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

hóng méng [ hong meng]
繁体 鴻蒙
注音 ㄏㄨㄥˊ ㄇㄥ

词语释义

自然的元气。《庄子.在宥》:「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唐.柳宗元〈愚溪诗序〉:「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也作「鸿蒙」。

词语解释

  1. 亦作“ 鸿濛 ”。

    1.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庄子·在宥》:“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 成玄英 疏:“鸿蒙,元气也。”《淮南子·道应训》:“西穷窅冥之党,东开鸿濛之先。”《秦併六国平话》卷上:“鸿蒙肇判,风气始开。”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二:“又试问鸿蒙初辟时,又哪里有贫富贵贱?”

  2. 迷漫广大貌。

    《汉书·扬雄传上》:“外则正南极海,邪界 虞渊 ,鸿濛沆茫,碣以崇山。” 颜师古 注:“鸿濛沆茫,广大貌。” 宋 范成大 《寿栎东斋午坐》诗:“屋角静突兀,云气低鸿濛。”《红楼梦》第一二○回:“我所居兮, 青埂 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

  3. 东方之野,日出之处。

    《淮南子·俶真训》:“提挈天地而委万物,以鸿濛为景柱,而浮扬乎无畛崖之际。” 高诱 注:“鸿濛,东方之野,日所出,故以为景柱。”

  4. 混沌;浑噩。

    唐 韩愈 《嘲鼾睡》诗之二:“鸿蒙总合杂,诡譎骋戾狠。”《吴礼部诗话》引 元 王履 诗:“半生堕落忧患界,万事元在鸿濛间。” 清 龚自珍 《世上光阴好》诗:“静原生智慧,愁亦破鸿濛。”

  5. 指高空。

    明 刘基 《通天台赋》:“矗鸿濛以建标兮,拖甘泉以为祛。”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鸿濛”。 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

《庄子·在宥》:“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
成玄英疏:“鸿蒙,元气也。”
《淮南子·道应训》:“西穷窅冥之党,东开鸿濛之先。”
《秦併六国平话》卷上:“鸿蒙肇判,风气始开。”
冰心《寄小读者》十二:“又试问鸿蒙初辟时,又哪里有贫富贵贱?”

⒉ 迷漫广大貌。

《汉书·扬雄传上》:“外则正南极海,邪界虞渊,鸿濛沆茫,碣以崇山。”
颜师古注:“鸿濛沆茫,广大貌。”
宋范成大《寿栎东斋午坐》诗:“屋角静突兀,云气低鸿濛。”
《红楼梦》第一二〇回:“我所居兮, 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

⒊ 东方之野,日出之处。

《淮南子·俶真训》:“提挈天地而委万物,以鸿濛为景柱,而浮扬乎无畛崖之际。”
高诱注:“鸿濛,东方之野,日所出,故以为景柱。”

⒋ 混沌;浑噩。

唐韩愈《嘲鼾睡》诗之二:“鸿蒙总合杂,诡譎骋戾狠。”
《吴礼部诗话》引元王履诗:“半生堕落忧患界,万事元在鸿濛间。”
清龚自珍《世上光阴好》诗:“静原生智慧,愁亦破鸿濛。”

⒌ 指高空。

明刘基《通天台赋》:“矗鸿濛以建标兮,拖甘泉以为祛。”

鸿蒙的国语词典

自然的元气。《庄子.在宥》:「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唐.柳宗元〈愚溪诗序〉:「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也作「鸿蒙」。

鸿蒙的网络释义

鸿蒙 (汉语)

  • 鸿蒙,道教神话传说的远古时代,传说在盘古在昆仑山开天辟地之前,世界是一团混沌的元气,这种自然的元气叫做鸿蒙,因此把那个时代称作鸿蒙时代,后来此一词也常被用来泛指称远古时代。
  • 鸿蒙造句

