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

wēn nuǎn [ wen nuan]
繁体 溫暖
注音 ㄨㄣ ㄋㄨㄢˇ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温暖 wēnnuǎn

(1) 使人心里觉得暖和

上级的关怀温暖了群众的心
sense the warmth

(2) 和暖

温暖的春天
warm

词语解释

  1. 暖和。

    汉 桓宽 《盐铁论·国疾》:“往者常民衣服温暖而不靡,器质朴牢而致用。”《后汉书·东夷传·倭》:“气温腝,冬夏生菜茹。” 宋 曾巩 《喜二弟侍亲将至》诗:“共眠布被取温暖,同举菜羹甘淡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翩翩》:“ 顾生 肃缩,乃持襆掇拾洞口白云,为絮复衣;著之,温煗如襦,且轻鬆常如新绵。”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一道温暖的热流,缓缓地流过了 道静 冰冷的全身。”

  2. 犹温存。

    宋 杨万里 《明发祈门悟法寺溪行险绝》诗:“何须双鷺相温暖,鷺过还教转寂寥。”《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王九妈 新讨了 瑶琴 ……终日好茶好饭,去将息他,好言好语,去温暖他。” 巴金 《抹布集·第二的母亲》:“我婶母是一个毫不亲切的妇人,我虽然被她抚养过,但是我从她那里并不曾得到温暖。”参见“ 温存 ”。

引证解释

⒈ 暖和。

汉桓宽《盐铁论·国疾》:“往者常民衣服温暖而不靡,器质朴牢而致用。”
《后汉书·东夷传·倭》:“气温腝,冬夏生菜茹。”
宋曾巩《喜二弟侍亲将至》诗:“共眠布被取温暖,同举菜羹甘淡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翩翩》:“顾生肃缩,乃持襆掇拾洞口白云,为絮复衣;著之,温煗如襦,且轻鬆常如新绵。”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一道温暖的热流,缓缓地流过了道静冰冷的全身。”

⒉ 犹温存。参见“温存”。

宋杨万里《明发祈门悟法寺溪行险绝》诗:“何须双鷺相温暖,鷺过还教转寂寥。”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王九妈新讨了瑶琴 ……终日好茶好饭,去将息他,好言好语,去温暖他。”
巴金《抹布集·第二的母亲》:“我婶母是一个毫不亲切的妇人,我虽然被她抚养过,但是我从她那里并不曾得到温暖。”

温暖的国语词典

暖和。

温暖的网络释义

温暖 (许巍演唱歌曲)

  • 《温暖》是出自2000年1月发行的专辑《那一年》的歌曲,后来又收录在2005年3月5日发行的《珍藏许巍1995-2000作品全集》。作词、作曲、演唱都是许巍。
  • 温暖 (汉语词汇)

  • 温暖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wēn nuǎn,意思是天气温暖;使感到温暖;温存。近义词为 暖和,温暖。反义词为寒冷,冰寒。
  • 温暖造句

    温暖的春风吹拂着大地,农民播下的种子正在萌芽。
    昆明一年四季温暖如春,是名副其实的春城。
    她下狠心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庭。
    暫冬日里坐在户外,一边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一边读书,是很舒适的。
    春天到来了,温暖的阳光普照着大地。
    绿油油的禾苗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
    他们需要一个更加温暖的安乐窝来度过寒冬。
    春风固然美,可它温暖得让人迷醉。
    在班里,我深深体会到老师的温暖和同学的情谊。
    爷爷那慈祥的目光,使我感到温暖和幸福。
    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温暖了灾区人民的心。
    她喜欢爸爸,她喜欢妈妈,她喜欢这个和谐温暖的家。
    温暖的衣服能抵挡冬日的严寒。
    请打开窗户,让温暖的阳光照进来。
    大西北早已天寒地冻,我们这里却温暖如春。
    我喜欢春季,爱它的温暖,爱它的生机勃勃。
    在天寒地冻的日子,温暖的炉火旁是很舒服的。
    春天到了,温暖的阳光普照着大地。
    春天的翠屏山,气候温暖,景色宜人。
    母亲是不熄的篝火,一直温暖着我们的家。

    汉字详情

    wēn [wen]
    部首: 331
    笔画: 12
    五笔: IJL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ABT
    四角: 36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昷声。本义:水名)

