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抱薪救火
(1) 抱着柴草救火。比喻欲除其害,反助其势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火不灭。”
成语辨析
薪;不能写作“新”。
成语用法
抱薪救火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没能阻止反而加速灾祸。
引证解释
⒈ 比喻以错误的做法去消灭祸患,反而使祸患扩大。
引《战国策·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火不灭。”
《史记·魏世家》作“譬犹抱薪救火”。 《汉书·董仲舒传》:“法出而姦生,令下而诈起,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愈其亡益也。”
宋王安石《上运使孙司谏书》:“常恐天下之势,积而不已,以至于此,虽力排之,已若无奈何,又从而为之辞,其与抱薪救火何异?”
《宋史·李宗勉传》:“或谓其势彊盛,宜於讲和,欲出金繒以奉之,是抱薪救火,空国与敌矣。”
抱薪救火的国语词典
抱著木柴去救火。比喻处理事情的方法错误,以致虽有心消弭祸害,却反使祸害扩大。《淮南子.说山》:「止言以言,止事以事,譬犹扬堁而弭尘,抱薪而救火。」《史记.卷四四.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也作「抱薪救焚」、「负薪救火」。
抱薪救火的网络释义
抱薪救火
抱薪救火的翻译
抱薪救火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2) 同本义
公然抱茅入竹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遂相与一抱而别。——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犹抱薪救火。——宋· 苏洵《六国论》
(3) 又如:抱石(怀石。指投水而死);抱嫁(苏州风俗。女子出嫁时由阿舅抱上花轿);抱冰(比喻刻苦自励)
(4) 捧着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 楚山之下。——《韩非子·和氏》
(5) 又如:抱璞(春秋楚人卞和发现一块玉璞,献给楚灰王、武王,两次都被认为是顽石,并刖去双足。后楚文王即位,卞和又抱璞哭于荆山之下,文王命人剖璞,果系美玉,称和氏璧)
(6) 环绕
清江一曲抱村流。——唐· 杜甫《江村》
陵峦抱江城。——李白《见会公谈陵阳山水》
(7) 又如:清溪抱村
(8) 怀藏,心里存有
大师,抱天时,与大师同车。——《周礼·大史》
然则抱此无涯之憾。——清· 袁枚《祭妹文》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明· 宗臣《报刘一丈先生书》
(9) 又如:抱学(心怀学问);抱敌对态度;抱才(怀才);抱志(胸怀大志);抱思(怀念);抱恩(怀念恩惠)
(10) 通“保”。保护,爱护
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庄子·庚桑楚》
(11) 持守;奉 。如:抱真(保持真性);抱节(坚守节操);抱德(持守德性)
(12) 背负;带着 。如:抱疹(抱疾,抱恙,有病在身)
(13) 生育
亦既抱子。——《诗·大雅·抑》
(14) 又如:抱出笼(本指刚出笼的小鸡,喻不老练、不在行的人);抱子(生子)
(15) 领养孩子 。如:抱了别人一个孩子;抱领(领养)
(16) 孵
北燕朝鲜洌水之间,谓伏鸡曰抱其卵。——《方言》
(17) 又如:抱小鸡儿;抱空窝(老母鸡孵没蛋的窝)
(18) 〈方〉∶ 大小合适 。如:这件衣服抱身儿;这双鞋抱脚
名词
怀,胸怀
念离(离别)独伤抱。——唐· 韦应物《寒食日寄诸弟》
量词
表示两臂合围的量,—抱之大或一抱之多 。如:这棵树有一抱粗;两抱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pau3 [客语拼音字汇] pau1 po1 [陆丰腔] bau1 pau5 [梅县腔] pau5 [海陆丰腔] pau6 [客英字典] pau5 [沙头角腔] pau5 [东莞腔] pau5 [台湾四县腔] pau5
◎ 潮州话:po6 pao6(phŏ phău)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抱 | 薄浩 | 並 | 豪 | 上聲 | 晧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bʰɑu | baux/bav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薪,荛也。——《说文》
收秩薪柴。——《礼记·月令》。注:“大者可析谓之薪。”
薪蒸材木。——《周礼·委人》。注:“粗者曰薪,细者曰蒸。”
以薪以蒸。——《诗·小雅·无羊》
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荛。——《管子·轻重甲》
某有负薪之忧。——《礼记·曲礼》
毁伤其薪木。——《孟子》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如:薪火(柴火);薪桂(薪贵于桂。形容柴火昂贵);薪柴(柴火);薪樵(柴火)
(3) 可以劈开来用的粗大木柴
明足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唐· 白居易《卖炭翁》
负薪刍助之。——《资治通鉴·唐纪》
抱薪救火。——宋· 苏洵《六国论》
(4) 又如:薪采(采樵,砍柴);薪桂(薪贵于桂。比喻物价昂贵);薪蒸(木材);薪火相传(木柴虽有烧尽的时候,但火却可以传衍不息。比喻为师徒以道术递相传授不绝,或种族血统及文化精神之绵衍无尽)
(5) 薪水、薪金的省称 。又如:加薪;薪工(薪金,工资);薪津(薪金);薪给
动词
(1) 取以为薪;打柴
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南朝梁· 肖统《陶渊明传》
(2) 又如:薪采(打柴);薪苏(樵采)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n1 [宝安腔] sin1 [沙头角腔] sin1 [梅县腔] sim1 sin1 [台湾四县腔] sin1 [客英字典] sin1 [东莞腔] sin1 [客语拼音字汇] xin1 [陆丰腔] si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新 | 息鄰 | 心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眞A | 臻 | sin | sĭĕ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轻轻敲击,求声。本义:止;禁止;阻止)(2) 同本义