    是以一而二,二而三,三而演三千,是万物之基,鸿蒙也。
    据爷爷说,这乾坤戒指是林家的祖先用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补天石炼化而成,属于鸿蒙时期出世之物,寻常的力量毁不了它。
    九天十地,凌舞元霄,横断亘古,鸿蒙初绕,养百窍而孕八脉,造奇经以贯气海……引无上傲天诀……
    鸿蒙用大法力开辟了一座洞府,入定静坐,细细参详所得那道鸿蒙紫气的秘奥,过的百年,瞿然惊醒,“我只顾钻研鸿蒙紫气,险些忘了大事!”。
    既窀穸且安稳兮,反其真而复奚化耶?余犹桎梏而悬附兮,灵格余以嗟来耶?来兮止兮,君其来耶!若夫鸿蒙而居,寂静以处,虽临于兹,余亦莫睹。
    鸿蒙之初,混沌不分,晦暗不明,盘古历经四劫,开天辟地,身死化万千造化;其时天生妖族,地生巫族,二族又生人族。
    愈来愈多的人来到了天机石碑前,全部人的目光都紧盯着石碑上龙飞凤舞的大字等待千年之日,九星化龙之际,骄子现世之时,成就鸿蒙至尊,临现新代文明。
    我会如何遇见你,在时空的鸿蒙,看过风月几万重,谁赠我多情舞,谁赐我玲珑心,别后余生,便烟波万顷,半帆残月,几回首,相思否。语笑嫣然。
    鲲鹏,说千道万,还不是想要我的鸿蒙紫气!还说什么紫霄坐位,若这鸿蒙紫气真的与你有缘,又与坐位有什么关系!
    以汉字为关纽,中国传统诗画在鸿蒙初辟就结下了因缘。
    传说,开天辟地之初,许多异兽秉承鸿蒙紫气而生,有无穷神力、磅礴煞气,性嗜血,喜杀戮,横行天下,其典型代表为上古四大魔兽潜龙、九幽、阴烛、云霓。
    混沌执恒玄义匿,鸿蒙终破启天地;清腾谓上化四象,浊堕载育走兽禽!
    但能知假月,何处炼红铅?药材开混吨,火候炼鸿蒙。
    终也有人老珠黄,光鲜不再的一刻!唯有我楚轩,伴生鸿蒙时间本源。
    随便找了一处离陷空岛比较近的岛屿,以法力开辟一洞府,布下禁法,唐化运转玄功,开始从外部祭炼鸿蒙紫树。
    鸿蒙宇宙、茫茫乾坤、千亿星辰展现无尽星空没你我的天地哪有光明?生死轮回、芸芸众生、万千生灵演绎大千世界没你我的人生岂会精彩?
    自鸿蒙开天辟地以来,天下共称“九州”。
    鸿蒙冬之雪凝剑一招接一招使出,身形旋转,道道冰剑从白晓晨体内喷射而出,体内手三阴经内,不停的有丝丝寒冰劲气融入。
    在这刹那,鸿蒙蓦觉肉颤心惊,魂不守舍,周身寒毛悚然立起。
    三十三天外娲皇宫中,女娲娘娘正在闭目参悟那鸿蒙大道,突然脸色一变喊了一声“不好”。

    汉字详情

    hóng [hong]
    部首: 514
    笔画: 11
    五笔: IAQ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MPM
    四角: 37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鸟,江声。本义:大雁)

    (2) 同本义 。雁属中类似天鹅的大型种类旧时的泛称

    鸿,鹄也。——《说文》

    鸿渐于干。——《易·渐》

    鸿雁于飞。——《诗·小雅·鸿雁》

    (3) 又如:鸿冥(鸿鸟飞入苍冥);鸿飞(鸿鸟飞翔);鸿爪(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鸿渐(鸿鸟飞翔由低处逐渐进于高位。比喻官职升迁或渐入佳境);鸿嗷(鸿鸟哀鸣,比喻灾民的悲号)

