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准绳
(1) 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
(2) 引申为标准、准则
词语解释
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准,测平面的水准器;绳,量直度的墨线。
《管子·乘马》:“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準绳。” 汉 陆贾 《新语·道基》:“故圣人防乱以经艺,工正曲以準绳。”《史记·夏本纪》:“左準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喻言行所依据的原则或标准。
《文子·下德》:“帝者不体阴阳即侵,王者不法四时即削,霸者不用六律即辱,君者失準绳即废。”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提纪纲者,不能以準绳检下,而曰密奏风闻。”《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近科的文章本也华靡过甚,我们既奉命来此,若不趁此着实的洗伐一番,伊于胡底?诸公把这话奉为準绳罢。” 夏衍 《力与巧》:“学了文法就可以使你的文章有规矩,有准绳,而不至于犯不通的错误。”
衡量;裁督。多指严格执行法令制度。
《梁书·到洽传》:“领尚书左丞,準绳不避贵戚,尚书省贿赂莫敢通。”
指使严格遵守法制。
《新唐书·韩偓传》:“ 偓 因荐御史大夫 赵崇 劲正雅重,可以準绳中外。帝知 偓 , 崇 门生也,嘆其能让。”
测定平直的器具。准,测定平面的水准器;绳,量直线的墨线。
《吕氏春秋·分职》:“巧匠为宫室,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为平直必以准绳。” 毕沅 校注:“ 李 本作准,别本作準。”
引申为标准;准则。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且日月山水诸文,宛转悉如其像,非若隶书之局就准绳,与形相失。”
引证解释
⒈ 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准,测平面的水准器;绳,量直度的墨线。
引《管子·乘马》:“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準绳。”
汉陆贾《新语·道基》:“故圣人防乱以经艺,工正曲以準绳。”
《史记·夏本纪》:“左準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⒉ 喻言行所依据的原则或标准。
引《文子·下德》:“帝者不体阴阳即侵,王者不法四时即削,霸者不用六律即辱,君者失準绳即废。”
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提纪纲者,不能以準绳检下,而曰密奏风闻。”
《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近科的文章本也华靡过甚,我们既奉命来此,若不趁此着实的洗伐一番,伊于胡底?诸公把这话奉为準绳罢。”
夏衍《力与巧》:“学了文法就可以使你的文章有规矩,有准绳,而不至于犯不通的错误。”
⒊ 衡量;裁督。多指严格执行法令制度。
引《梁书·到洽传》:“领尚书左丞,準绳不避贵戚,尚书省贿赂莫敢通。”
⒋ 指使严格遵守法制。
引《新唐书·韩偓传》:“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準绳中外。帝知偓,崇门生也,嘆其能让。”
1. 测定平直的器具。准,测定平面的水准器;绳,量直线的墨线。 《吕氏春秋·分职》:“巧匠为宫室,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为平直必以准绳。”
毕沅校注:“李本作准,别本作準。”
⒌ 引申为标准;准则。
引章炳麟《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且日月山水诸文,宛转悉如其像,非若隶书之局就准绳,与形相失。”
准绳的国语词典
用来测量平直的器具。
准绳的网络释义
准绳
准绳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准本为凖的俗字,现为凖的简化字。但在未简化前,准习用的意义,与凖字有别)
(2) 公文用语 。始于唐·五代 (1) 表示允许,认可
乃于战所,准当时兵士,人种树一株,以旌武功。——《周书·文帝纪下》
(3) 又如:批准;照准;准如所请 (2) 引申为比照,作某类事物看待。如:准前例办理;准平原;准尉 (3) 表示依据、根据。如:准某部函
(4) 决定,必定 。公文用语。如:准于某日起程
这准是使猛了劲,岔了气了。——《儿女英雄传》
(5) 折充;抵充
连身上外盖衣服,脱下准了店钱。——《醒世恒言》
新旧钱暂兼行,新钱千准银一两,旧钱准七钱。——《清史稿》
我有心看上她,与我家做个媳妇,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岂不两得其便。——《窦娥冤》
(6) 又如:准价(折价);可准(可以抵偿);准算(折算;抵帐)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隼(
)声。本义:平,不倾斜)(2) 同本义(取义于水平,侧重于平稳)
凖,平也。——《说文》。字亦俗作准。段玉裁注:“谓水之平也。天下莫平于水,水平谓之凖”
