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厥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痿弱气逆。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此谓闭藏……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素问·生气通天论》:“秋伤於湿,上逆而欬,发为痿厥。” 王冰 注:“湿气内攻於藏府则欬逆,外散於筋脉则痿弱也……厥谓逆气也。”
引证解释
⒈ 痿弱气逆。
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此谓闭藏……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素问·生气通天论》:“秋伤於湿,上逆而欬,发为痿厥。”
王冰注:“湿气内攻於藏府则欬逆,外散於筋脉则痿弱也……厥谓逆气也。”
痿厥的网络释义
痿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神经系疾病。筋肉萎缩,不能举动
痿,痺也。——《说文》
大经空虚发为肌痺,传为脉痿。——《素问·痿论》
即位,痿痺。——《汉书·哀帝纪赞》
(2) 又如:痿弱(肢体萎缩软弱);痿症(阳痿);痿症;痿疾(身体某部分萎缩或失去机能的病。特指阳痿);痿病(肢体动作不便的病);痿废(痿缩残废);萎痹(肢体麻木不能动作的病);痿蹶(指双足麻痹,无法行动);痿不忘起(身体麻痹行动不便的人也不忘起行)
(3) 男性生殖器官不能挺举的病 。如:痿疾;阳痿
(4) 衰竭 。如:痿易(谓痿弱无力);痿顿(委靡不振);痿倒疲倦(百病缠身,精神不振);痿疲(谓疲弱不振);痿厥(萎弱气逆);痿瘁(痿缩枯槁)
动词
(1) 用同“萎”。枯萎 。如:痿损(枯痿损伤)
(2) 〈方〉∶减弱
待了好一回,那阵风也萎了,依旧平和水港。——清· 张南庄《何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wi1 [梅县腔] wi3 wui3 [海陆丰腔] wui1 [客语拼音字汇] vui3 [客英字典] vui3 [宝安腔] wui1 wu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逶 | 於爲 | 影 | 支B合 | 平聲 | 支 | 合口三等 | 止 | 支B | ʔĭwe | qye/we |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厂(
,山崖),欮( )声。本义:石块) 同本义厥,发石也。——《说文》
相柳之所,抵厥为泽谿。——《山海经·海外北经》
熒惑厥弛。——《汉书·李寻传》
和之璧, 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荀子》
动词
(1) 病名。指突然昏倒、手足逆冷等症
凝于足者为厥。——《素问·六节藏象论》。注:“谓足逆冷也。”
(2) 又如:厥冷(指突然晕倒或手足逆冷);厥逆(指突然晕倒或手足厥冷;久久的头痛)
(3) “蹶”的古字。摔倒;挫败 。如:厥弛(摇动的样子)
(4) 磕头;触碰
若崩厥角稽首。——《孟子》
(5) 又如:角犀厥地;厥角(叩头)
(6) 短,缺
是以汤武至尊严,不失肃祗; 舜在假典,顾省厥遗。——《史记》
代词
(1) 其;他的;她的
思厥先祖父。——宋· 苏洵《六国论》
将尽厥职焉。——明· 顾炎武《复庵记》
(2) 又如:厥父;厥疾不疗;厥幸(其罪);厥罪惟均(其罪行是一样的)
(3) 它的;他们的;它们的
方命厥后。——《诗·商颂·玄鸟》
(4) 又如:厥后
因而,因此,于是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史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et7 [梅县腔] kiet7 [东莞腔] ket8 [客英字典] ket7 [宝安腔] ket7 [客语拼音字汇] kiad5 [台湾四县腔] kiet7
◎ 潮州话:kiag4 (khiak)「潮州」kiêg4 (khiek 旧时:khiet)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