    (4) 鹄。即天鹅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按,凡鸿鹄连文者即鹄也。

    (5) 又如:鸿骞凤立(鸿鹄高飞,凤凰挺立。比喻超群杰出);鸿翼(天鹅的羽翼);鸿举(天鹅高飞远翔)

    (6) 喻指书信 。如:来鸿(来信);鸿稀鳞绝(比喻书信断绝);鸿信(书信);鸿便(信使)

    (7) 洪水。通“洪”

    鲧陻鸿水,汨陈其五行。——《汉石经·尚书·洪范》

    禹有功,抑下鸿。——《荀子·成相》

    不任汨鸿,师何以尚之?——《楚辞·屈原·天问》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史记·夏本纪》

    禹抑洪水。——《史记·河渠书》

    (8) 又如:鸿水(大水。即洪水);鸿泉(洪水的源头);鸿体(洪水的主流);鸿波(洪水)

    (9) 天地未开时的景象 。如:鸿洞(混同为一。指宇宙虚无混沌的原始景象);鸿墐(天地未开时浑沌的元气);鸿同(即鸿洞)

    (10) 即豆雁 。一种带褐色的欧亚普通雁( Anser fabalis ),嘴有一豆形斑

    形容词

    (1) 大

    原生受命于贞节兮,鸿永路有嘉名。——《楚辞·刘向·九欢·逢纷》

    撞鸿钟,建九旒。——《文选·扬雄·羽猎赋》

    夫鸿均之世,何物不乐。——王褒《四子讲德论》

    鸿,大也。——《淮南子·鸿烈序》

    (2) 又如:鸿猷(大道理);鸿文(巨著,大作);鸿名(大名,崇高的声誉);鸿休(洪福);鸿绪(大业,大统);鸿志(大志,壮志)

    (3) 形容学识渊博

    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论衡·超奇》

    (4) 又如:鸿生(指博学之士);鸿博(学识渊博);鸿儒(学识渊博的儒者);鸿儒硕辅(学识渊博的学者,功勋卓著的臣士)

    (5) 旺盛,兴盛

    神农以鸿。——《吕氏春秋·执一》。注:“盛也。”

    (6) 又如:鸿均(太平,升平);鸿明(昌盛清明);鸿威(盛威);鸿祚(鼎盛的王业)

    英文翻译

    species of wild swan; vast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宋本广韵

    mēng,méng,měng [meng]
    部首: 301
    笔画: 13
    五笔: APG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BMO
    四角: 44232

    详细解释

    mēng

    形容词

    (字源见该字 méng 声) 昏迷,暂时失去知觉的 。如:头发蒙;一下摔蒙了;被一猛拳打蒙了

    动词

    (1) 欺骗 。如:别蒙人;你在蒙我吧?

    (2) 胡乱猜测 。如:蒙对了;别瞎蒙

    (3) 另见 méng;měng

    méng

    名词

    (1) (形声。从艸,冡( méng)声。本义:草名)

    (2) 草名。即菟丝 。旋花科。一年生缠绕寄生草本。茎很细,呈丝状,黄白色,随处生有吸盘,附着在豆科、菊科、藜科等植物上。叶退化,开白色小花。种子入药

    (3) 指蒙童 。如:蒙幼(蒙昧幼稚的儿童);蒙稚(幼稚无知);蒙馆(旧时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地方);蒙学(即蒙馆);蒙塾(即蒙馆)

    (4) 云气

    秋天虽是昼夜停匀时候,究竟日出日入,有蒙气传光,还觉得夜是短的。——《老残游记》

    (5) 又如:蒙气传光(日出之前与刚落之后,光线虽不能直接照射大地,地上仍相当明亮,这是因为空中大气的折光作用所致);蒙气(古指包围地球外面的大气)

    动词

    (1) 遮蔽;覆盖

    葛生蒙楚。——《诗·唐风·葛生》

    葛生蒙棘。

    以幕蒙之。——《左传·昭公十三年》

    蒙络摇缀。——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时蒙卷轴。——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如:蒙络(掩盖缠绕);蒙翳(掩蔽,覆盖);蒙覆(覆盖;掩蔽);蒙幕(覆盖);蒙袂(用袖子蒙住脸。谓不愿见人)