救,止也。——《说文》
救,犹禁也。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周礼·司救》注
使之相救。——《周礼·大司徒》。注:“救,救凶灾也。”
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孟子·离娄下》
(3) 又如:救止(阻止;纠正);救祸(消除祸乱);救灭(扑灭);救熄(亦作“救息”。扑灭);救扑(扑灭)
(4) 援救别人
救,助也。——《广雅》
扶服救之。——《礼记·檀弓》
匍匐救之。——《孔子闲居》
民困而不知救。——明· 刘基《卖柑者言》
设法筹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救我圣主。
足下欲救。
(5) 又如:解救(使脱离危险或困难);救穷(救济穷困);救度(救拔并使脱离苦难,多指神仙超度之事);救落(救助;说情;救护)
(6) 治疗
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吕氏春秋·劝学》
(7) 又如:急救(紧急救治);救药(医疗救治。也用来比喻挽救、补救);救病(治病);救疾(救治病人;治病);救疗(救治;医治)
(8) 纠正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礼记》
(9) 又如:救正(纠正);救弊(匡除纠正弊害);救奢(纠正奢靡);救过(纠正过失)
(10) 求助于人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请救于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奉命求救。——《资治通鉴》
百千求救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11) “捄”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giu4 [东莞腔] giu5 [客英字典] giu5 [海陆丰腔] giu5 [梅县腔] giu5 [陆丰腔] giu5 [台湾四县腔] giu5 [沙头角腔] kieu5 [宝安腔] gi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救 | 居祐 | 見 | 尤 | 去聲 | 宥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kĭəu | kiuh/kiow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 同本义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3) 又如:火链(旧时打火用的火力);火厝(火葬);火筒(烟筒);火火烛烛(火势很大);火厄(火灾);火备(防火设施)
(4) 火灾;发生火灾
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火兵(负责救火的兵);火事(失火事故);火殃(古时指预兆火灾的天象);火所(发生火灾的地方)
(6) 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春夜喜雨》
拥火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且尽。
火尚足以明。
(7) 又如:火鼓(火炬和战鼓);渔火;火燎(竹烛;火炬)
(8) 光芒 。如:火眸(火眼金睛)
(9) 热;热气 。如:火杂杂(形容非常热);火流(形容酷热);火风(炎热的风)
(10) 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之一。如:火欲殂(指汉朝将亡。因古代用五行生克来讲朝代兴亡替代的道理);火位(五行中火行的方位)
(11) 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2) 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七月流火。——《诗·豳风·七月》
大火谓之大辰。——《尔雅·释天》。按:“东方之宿三星,中一星色赤而大,故命之曰火。”
火为口舌之象。——《论衡·言毒》
(13) 又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火角(火星芒角);火官(古时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火房(火星的分野)
(14) 指枪炮弹药 。如:军火
(15) 比喻战争 。如:交火;开火;停火
(16) ∶指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 。如:上火,败火
(17) 古时通“伙” 。如:火家(伙计帮工);同火;合火;一火贼;火计(火家。伙计);火仓(伙食)
动词
(1) 焚烧;烧毁
火,燬也。——《说文》
火,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释名·释天》
(2) 又如:火人(以火烧人);火库(焚烧敌方兵库);火队(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火积(焚烧敌方的储备)
(3) 用火烧物使熟 。如:火灶(烧火做饭的设备。多以砖坯砌成)
(4) 生气 。如:他火了;火冒(发火;生气);火剌剌(发火忿怒的样子)
形容词
(1) 形容像火那样的颜色,一般指红色的
朱鳞火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火云(红云);火采(红光);火狐;火旆(红色的旌旗);火树(形容开满红花的树)
(3) 紧急 。如:火匝匝(火杂杂。形容紧张、急迫);火崩崩(形容十分紧急);火签(差役办理紧急公务的凭证);火牌兵符(最紧急的命令;通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fo3 [沙头角腔] fo3 [梅县腔] fo3 [海陆丰腔] fo3 [客语拼音字汇] fo3 [陆丰腔] fo3 [宝安腔] fo3 [台湾四县腔] fo3 [客英字典] fo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火 | 呼果 | 曉 | 戈一合 | 上聲 | 哿 | 合口一等 | 果 | 戈 | xuɑ | huax/xua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