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擔

biǎn dān [ bian dan]
繁体 扁担

词语释义

扁担 biǎndan

(1) 扁圆长条形挑、抬物品的竹木用具

carrying pole;shoulder-pole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一种扁而长的挑物工具。用竹或木制成。《古尊宿语录·佛眼普说语录》:“一似村里人把扁担共上将军鬭,我者里七事随身,手中是 关羽 八十斤刀,他便把扁担劈头打一棒。”《水浒传》第九七回:“忽见崖畔林中走出一个樵者,腰插斧柯,将扁担做个拐杖,一步一步捉脚儿走上崖来。”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至于我那地方的大人,用单刀扁担在大街上决斗本来不算回事。”

扁擔的国语词典

竹制或木制的扁长形,用来挑物的器具。《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他家租了一个破亭子,两条扁担,四个乡里人歪抬著,也没有执事。」也作「扁挑」、「匾担」。

扁擔的网络释义

扁担 (壮族乐器)

  • 扁担:是壮族互击体鸣乐器,独特的民间乐器,源于劳动工具和日常生活。常用于壮族民间舞蹈伴奏。在全国各地区都分布广泛,主要用于原始农业,现代农业很少用了。
  • 扁担 (汉语词语)

  • 扁担是 扁圆长条形挑、抬物品的竹木用具,扁担有用木制的,也有用竹做的。无论采自深山老林的杂木,还是取之峡谷山涧的毛竹,其外形一般都是简朴自然:直挺挺的,不枝不蔓,酷似一个简简单单的“一”字。
  • 但也有两头上翘,形似“月牙”的翘扁担。翘扁担据说挑东西比较省力,但掌控须要一定的技巧,否则在使用时就容易翻转过来,为了防止翻转,有的翘扁担又在一头装上一块短木板,叫做扁担的“马”,
  • 扁擔的翻译

    英语: carryingpole,shoulderpole,CL:根[gen1]
    德语: Tragestange(Bambusrohrhälfte)(S)
    法语: palanche

    汉字详情

    biǎn,piān [bian,pian]
    部首: 413
    笔画: 9
    五笔: YNMA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HSBT
    四角: 30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户,从册。本义:在门户上题字)

    (2) 同本义

    扁,署也。——《说文》

    六曰署书是也。——《秦书八体》

    (3) 又如:扁表(题门表彰)

    (4) 〈方〉∶把东西掖在腰间 。如:扁着几吊钱

    (5) 犹撇嘴。人生气时嘴巴的表情 。如:把嘴一扁;扁诺(作揖时小声致问)

    (6) 看走了样(含轻视鄙夷的意思) 。如:别把人看扁了

    名词

    (1) 匾额,题字的长方形牌子。后作“匾”

    梦至一亭,扁日侍康。——《宋史·吴皇后传》

    (2) 如:扁榜(扁牓。匾额);扁对(匾额上的对联)

    形容词

    (1) 指物体宽而薄

    儿生,欲令其头扁,皆押之以石。——《后汉书·东夷列传》

    (2) 又如:扁盒子;扁担;扁食(方言。水饺、锅贴之类的面食)

    (3) 另见 piān

    英文翻译

    flat; tablet, signboard

    方言集汇

    ◎ 粤语:bin2 pin1
    ◎ 客家话:[梅县腔] bien3 [沙头角腔] bien3 [客英字典] bien3 [海陆丰腔] bien3 [客语拼音字汇] bian3 [台湾四县腔] bien3 [东莞腔] ben3 [陆丰腔] pian3 [宝安腔] ben3
    ◎ 潮州话:biang2(piáng) piang1(phiang) [潮州]biêng2(piéng) piêng1(phie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芳連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pʰĭɛnphjen/phien
    dān,dàn [dan]
    部首: 330
    笔画: 16
    五笔: RQDY
    仓颉: QNCR
    四角: 57061

    详细解释

    dān

    動詞

    (1) (形聲。從手,詹聲。本義:用肩挑)

    (2) 同本義

    儋,何也。從人,詹聲。以背曰負,以肩曰儋。——《説文》。字亦作“擔”。

    擔,負也。——《字林》

    擔囊行取薪。——曹操《苦寒行》

    負書擔橐。——《戰國策·秦策一》

    (3) 又如:肩不能擔,手不能提;擔戴(肩挑頭頂)

    (4) 背負 。如:擔簦(背着傘)

    (5) 承當、噹,承擔

    吾擔悲也。——清· 林覺民《與妻書》

    (6) 又如:分擔(擔負一部分);擔承(承擔);擔扶(擔當、噹;扶助);擔杜(有能力承擔責任的人);擔乾、幹係、繋(擔乾、幹紀。負責任)

    (7) 另見 dàn

    dàn

    名詞

    (1) 扁擔和挂在兩頭的東西

    負擔荷以丈尺兮。——《楚辭·哀時命》。注:“荷曰擔。”

    有賣油翁釋擔而立。——宋· 歐陽修《歸田録》

    (2) 又如:挑擔;擔仗(行李擔子。亦作“擔腳”,“擔杖”);擔頭(貨擔兩頭;一挑東西);貨郎擔

    (3) 轎子 。如:擔輿(肩輿)

    (4) 肩負的責任 。如:重擔(沉重的擔子,比喻繁重的責任)

    量詞

    (1) 中國重量單位。舊製一百斤爲一擔,今以百市斤爲一市擔

    但聞行路吟新詩,不嘆舉家無擔石。——李頎《彆梁鍠》

    (2) 用于計成挑的東西 。如:一擔柴;兩擔米

    (3) 另見 dān

    英文翻译

    carry, bear, undertake

    方言集汇

    ◎ 粤语:daam1 daam3
    ◎ 客家话:[梅县腔] dam1 dam5 [沙头角腔] dam1 dam5 [台湾四县腔] dam5 dam5 [客英字典] dam5 dam1 [宝安腔] dam1 | dam5 [客语拼音字汇] dam1 dam4 [海陆丰腔] dam5 dam5 [陆丰腔] dam5 dam1 [梅县腔] dam1
    ◎ 潮州话:dan1(taⁿ) dan3(tà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三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甘平聲開口一等tamtɑ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