    (3) 欺骗,隐瞒

    上下相蒙。——《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4) 又如:蒙事(方言。作假骗人);蒙混(用欺骗手段使人相信虚假的事物);蒙骗(欺骗);蒙哄(用虚伪的手段欺骗别人)

    (5) 承继,继承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韩愈《祭十二郎文》

    孝公既没, 惠文、 武、 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承接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 汉· 贾谊《过秦论》

    (6) 蒙受

    以蒙大难。——《易·明夷》。郑注:“遭也。”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

    蒙其赏赐。——东汉·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7) 又如:幸蒙大恩;蒙斧铖汤镬;蒙羞(蒙受耻辱);蒙辜(受罪);蒙泽(蒙受恩泽);蒙难(遭受灾难)

    (8) 敬词。承蒙

    昨日蒙教。——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过蒙拔擢,岂敢盘桓。——李密《陈情表》

    (9) 又如:不蒙见察;蒙君实视遇;蒙幸(犹幸蒙,幸运地受到);蒙恩(承蒙恩惠);蒙允(承蒙允许);蒙教(承蒙教诲)

    形容词

    (1)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弥漫笼罩 。如:蒙晦(迷茫昏暗貌);蒙漠(迷茫昏暗);蒙翳(弥漫)

    (2) 幼稚,暗昧不明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易·蒙》

    (3) 又如:蒙士(蒙昧无知,学识浅薄的人);蒙幼(不懂事的幼童);蒙师(启蒙的老师,教育孩童的老师)

    (4) 阴暗

    曰蒙,恒风若。——《书·洪范》。传:“蒙,阴暗也。”

    (5) 引申为蒙昧无知

    民非蒙愚也。——《战国策·韩策》

    (6) 又如:蒙陋(蒙昧浅陋);蒙士(浅学无知之士);蒙迷(犹蒙昧)

    (7) 自称谦词。犹愚

    蒙之所见,及此而已。——柳宗元《答元饶州论政理书》

    (8) 又如:蒙拾(学识不高的人拾取前人文词缀连成章,不敢自言创作,便称蒙拾)

    (9) 杂乱 。如:蒙茸(杂乱的样子);蒙戎(杂乱的样子);蒙尨(芜杂,紊乱)

    (10) 茂盛 。如:蒙茂(犹茂密;茂盛);蒙笼(草木茂盛的样子)

    (11) 通“矇”。盲,目失明

    循蒙招尤。——《素问·五藏生成篇》

    形容词

    (1) 细雨的样子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诗·豳风·东山》

    (2) 又如:蒙雨(毛毛细雨);蒙蒙松松(细雨迷茫的样子)

    (3) 广大 。

    动词

    (1) 弥漫,笼罩

    但见愁云漠漠,惨雾濛濛。——《三国演义》

    (2) 又如:蒙昧(迷茫,昏暗);蒙漠(迷茫昏暗)

    形容词

    (1) 忠厚的样子

    那呆子虽是心性愚顽,却只是一味蒙直。——《西游记》

    (2) 又如:蒙直(忠厚老实)

    méng

    名词

    (1) 古水名

    (2) 沱江支流。在四川省彭县境

    (3) 即蒙江。在今广西梧州

    měng

    名词

    (1) 蒙古族的简称 。如:蒙汉人民

    (2) 蒙古简称 。如:中蒙会谈

    英文翻译

    cover; ignorant; suffer; mongolia

    方言集汇

    ◎ 粤语:mu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ng2 [宝安腔] mung2 [沙头角腔] mung2 [梅县腔] mung2 [客英字典] mung2 [客语拼音字汇] miang1 mung2 [台湾四县腔] mung2 [东莞腔] mung2 [陆丰腔] mung3
    ◎ 潮州话:mong5(mông) [揭阳、潮阳]mou5(mô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muŋm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