推而放诸东海而凖。——《礼记·祭义》。注:“犹平也。”
(3) 亦指其他物体的平
輈注则利凖,利凖则久,和则安。——《周礼·考工记》
(4) 又如:准望(测绘地图的方法之一)
(5) 准确 。如:不知准不准;投篮准;打得准;猜得准;准成(准星;准确可靠);准当(准确恰当);那准不对;没准儿
(6) 轻重相当;均等
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系辞》
幸少从女言,得厚息,略相准。——《聊斋志异》
名词
(1) 古代测量水平的仪器
凖者,所以揆平取正也。——《汉书·律历志上》
(2) 又如:准平(测量平面的仪器)
(3) 标准;法则
礼者,节之凖也。——《荀子·致士》
(4) 又如:准式,准格(标准,准则);准限(标准)
(5) 箭靶,靶子。通“埻”
我有平肩舆,前途犹准的。——杜甫《郑典设自施州归》
(6) 又如:准的(箭靶;标准;准则);准执(箭靶);准鹄(即正鹄。箭靶。引申为目标);准式(标准;楷模);准格(犹言标准、规格)
(7) 鼻子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李白《梁甫吟》
(8) 姓
动词
(1) 允许;批准 。 唐、 宋以来公文上许可的批语,俗作“准”
乃于战所,准当时兵士,人种树一株,以旌武功。——《周书·文帝纪下》
我要放他,你又苦苦的不准。——《儿女英雄传》
(2) 又如:准查记录;准行(准许;许可);准奏(君主批准臣属的奏章)
(3) 料想;打算 。如:准拟(料想;打算);准承(料想;打算)
(4) 仿效,效法
始都乐寿,号 金城宫,备百官,准 开皇故事。——《新唐书》
(5) 又如:准遵(遵循;依照);准据(依据);准拟(遵循;模仿)
(6) 瞄准
修胫者使之跖钁,强脊者使之负土,眇者使之准,伛者使之涂,各有所宜。——《淮南子》
(7) 又如:准度(测量,衡量);准裁(衡量,裁定);准量(计量;估量)
(8) 测量,度量
轼始至 颖,遣吏以水平准之, 淮之涨水高于 新沟几一丈。——《宋史》
(9) 揣测,揣度
仁君处位而不安,大夫隐道而不言,群臣准上意而怀当。——《淮南子》
(10) 按照,依照
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之臣仆,乌尚得谓之诗哉。——《答章秀才论诗书》
(11) 又如:准式(依照准则或样式);准律(依照法律);准据(依据)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zun3 [梅县腔] zhun3 [客语拼音字汇] zun3 [客英字典] zhun3 [东莞腔] zun3 [沙头角腔] zun3 [台湾四县腔] zun3 [海陆丰腔] zhun3 [陆丰腔] zhun3
◎ 潮州话:zung2 (tsúng 旧时:tsún)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準 | 之尹 | 章 | 諄 | 上聲 | 軫 | 合口三等 | 諄 | 臻 | cjynx/tjviin | tɕĭuĕ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蝇省声。本义:绳子)(2) 同本义
绳,索也。——《说文》
大者谓之索,小者谓之绳。——《小尔雅》
巽为绳直。——《易·说卦》
作结绳而为网罟。——《易·系辞传》
言纶之绳。——《诗·小雅·采绿》
民结绳而用之。——《庄子·胠箧》
病者困剧…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绳床(交床;交椅);绳缢跌扑(用绳子吊死,跌倒摔死);绳文(文字未创造以前,结绳代替文字,称为绳文);绳桥(用绳索连结两岸的桥);绳头(绳的一端);绳戏(即绳伎。走绳之杂戏);绳络(绳编的网状饰物);绳床瓦灶(以绳为床,以瓦为灶。比喻生活贫困)
(4) 墨线
其绳则直。——《诗·大雅·緜》
孔子曰:“木受绳则直。”——《孔子家语》
故木受绳则直。——《荀子·劝学》
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5) 又如:绳尺(指墨线和量尺。皆为匠人所用的工具)
(6) 准则;法度
王道有绳。——《商君书·开塞》
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矣。——《韩非子·孤愤》
(7) 又如:绳尺(标准;法度);绳治(以法治罪);绳度(法度,准绳;悬度。以绳索相牵引而越度);绳直(犹准绳);绳规(犹法规);绳律(规矩格律)
(8) 水名
(9) 金沙江的古称
(10) 山东省的南阳水、北阳水
动词
(1) 继承,通“承”
绳其祖武。——《诗·大雅·下武》
(2) 又如:绳法(继承效法);绳祖(继承祖先业迹)
(3) 衡量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绳尺(衡量);绳量(衡量)
(5) 纠正
故举兵绳之。——《孙膑兵法》
(6) 又如:绳愆(纠正过失);绳正(以墨线正曲直。引申为纠正错误);绳逐(纠正挑剔别人的过失而加以斥退);绳愆纠缪(纠正过失错误);绳劾(弹劾;纠正)
(7) 约束;制裁
绳之以法,断之以刑。——桓宽《盐铁论·大论》
(8) 又如:绳约(拘束,限制);绳之以法(以法律纠治不法之人。指犯罪者接受法律的制裁);绳束(约束;束缚);绳按(亦作“绳案”。约束制裁)
(9) 称赞
绳息妫以语 楚子。——《左传·庄公十四年》
形容词
直的;正的
洁白清廉中绳,愈穷愈荣。——《吕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