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百姓
(1) 普通人——相对于官员、干部而言
(2) (古代百姓是百官贵族的统称)
词语解释
百官。
《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孔 传:“百姓,百官。”《国语·周语中》:“官不易方,而财不匱竭;求无不至,动无不济;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归诸上,是利之内也。”《大戴礼记·保傅》:“此五义者既成於上,则百姓黎民化缉於下矣。” 清 陈鳣 《对策》:“古所谓百姓即百官,故《尧典》或与黎民对言,或与四海对言,非若今之以民为百姓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二章第四节:“百姓是怎样一种人呢? 盘庚 说他们是共同掌管政治的旧人,是邦伯、师长、百执事(百官、百工)之人。”
人民;民众。
《书·泰誓中》:“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孔颖达 疏:“此‘百姓’与下‘百姓懔懔’皆谓天下众民也。”《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元旦占候》:“又云:‘芒种雨,百姓苦。’盖芒种须晴明也。” 明 高启 《赋得乌衣巷送赵丞子将》:“春风三月满京华,肯入寻常百姓家。” 杨朔 《昨日的临汾》:“村里的百姓大半全集拢来了:有驼背的老人,筋肉结实的壮年汉子,顽皮的小孩,以及穿着红绿衣裤的妇女。”
引证解释
⒈ 百官。
引《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孔传:“百姓,百官。”
《国语·周语中》:“官不易方,而财不匱竭;求无不至,动无不济;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归诸上,是利之内也。”
《大戴礼记·保傅》:“此五义者既成於上,则百姓黎民化缉於下矣。”
清陈鳣《对策》:“古所谓百姓即百官,故《尧典》或与黎民对言,或与四海对言,非若今之以民为百姓也。”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二章第四节:“百姓是怎样一种人呢? 盘庚说他们是共同掌管政治的旧人,是邦伯、师长、百执事(百官、百工)之人。”
⒉ 人民;民众。
引《书·泰誓中》:“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孔颖达疏:“此‘百姓’与下‘百姓懔懔’皆谓天下众民也。”
《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宋孔平仲《孔氏谈苑·元旦占候》:“又云:‘芒种雨,百姓苦。’盖芒种须晴明也。”
明高启《赋得乌衣巷送赵丞子将》:“春风三月满京华,肯入寻常百姓家。”
杨朔《昨日的临汾》:“村里的百姓大半全集拢来了:有驼背的老人,筋肉结实的壮年汉子,顽皮的小孩,以及穿着红绿衣裤的妇女。”
百姓的国语词典
百官族姓。古时贵族以其所封之地为姓,故称为「百姓」。
百姓的网络释义
百姓 (姓氏名称)
百姓的翻译
百姓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2) 十个十。一百,100
百,十十也。——《说文》
律中百钟。——《淮南子·时则》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百辆之迎(用隆重仪式迎娶新妇);百日(一百天;人死后的一百天,请僧道诵经或作道场);百户(一百户人家;统兵百人之官)
(4) 概数。言其多,许多的,众多的
千禄百福。——《诗·大雅·假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集·木兰诗》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5) 又如:百花争艳;百发百中;百官(众官);百事(众多的事物)
形容词
(1) 多种多样的;各种的
百计营谋不得脱。——《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百像图(各种人物的画像,是专供临摹影像的范本);百般(各种不同的情态)
(3) 所有;一切;凡
社稷百官皆在。——清· 侯方域《壮悔堂集》
(4) 又如:百业;百口(整个家族);百工;百川归海(比喻众望所归)
(5) 姓
动词
(1) 增为百倍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人一能之,己百之。——《礼记·中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ak7 [客英字典] bak7 [陆丰腔] bak7 [宝安腔] bak7 [台湾四县腔] bak7 [梅县腔] bak7 [沙头角腔] bak7 [东莞腔] bak7 [客语拼音字汇] bag5
◎ 潮州话:bê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伯 | 博陌 | 幫 | 陌二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二等 | 庚 | 梗 | prak/peak | pɐ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女,从生,生亦声。本义:标志家族系统的字)
(2) 同本义
姓,人所生也。——《说文》
左氏传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春秋·隐公八年》。按,神农母居 姜水, 黄帝母居 姬水, 舜母居 姚虚,因以为姓。故从女生。
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世为著姓。——《后汉书·张衡传》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刘恕《通鉴外纪》
(3) 又如:姓族(大族,望族);姓字(姓氏和名字);姓系(姓氏家族的源流系统);姓第(姓氏行第)
(4) 命,性命
救民之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春秋》
(5) 官吏
百姓兆民。——《国语》。韦昭注:“百姓,百官。”
(6) 平民
填国家,抚百姓。——《汉书》
(7) 子孙的通称
问其姓,对曰:“余子长矣,能奉雉而从我矣。”——《左传》
动词
命名,称呼
项氏世世为 楚将,封于 项,故姓 项氏。——《史记·项羽本纪》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曰 冉溪。—— 唐· 柳宗元《愚溪诗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iang5 [宝安腔] siang5 [客英字典] siang5 [客语拼音字汇] xiang4 [沙头角腔] siang5 [东莞腔] siang5 [海陆丰腔] siang5 [台湾四县腔] siang5 [陆丰腔] sian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性 | 息正 | 心 | 清開 | 去聲 | 敬 | 開口三等 | 梗 | 清 | sĭɛŋ | siengh/sien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