑头援立纪略》:“﹝冯銓﹞又时时刺得外廷情事,密报逆贤使为之备, 贤感之刺骨。”

⒊ 深入骨髓。形容极其惨毒。

唐刘知几《史通·忤时》:“虽威以刺骨之刑,勗以悬金之赏,终不可得也。”
宋苏舜钦《上执政启》:“捽首就吏,虽具狱而无他;刺骨定刑,终削籍而见弃。”

⒋ 深入骨髓。形容极工谋算。

《明史·奸臣传·温体仁》:“崇禎初,迁尚书,协理詹事府事。为人外曲谨而中猛鷙,机深刺骨。”

⒌ 深入骨髓。形容极冷。

宋戴复古《饮中》诗:“布衣不换锦官袍,刺骨清寒气自豪。”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一夕间,天色惨淡,阴风刺骨。”
胡鄂公《辛亥革命北方实录》:“车牗四洞,朔风刺骨,而道路又崎嶇难行。”

刺骨的国语词典

深入骨髓。比喻深刻。

如:「寒风刺骨」。

刺骨的网络释义

刺骨 (词语概念)

  • 刺骨,汉语词汇。形容词。
  • 拼音:cìgǔ
  • 基本解释:指气候非常寒冷,也指对某人怨恨极深或对某事印象特别深刻。
  • 刺骨的翻译

    英语: piercing, cutting, bone-chilling, penetrating (cold)​
    法语: qui pénètre jusqu'aux os, piquant

    刺骨造句

    冬天,妈妈在冷得刺骨的水里搓洗衣服。
    今年的冬天在温暖和刺骨般寒冷的交替之中到来了。
    为抢救落水儿童,他毫不犹豫地跳进了冰冷刺骨的湖水里。
    冬日里的阳光或许是微弱,或许是温和,但总能在刺骨的寒冷中给人以温暖。
    古人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骨的学习精神,实在令我们敬佩。
    风累了,在吹醒了绿色与湖水之后,再也没了刺骨的力气,怏怏的靠在树枝上,行人呼吸间都是暖暖软软的气息。
    刺骨的寒风吹着可怜的小女孩。
    孤单,是我在电脑前面打字,风一阵阵地吹过,打在身上,刺骨的冷。
    刺骨的寒风也挡不住他。
    这位老人衣着单薄,无法抵挡刺骨的寒风。
    只要在刺骨的水中浸过三次就大功告成了。
    我最常常做的事情是在人群中大笑的时候感到孤独,我无法克制,只能笑下去,然后感到更加刺骨的孤独。
    这几天冬季的寒风呼呼地吹来,大街上人们穿上厚棉衣,还瑟瑟发抖。据气象台报道今天最低气温已低于四摄氏度,难怪这几天不时的有几阵刺骨的寒风吹来,吹透寒衣,皮肤冰凉,今天新闻里说,到医院看病的人数比往常多。
    雨季,别具一格。冲走了那酷暑的炎热,却没有严寒的刺骨。丝丝的清凉不断地从高空飘落,漫步雨中,清新的感觉忽如其来,雨雾中弥漫着一种浪漫。
    冬天的严寒已经消除,雪已融化,刺骨的寒风也缓和了。
    凛冽的风使我们感到寒冷刺骨。
    他们在刺骨的寒冷中找寻道路。
    雪发了疯似的施展着浑身的解数,铺天盖地地落下来,将大地冻得颤抖了起来。刺骨的寒风在耳畔狂笑。
    没有深刻的爱情,哪有伤心刺骨的忧伤,没有美丽甜蜜的爱情,哪有刻骨铭心的失落心痛,只有经历过,才能体验那抹忧伤。
    同学们冒着刺骨的寒风,在雪地里行军拉练。

    汉字详情

    cì,cī [ci]
    部首: 208
    笔画: 8
    五笔: GMIJ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DBLN
    四角: 52900

    详细解释

    (1) 激烈的撞击或爆炸声 。如:刺的一声,他滑了一个跟头

    (2)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刀,朿( )声。本义:扎入,用尖利的东西刺)

    (2) 同本义

    君杀大夫曰刺。刺,直伤也。——《说文》

    刺,杀也。——《尔雅》

    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周礼·司刺》

    夫专诸之刺 王僚也,慧星袭月。——《战国策·魏策》

    (3) 又如:刺焚(刺股、焚膏之略词,比喻刻苦攻读);刺子(暗剑);刺心(以刀等刺进心脏。喻刺痛内心);刺血(刺手指出血。表示虔诚的一种苦行);刺臂(古代一种黥刑,在犯者臂部刺字;刺臂出血,用以盟誓)

