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热烘烘
(1) 形容很热的
词语解释
亦作“ 热哄哄 ”。形容很热。亦形容暖和,温暖。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走的我这口枯渴热烘烘面皮上浑如火燎,走的我遍体汗湿渌渌浑如水浇。”《孽海花》第三三回:“夏天炙蒸已过,吹来的湿风,还是热烘烘的。” 叶圣陶 《友谊》:“这时候屋里已经阴暗,可还是热烘烘的。”
形容热烈或感情激动。
《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耳边到説得热哄哄,还不知本在何处,利在那里,便信以为真。”《花月痕》第四五回:“﹝ 荷生 ﹞次日进城,唱起凯歌,打起得胜鼓,闹得一城人观看,热烘烘的拥挤。” 方纪 《老桑树下的故事》:“人们都是热哄哄的,只有 大脚三 还是啼哭不住。”
热闹,引人注目。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照例奏折内错一个字,罚俸三个月,於是乎热烘烘的一件大事,轻轻的被他弄的瓦解冰销。”
形容权势显赫。
梁启超 《新罗马》第三出:“你目下自然是热烘烘尊荣安富,你将来总有日黑魆魆的罪恶贯盈。”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热哄哄”。
⒉ 形容很热。亦形容暖和,温暖。
引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走的我这口枯渴热烘烘面皮上浑如火燎,走的我遍体汗湿渌渌浑如水浇。”
《孽海花》第三三回:“夏天炙蒸已过,吹来的湿风,还是热烘烘的。”
叶圣陶《友谊》:“这时候屋里已经阴暗,可还是热烘烘的。”
⒊ 形容热烈或感情激动。
引《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耳边到説得热哄哄,还不知本在何处,利在那里,便信以为真。”
《花月痕》第四五回:“﹝荷生﹞次日进城,唱起凯歌,打起得胜鼓,闹得一城人观看,热烘烘的拥挤。”
方纪《老桑树下的故事》:“人们都是热哄哄的,只有大脚三还是啼哭不住。”
⒋ 热闹,引人注目。
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照例奏折内错一个字,罚俸三个月,於是乎热烘烘的一件大事,轻轻的被他弄的瓦解冰销。”
⒌ 形容权势显赫。
引梁启超《新罗马》第三出:“你目下自然是热烘烘尊荣安富,你将来总有日黑魆魆的罪恶贯盈。”
热烘烘的国语词典
热的样子。
热烘烘的网络释义
热烘烘
热烘烘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本义:温度高)
(2) 同本义。跟“冷”相对
肺甚畏热。——《素问·五常变大论》
清暖寒热,不得不救。——《韩非子·有度》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孟子·梁惠王下》
立厩中仆马之间,……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列子·汤问》
(3) 又如:热天;热釜(热锅);热浪;炽热;滚热;火热
(4) 满腔热情;热心肠 。如 :热莽(热蟒。感情狂热得不能自制);热气换冷气(好心没好报);热合(热心)
(5) 有权势的,权势显赫的 。如:热官(权势显赫的官吏);热势(显赫的权势);热撮撮(威势显赫貌);热地(比喻权势显赫的地方)
(6) 形容羡慕至极 。如:热眼(热切的目光);热念(热切的愿望)
(7) 新;新近 。如:热话(方言。新的话题);热尸(刚死的人的尸体。指新近去世者)
(8) 情意深厚 。如:热手辣的(依依不舍);热腹(热心肠);热语(热情、亲昵的话语)
(9) 喧闹;热闹 。如:热乱(胡闹;纷乱);热嘈嘈(形容热闹嘈杂);热闹场(热闹的场所)
(10) 亲热 。如:热乱(亲密,亲热);热火(亲热);热落(亲热);热熟(亲热);热嘴(口头上的亲热);热络(亲热;热和)
(11) 很受人关注或欢迎的 。如:热门货;热门
名词
(1) 滚热的物体
亏之若月,靡之若热。——《韩非子·扬权》
谁能持热,逝不以濯。——《诗·大雅·桑柔》
(2) 热气
天收其声,地藏其热。——汉· 扬雄《解嘲》
(3) 中医学亦泛指因外感而引起的热性疾病
能已(治)积热。——明· 刘基《苦斋记》
(4) 又如:热入血室(热邪进入下焦、胞宫);热风(由风邪挟热所致病症);产褥热;回归热;鹦鹉热;鼠咬热
(5) 反常的人体高温;发烧 。如:先给他退热再说
(6) 一时激起的极度热情 。如:乒乓热
动词
(1) 加温;使之热 。如:热化(受热而熔化);热饭(给饭或饭菜加热)
(2) 烧,烧灼 。如:热灼(灼热;火烫);热焰(火焰)
(3) 烦躁 。如:热呼辣(焦灼;发烫);热忽刺(匆急;急躁);热躁(焦躁;焦急);热恼(谓焦灼、苦恼)
(4) 激动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火,共声。本义:烧,焚烧)
(2) 同本义
烘,燎也。——《尔雅·释言》
卬烘于歁。——《诗·小雅·白华》
(3) 又如:烘眼(角膜炎之类的眼病,俗称“红眼”);烘焰(光焰);烘腾腾(火旺盛貌)
(4) 烤干;烤热 。如:烘火(烤火,向火取暖);烘咖啡豆;烘衣服;烘鸡
(5) 衬托;渲染 。如:烘晕(烘托)
(6) 映照 。如:烘明(通明);烘霁(霁光映照);烘晴(阳光映照晴空);烘影(映照成影)
(7) 用同“哄”。人同时发出声音 。如:烘堂(众人同时大笑);烘然(喧闹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fung1 fung2 | fung3 [海陆丰腔] fung6 fung2 [梅县腔] fung1 [台湾四县腔] fung5 fung2 [客语拼音字汇] fung1 [东莞腔] kung1 [客英字典] fu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洪 | 戸公 | 匣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東 | 通 | ghung/hung | ɣu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火,共声。本义:烧,焚烧)
(2) 同本义
烘,燎也。——《尔雅·释言》
卬烘于歁。——《诗·小雅·白华》
(3) 又如:烘眼(角膜炎之类的眼病,俗称“红眼”);烘焰(光焰);烘腾腾(火旺盛貌)
(4) 烤干;烤热 。如:烘火(烤火,向火取暖);烘咖啡豆;烘衣服;烘鸡
(5) 衬托;渲染 。如:烘晕(烘托)
(6) 映照 。如:烘明(通明);烘霁(霁光映照);烘晴(阳光映照晴空);烘影(映照成影)
(7) 用同“哄”。人同时发出声音 。如:烘堂(众人同时大笑);烘然(喧闹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fung1 fung2 | fung3 [海陆丰腔] fung6 fung2 [梅县腔] fung1 [台湾四县腔] fung5 fung2 [客语拼音字汇] fung1 [东莞腔] kung1 [客英字典] fu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洪 | 戸公 | 匣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東 | 通 | ghung/hung | ɣu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