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

hóng qí [ hong qi]
繁体 紅旗
注音 ㄏㄨㄥˊ ㄑ一ˊ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红旗 hóng qí

1.  红颜色的旗子。

red flag;

2.  优胜奖旗。

3.  喻指先进。

红旗手。

词语解释

  1. 古代用作军旗或用于仪仗队的红色旗。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诔》:“縞鏑星流,红旗电结。”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捲出辕门。” 元 仇远 《赠金荪壁》诗:“黄纸红旗事已休,莫思入谷有鸣騶。”

  2. 红色的旗子。多用作革命的标志。

    李季 《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一:“草堆上落火星大火烧,红旗一展穷人都红了。” 杜鹏程 《延安人》第一章:“﹝他俩﹞在红旗下面举手宣誓以后,不平常的生活开始了。”

  3. 竞赛中用以奖励优胜者的红色旗子。后即用以比喻先进的。如:红旗单位。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用作军旗或用于仪仗队的红色旗。

南朝梁江淹《齐太祖诔》:“縞鏑星流,红旗电结。”
唐王昌龄《从军行》之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捲出辕门。”
元仇远《赠金荪壁》诗:“黄纸红旗事已休,莫思入谷有鸣騶。”

⒉ 红色的旗子。多用作革命的标志。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一:“草堆上落火星大火烧,红旗一展穷人都红了。”
杜鹏程《延安人》第一章:“﹝他俩﹞在红旗下面举手宣誓以后,不平常的生活开始了。”

⒊ 竞赛中用以奖励优胜者的红色旗子。后即用以比喻先进的。

如:红旗单位。

红旗的国语词典

红色的旗帜。中共以其为革命的象征。

红旗的网络释义

红旗 (1958年中央委员会主办理论刊物)

  • 《红旗》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红旗杂志编辑委员会编写的中文期刊杂志。创刊于1958年6月1日,终刊于1988年7月1日。31年共计出版544期 523本(总第1期至第544期),31年总计31.239页。
  • 红旗 (汉语词语)

  • 红旗
  • 读音:hóng qí
  • 含义
  • 1.红色的旗子。古代用作军旗或用于仪仗,或用作革命的标志。
  • 2.竞赛中用以奖励优胜者的红色旗子。后来用以比喻先进的,如:红旗单位。
  • 红旗的翻译

    英语: Red flag city district, Hongqi district of Xinxiang city
    德语: Red Flag (S)​
    法语: drapeau rouge

    反义词

    红旗造句

    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提起这次流动红旗的评比,同学们个个斗志昂扬。
    看到庄严的五星红旗在异国他乡冉冉升起,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
    山顶上,班长举着小红旗朝我们来回摇晃。
    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激动的心情难以用语言形容。
    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我的心情异常激动。
    这周我班又获得了卫生优胜红旗。
    登山队员挥动着五星红旗登上山顶。
    在纪律、卫生红旗竞赛中,两个班始终并驾齐驱,不分先后。
    伴随着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庄严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
    少先队员的红领巾象征着红旗的一角。
    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运动员的脸上流露出一种自豪的感情。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徐徐升起。
    看着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慢慢升起,我的心情澎湃万分。
    天安门广场上,战士们庄严肃立,向五星红旗敬礼。
    她暗暗发誓决不玷辱由鲜血浸染而成的革命红旗,甚至愿意为它献出自己的生命。
    这里那里,螺号阵阵,渔歌声声,近近远远,红旗飘飘,白帆点点,好一派动人的渔乐图啊!
    时光流逝,岁月无痕,太行山依然巍峨,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
    我们已经拽起正义的纤绳,带着沉甸甸的使命,踏入激流勇进的时代大潮。华夏不再是被蹂躏的稀泥,中国不再是被戏弄的玩偶,我们已举起鲜艳的红旗,吹响嘹亮的号角,托起金灿灿的太阳,把全世界照的通红通亮!

