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火盛貌。
喧闹貌。
昏迷貌。
词语解释
火盛貌。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二折:“我嚥下去有似热油浇,烘烘的烧五臟。”《水浒传》第九二回:“少顷,草场内烘烘火起,烈焰冲天。”《红楼梦》第九七回:“那纸沾火就着,如何能够少待,早已烘烘的着了。”《花月痕》第四回:“一阵风过,遍地的枯草,烘烘烧着。”
喧闹貌。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崔待詔 ﹞连忙推开楼窗看时,见乱烘烘道:‘ 井亭桥 有遗漏!’”《西游记》第九三回:“当夜睡还未久,即听鸡鸣。那前边行商烘烘皆起,引灯造饭。”
昏迷貌。
元 杨梓 《霍光鬼谏》第三折:“只落的三魂杳杳,四体烘烘,七魄悠悠。”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空着我烘烘醉眼迷芳草。”
引证解释
⒈ 火盛貌。
引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二折:“我嚥下去有似热油浇,烘烘的烧五臟。”
《水浒传》第九二回:“少顷,草场内烘烘火起,烈焰冲天。”
《红楼梦》第九七回:“那纸沾火就着,如何能够少待,早已烘烘的着了。”
《花月痕》第四回:“一阵风过,遍地的枯草,烘烘烧着。”
⒉ 喧闹貌。
引《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崔待詔﹞连忙推开楼窗看时,见乱烘烘道:‘ 井亭桥有遗漏!’”
《西游记》第九三回:“当夜睡还未久,即听鸡鸣。那前边行商烘烘皆起,引灯造饭。”
⒊ 昏迷貌。
引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三折:“只落的三魂杳杳,四体烘烘,七魄悠悠。”
元乔吉《金钱记》第二折:“空着我烘烘醉眼迷芳草。”
烘烘的国语词典
温暖的样子。
如:「这屋里怎么这样热烘烘的。」
烘烘的网络释义
烘烘
烘烘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火,共声。本义:烧,焚烧)
(2) 同本义
烘,燎也。——《尔雅·释言》
卬烘于歁。——《诗·小雅·白华》
(3) 又如:烘眼(角膜炎之类的眼病,俗称“红眼”);烘焰(光焰);烘腾腾(火旺盛貌)
(4) 烤干;烤热 。如:烘火(烤火,向火取暖);烘咖啡豆;烘衣服;烘鸡
(5) 衬托;渲染 。如:烘晕(烘托)
(6) 映照 。如:烘明(通明);烘霁(霁光映照);烘晴(阳光映照晴空);烘影(映照成影)
(7) 用同“哄”。人同时发出声音 。如:烘堂(众人同时大笑);烘然(喧闹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fung1 fung2 | fung3 [海陆丰腔] fung6 fung2 [梅县腔] fung1 [台湾四县腔] fung5 fung2 [客语拼音字汇] fung1 [东莞腔] kung1 [客英字典] fu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洪 | 戸公 | 匣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東 | 通 | ghung/hung | ɣu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火,共声。本义:烧,焚烧)
(2) 同本义
烘,燎也。——《尔雅·释言》
卬烘于歁。——《诗·小雅·白华》
(3) 又如:烘眼(角膜炎之类的眼病,俗称“红眼”);烘焰(光焰);烘腾腾(火旺盛貌)
(4) 烤干;烤热 。如:烘火(烤火,向火取暖);烘咖啡豆;烘衣服;烘鸡
(5) 衬托;渲染 。如:烘晕(烘托)
(6) 映照 。如:烘明(通明);烘霁(霁光映照);烘晴(阳光映照晴空);烘影(映照成影)
(7) 用同“哄”。人同时发出声音 。如:烘堂(众人同时大笑);烘然(喧闹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fung1 fung2 | fung3 [海陆丰腔] fung6 fung2 [梅县腔] fung1 [台湾四县腔] fung5 fung2 [客语拼音字汇] fung1 [东莞腔] kung1 [客英字典] fu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洪 | 戸公 | 匣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東 | 通 | ghung/hung | ɣu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