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标准
(1) 衡量事物的准则
词语解释
亦作“ 标準 ”。衡量事物的依据或准则。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器范自然,标准无假。” 吕延济 注:“器量法度出於自然,为人标望准的,无所假借也。”《荀子·儒效》“﹝君子﹞行有防表” 唐 杨倞 注:“行有防表,谓有标准也。” 毛泽东 《实践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榜样;规范。
晋 孙绰 《丞相王导碑》:“玄性合乎道旨,冲一体之自然;柔畅协乎春风,温而侔于冬日。信人伦之水镜,道德之标準也。” 唐 杜甫 《赠郑十八贲》诗:“示我百篇文,诗家一标準。” 元 沉禧 《一枝花·题张思恭<望云思亲卷>》套曲:“孝心未伸,孝思怎忍,留取箇孝行名儿做标準。”
见“ 标准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标準”。
⒉ 衡量事物的依据或准则。
引《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器范自然,标准无假。”
吕延济注:“器量法度出於自然,为人标望准的,无所假借也。”
《荀子·儒效》“﹝君子﹞行有防表” 唐杨倞注:“行有防表,谓有标准也。”
毛泽东《实践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⒊ 榜样;规范。见“标准”。
引晋孙绰《丞相王导碑》:“玄性合乎道旨,冲一体之自然;柔畅协乎春风,温而侔于冬日。信人伦之水镜,道德之标準也。”
唐杜甫《赠郑十八贲》诗:“示我百篇文,诗家一标準。”
元沉禧《一枝花·题张思恭<望云思亲卷>》套曲:“孝心未伸,孝思怎忍,留取箇孝行名儿做标準。”
标准的国语词典
衡量事物的准则。
标准的网络释义
标准
反义词
标准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票声。本义:树梢)
(2) 同本义
标,木杪末也。——《说文》
大本而小标。——《管子·霸言》
(3) 又如:标枝(树梢的枝条);标末(树梢)
(4) 末梢;事物的枝节或表面。与“本”相对
本标相应。——刘安《淮南子》
此所谓气之标。——《素问六·微旨大论》
(5) 又如:标季(末季,末期);治标;标本(本末。中医称后起为标,本原为本);标病(表面上的病症)
(6) 顶端
标出(塔顶露出)海云长。——唐· 李白《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7) 又如:标颠(顶端,最高点)
(8) 柱竿之类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旧唐书·崔彦昭传》
(9) 又如:标抹(屋梁上的短柱)
赤城霞起而建标。——《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标之以翠翳。泛之以游菰。——《文选·郭璞·江赋》
凡坑陷井穴皆有标。——《新唐书·百官志》
(10) 又如:路标(交通标志);商标;浮标;标船(挂着标记的船,一般不会被劫掠)
(11) 给优胜者的奖品 。如:标首(首先拿出的赏钱);锦标;夺标
(12) 承包者向发包一方所标出的自己愿出的价钱 。如:投标;招标;开标
(13) 旗帜
梁祖( 朱全忠)自初起,每令左右持大赤旗,缓急之际,用以挥军, 祖自目为火龙标。—— 宋· 陶谷《清异录》
(14) 标准
示我百篇文,诗家一标准。——唐· 杜甫《赠郑十八贲》
(15) 又如:标的(准则,法则;标志,记号;靶子) 目标
大会射,设标的。——韩愈《国子助教薛君墓志铭》
(16) 又如:标鹄(标的) ;代表 。如:标程(模范,榜样);标轨(风范) ,风度
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孔稚珪《北山移文》
(17) 又如:标格(风度,模范);标领(犹风仪);标态(风采神态) 清督抚等所辖绿营兵编制单位。相当于后来的团 。如:标下(督抚等管辖的绿营兵叫标。标下,即管辖下的官兵);标统(清代陆军制,统带一标的军官,称标统。相当于现在的团长)
(18) 古代武器名 。如:标子(古代武器的名称。用于投掷的标枪);标叉(用于投掷的叉)
动词
(1) 标明,显出
黄琬之早标聪察。—— 任昉《王文宪集序》
(2) 又如:标上号码;标树(标举,评价。同标置);标举(显示,标明)
(3) 题写
名标于奇纪(指《山海经》)。——《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4) 又如:标了牌票(填写了执行公务的凭照);标目(题写书文名称);标名(题名。列举姓名);标句(撰写词句);标注(犹批注)
(5) 显扬 。如:标榜(表扬,品评;公告用的榜文);标心(表明意愿);标白(显扬)