    汉字详情

    hóng,gōng [hong,gong]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A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M
    四角: 21112

    详细解释

    gōng

    (2) 通“工”。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农夫释耒,红女下机。——《汉书·郦食其传》

    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汉书·董仲舒传》

    (3) 通“功”。

    (4) 功服。丧服名

    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汉书·景帝纪》

    (5) 劳绩,功绩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6) 另见 hóng

    hóng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

    (2) 同本义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3)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4) 后也指各种红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5)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颩颩(亦作“红彪彪”。形容鲜红);红轮(红日)

    (6) 象征革命、进步 。如:红区;红军

    (7) 指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等 。如:红人;红火;红角儿

    名词

    (1) 美人的代称 。如:红泪(泛指女子的眼泪);红袖(指美女);红闺(少女的卧房,同红楼);红袖添香(指有美女相伴)

    (2) 红色物品

    (3) 红衣服或红布。如:穿红带绿的妇女

    (4) 染料。如:酸性红;碱性红;红点子(清代官吏的委任状,对人名和日期一定要用红笔点圈、钓一下);红椅子(旧时榜文最后一名底下常用红笔勾记,表示名单终止。后因称最后一名“坐红椅子”)

    (5) 胭脂。如:对脸敷红

    (6) 红绫等织物 ——旧时常用作礼物。如:红抹额(束在额头上的红巾);红勒帛(用红帛制的腰带);红罗(红帛);红缨帽子(清朝的礼帽,帽上披有红缨)

    (7) 血的婉辞 。如:吐红(吐血);下红(便血或女性生殖道出血);红铅(妇女月经);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8) 花的代称,花多红色,故借红代花

    晓看红湿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9) 又如:红芳(指红花);红林(盛开红花的树林);红萼(红花);红葩(红花)

    (10) 喜事,嫁娶庆贺之事 。如:红白(红事与白事);红白大礼(喜事与丧事的礼仪);红鸾(算命者所说吉星中的一种,主婚配等喜事)

    (11) 红利(指工商业将除去开销以外的盈余) 。如:分红(分配红利)

    (12) 草名 。如:红草(即荭草。泛指红色的草);红兰(兰草的一种)

    (13) 顺利;成功 。如:他唱戏唱红了

    (14) 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秋,蒐于红。——《春秋》

    动词

    (1) 变红,呈现红色 。如:红头涨脸(发怒时面色泛红的样子);红蚕(老熟的蚕,体呈红色,故称);红兽(烧红的兽炭)

    (2) 另见 gōng

    英文翻译

    red, vermillion; blush, flush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宋本广韵

    [qi]
    部首: 409
    笔画: 14
    五笔: YTA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SOTC
    四角: 0828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说文》

    熊虎曰旗。——《广雅》

    师都建旗。——《周礼·春官》

    熊虎为旗及国之大阅。——《周礼·司常》

    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2) 泛指各种旗帜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

    以为旗章。——《礼记·月令》

    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管子·兵法》

    (3) 又如:旗纛(古代军队和仪仗队用的大旗);旗牌(担任传递号令等的武吏);旗鼓(指枪棒等武艺的架式、门户);旗头(旗手);旗麾(将旗)

    (4) 表识,标志 。如:旗亭(酒楼。悬旗为酒招);旗望(酒旗);旗麾(将旗)

    (5) 清代以旗帜的名色作为区别的兵民一体的组织 。如:旗丁(满族士兵);八旗;旗田(清朝旗人的田地);旗兵(八旗兵丁);旗官(旗人之为官者);旗校(旗军的校官)

    (6) 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

    (7) 假借为“箕”。箕宿。二十八星宿之一

    寿于旗翼。——《荀子·富国》

    动词

    号令

    昔舜欲旗古今而不成。——《吕氏春秋·谕大》

    英文翻译

    banner, flag, streamer

    方言集汇

    ◎ 粤语:ke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2 [沙头角腔] ki2 [客语拼音字汇] ki2 [宝安腔] ki2 [梅县腔] ki2 [台湾四县腔] ki2 [陆丰腔] ki3 [海陆丰腔] ki2
    ◎ 潮州话:g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渠之平聲開口三等gi/g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