    (2) 古水名

    (3) 即今贵州省遵义市东的洪江

    (4) 即今南盘江上游

    (5) 温江,岷江支流,在今四川省温江县

    (6) 温度 。如:温暾(不冷不热);室温

    (7) ∶热病

    人有寒温之病,非操行之所及也。——《论衡·寒温》

    (8) 古州名 。唐置,治所在今浙江省温州市,辖今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泰顺等县地

    上无元年,始置温州…。——《读史方舆纪要》

    (9) 姓

    形容词

    (1) 温暖,暖和

    阴气温,故温气应之。——《论衡·寒温》

    衣皮带茭,冬则不轻而温,夏则不轻而清。——《墨子·辞过》

    温风始至。——《礼记·月令·季夏》

    覆温之躯。——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四支犹温。——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温清(冬温夏清);温谷(温暖的山谷);温房(温暖的房屋);温奥(温湿和暖);温煦(和暖);温庐(温馨和暖的房舍);温暾(煖而不热);温郁(温暖)

    (3) 温和,温厚;和气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诗·邶风·燕燕》

    (4) 又如:温克(温和恭敬并有克制力);温念(亲切的思念);温仁(温和仁爱);温言(温和的言辞);温好(柔和优美);温实(温厚诚实);温愿(温厚恭谨);温诚(温厚诚朴);温富(温厚富足);温敏(温厚聪敏);温顾(温存);温柔乡(喻美色迷人之境);温栗(温和而严谨)

    (5) 富足

    其温厚矣。——《荀子·荣辱》。注:“足也。”

    居皆温厚。——《汉书·张敝传》

    (6) 又如:温厚(富足);温户(富裕人家)

    (7) 用于敬称和祝颂之辞 。如:温犀秦镜(用以称颂官吏精明,善于断狱);温树不言(居官谨慎的赞语);温居暖房(庆贺乔迁新居);温旨(对皇帝旨意的敬称)

    动词

    (1) 加热;使暖和 。如:温毛了(用水温酒,使酒扑出来了);温炕(暖炕,暖床);把酒温一下

    (2) 复习

    温故而知新。——《礼记·中庸》

    温《缁衣》一章。——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温故知新;温故(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旧稿(比喻操旧业;干老营生);温课

    (4) ∶补养

    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素问》

    (5) 通“蕴”。蕴藏,蕴积

    饮酒温克。——《诗·小雅·小宛》。《笺》云: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

    柔色以温之。——《礼记·内则》。郑玄注:温藉也。

    视其温辞,可以知其塞怨。——《春秋繁露·楚庄王》

    治敢往,少温藉。——《汉书·酷吏义纵传》

    英文翻译

    lukewarm

    方言集汇

    ◎ 粤语:wa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un1 [客英字典] vun1 [海陆丰腔] wun1 [梅县腔] wun1 [宝安腔] wun1 [东莞腔] wun1 [台湾四县腔] w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三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nuǎn [nuan]
    部首: 429
    笔画: 13
    五笔: JEFC
    五行:
    吉凶:
    仓颉: ABME
    四角: 6204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日,爰( yuán)声。“煗”,从火,耎( ruǎn)声。本义:温度不冷也不热) 同本义

    煖,温也。——《说文》。字亦作煗、作暖。

    海多大风,冬煗。——《国语·鲁语上》

    孔席不煗。——《汉书·系传上》

    七十非帛不煖。——《礼记·王制》

    清暖寒热,不得不救。——《韩非子·有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早莺争暖树。——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狐裘不暖。——唐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歌台暖响。——唐· 杜牧《阿房宫赋》

    春江水暖鸭先知。——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 又如:暖谷(冬温的山谷);暖阳阳(形容温暖宜人);暖景(春暖时的景色);暖丝(形容温暖的感觉);暖煦(温暖);暖意(温暖的意味;温暖的情味);暖炉(冬日御寒取暖的火炉);暖霁(雨止天气和暖)

    动词

    (1) 使温暖

    到来日牵羊担酒,与叔父暖痛去。——李直夫《虎头牌》

    (2) 又如:暖心话(使人心里感到温暖的话);暖耳(保暖耳朵的器物);暖酒(温酒);把手暖一暖;兄弟情谊暖胸怀

    英文翻译

    warm, genial

    方言集汇

    ◎ 粤语:nyun5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non1 [海陆丰腔] non1 non3 nun2 [客英字典] non1 non3 [东莞腔] lon1 [梅县腔] non1 [沙头角腔] lon1 [陆丰腔] non1 [台湾四县腔] non1 non3 nun2 [宝安腔] l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四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乃管上聲合口一等nuanx/nuaannuɑ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