    (4) 讽刺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讥刺(讥讽);刺邪(讽刺邪恶);刺戒(讥刺告戒);刺美(讽刺邪恶,赞扬美好)

    (6) 杀。古时君杀大夫叫刺

    经刺公子偃。——《左传·成公十六年》。注:“ 鲁杀大夫皆言刺。”

    刺怀公于 高梁。——《国语·晋语》

    (7) 又如:刺斫(刺杀);刺虎(杀虎)

    (8) 指责、揭发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9) 又如:刺举(检举;谓检举奸恶,举荐有功);刺打(斥责。方言)

    (10) 探取;采取

    刺六经中作王制。——《史记·封禅书》

    (11) 又如:刺取(采取,选用);刺问(探问);刺答(拜访答问)

    (12) 刺探;侦探

    至公车刺取。——《汉书·丙吉传》

    (13) 又如:刺事(打探事情);刺取(刺探);刺候(刺探侦察)

    (14) 插入;钻进 。如:刺天(冲入天空)

    (15) 刺激;刺射 。如:刺干(刺激);刺闹(发痒);刺恼(刺挠。烦恼;难受)

    (16) 刺绣(一种美术工艺) 。如:刺文(犹刺绣);刺凤描鸾(谓刺绣)

    名词

    (1) 泛指尖利如针之物 。如:刺竹(一种多刺的竹);刺儿(尖锐像针的东西);刺莓(有刺的野生莓子)

    (2) 名帖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刺呼(名片上所写的姓名);刺纸(犹名片);刺请(以名刺邀请)

    (4) 兵器的锋刃 。如:刺兵(古代兵器,矛属)

    (5) 旁边 。如:刺斜(旁边);刺邪里,刺斜(旁边)

    (6) 另见

    英文翻译

    stab; prick, irritate; prod

    方言集汇

    ◎ 粤语:ci3 cik3 sik3
    ◎ 客家话:[宝安腔] ciuk7 | ci5 [梅县腔] ze5 ciuk7 lak7 [台湾四县腔] ciuk7 cih5 [客英字典] cih5 ciuk7 cu5 [东莞腔] ci5 [海陆丰腔] ciuk7 cih5 [客语拼音字汇] ci4 cug5 qiag5 qiug5 [陆丰腔] ciuk7
    ◎ 潮州话:ceng3 (tshùrng 旧时:tshǹg) ci3 (chhì)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寘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七賜支A開去聲開口三等支Achieh/ciehtsʰĭe
    gǔ,gū [gu]
    部首: 902
    笔画: 9
    五笔: ME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BBB
    四角: 77227

    详细解释

    (1) ——表示声、形、动作。如:骨都都(形容连续不断向外冒);骨骨农农(咕咕哝哝;嘀嘀咕咕);骨辘辘(象声词。滚动声)

    (2) 另见

    名词

    (1) (会意。从冎( guǎ),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

    (2) 同本义

    骨,肉之覈也。——《说文》

    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风生木与骨。——《管子·四时》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战国策·燕策》

    以刀刺骨。——《韩非子·安危》

    而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骨头,脊椎动物的骨骼的各个坚硬的部分。解剖学名词。如:骨空(即骨孔);骨腔;尺骨;肋骨;龙骨(鸟类的胸骨);听骨;颌骨

    (4) 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钢骨水泥;船的龙骨;主心骨;骨扇(折扇)

    (5) 人的躯干 。如:骨相(依人的骨胳与相貌,可推测其穷通祸福之五星);骨骸(形体)

    (6) 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骨殖;骨朽(死亡已久)

    (8) 人的品质、气概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唐· 杜甫《送孔巢父发游江东兼呈李白》

    (9) 又如:傲骨;媚骨;骨清(超凡脱俗,具有神仙资质);骨格(品德;气度)

    (10) 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 小谢又清发。—— 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1) 又如:骨格(诗文的体式和风格);风骨(诗文雄健有力的风格)

    (12) 比喻刚毅正直 。如:骨直(躯干挺直。比喻刚正强毅);骨鲠之臣(刚正直谏之臣)

    (13) 比喻瘦劲的书体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引 南朝梁· 袁昂《古今书评》

    (14) 又如:骨力

    (15) 另见

    英文翻译

    bone; skeleton; frame, framework

    方言集汇

    ◎ 粤语:gwat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t7 [客语拼音字汇] gud5 [海陆丰腔] gut7 [客英字典] gwut7 [台湾四县腔] gut7 [东莞腔] gut7 [宝安腔] gut7 [陆丰腔] gut7 [梅县腔] gu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忽入聲合口一等kuotkuə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