(6) 标立;建立 。如:标金(树立铜柱;即条金,为标准金条的简称);标帜(独树旗帜)
形容词
(1) 高 。如:标领(高出众表);标柱(高柱);标望(声望很高)
(2) 标致,俊美 。如:标脸(标致的模样);标秀(标致,秀美);标俊(标致俊美)
(3) 突出 。如:标拔(特出);标冠(首位)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颇妖1 波腰1 ,piou1/piao1(phiau) biê1/bio1(pie)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准本为凖的俗字,现为凖的简化字。但在未简化前,准习用的意义,与凖字有别)
(2) 公文用语 。始于唐·五代 (1) 表示允许,认可
乃于战所,准当时兵士,人种树一株,以旌武功。——《周书·文帝纪下》
(3) 又如:批准;照准;准如所请 (2) 引申为比照,作某类事物看待。如:准前例办理;准平原;准尉 (3) 表示依据、根据。如:准某部函
(4) 决定,必定 。公文用语。如:准于某日起程
这准是使猛了劲,岔了气了。——《儿女英雄传》
(5) 折充;抵充
连身上外盖衣服,脱下准了店钱。——《醒世恒言》
新旧钱暂兼行,新钱千准银一两,旧钱准七钱。——《清史稿》
我有心看上她,与我家做个媳妇,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岂不两得其便。——《窦娥冤》
(6) 又如:准价(折价);可准(可以抵偿);准算(折算;抵帐)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隼(
)声。本义:平,不倾斜)(2) 同本义(取义于水平,侧重于平稳)
凖,平也。——《说文》。字亦俗作准。段玉裁注:“谓水之平也。天下莫平于水,水平谓之凖”
推而放诸东海而凖。——《礼记·祭义》。注:“犹平也。”
(3) 亦指其他物体的平
輈注则利凖,利凖则久,和则安。——《周礼·考工记》
(4) 又如:准望(测绘地图的方法之一)
(5) 准确 。如:不知准不准;投篮准;打得准;猜得准;准成(准星;准确可靠);准当(准确恰当);那准不对;没准儿
(6) 轻重相当;均等
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系辞》
幸少从女言,得厚息,略相准。——《聊斋志异》
名词
(1) 古代测量水平的仪器
凖者,所以揆平取正也。——《汉书·律历志上》
(2) 又如:准平(测量平面的仪器)
(3) 标准;法则
礼者,节之凖也。——《荀子·致士》
(4) 又如:准式,准格(标准,准则);准限(标准)
(5) 箭靶,靶子。通“埻”
我有平肩舆,前途犹准的。——杜甫《郑典设自施州归》
(6) 又如:准的(箭靶;标准;准则);准执(箭靶);准鹄(即正鹄。箭靶。引申为目标);准式(标准;楷模);准格(犹言标准、规格)
(7) 鼻子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李白《梁甫吟》
(8) 姓
动词
(1) 允许;批准 。 唐、 宋以来公文上许可的批语,俗作“准”
乃于战所,准当时兵士,人种树一株,以旌武功。——《周书·文帝纪下》
我要放他,你又苦苦的不准。——《儿女英雄传》
(2) 又如:准查记录;准行(准许;许可);准奏(君主批准臣属的奏章)
(3) 料想;打算 。如:准拟(料想;打算);准承(料想;打算)
(4) 仿效,效法
始都乐寿,号 金城宫,备百官,准 开皇故事。——《新唐书》
(5) 又如:准遵(遵循;依照);准据(依据);准拟(遵循;模仿)
(6) 瞄准
修胫者使之跖钁,强脊者使之负土,眇者使之准,伛者使之涂,各有所宜。——《淮南子》
(7) 又如:准度(测量,衡量);准裁(衡量,裁定);准量(计量;估量)
(8) 测量,度量
轼始至 颖,遣吏以水平准之, 淮之涨水高于 新沟几一丈。——《宋史》
(9) 揣测,揣度
仁君处位而不安,大夫隐道而不言,群臣准上意而怀当。——《淮南子》
(10) 按照,依照
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之臣仆,乌尚得谓之诗哉。——《答章秀才论诗书》
(11) 又如:准式(依照准则或样式);准律(依照法律);准据(依据)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zun3 [梅县腔] zhun3 [客语拼音字汇] zun3 [客英字典] zhun3 [东莞腔] zun3 [沙头角腔] zun3 [台湾四县腔] zun3 [海陆丰腔] zhun3 [陆丰腔] zhun3
◎ 潮州话:zung2 (tsúng 旧时:tsún)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準 | 之尹 | 章 | 諄 | 上聲 | 軫 | 合口三等 | 諄 | 臻 | cjynx/tjviin | tɕĭuĕ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