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担
词语释义
即扁担。挑或抬东西的工具,用竹子或木头制成,扁而长。
词语解释
即扁担。挑或抬东西的工具,用竹子或木头制成,扁而长。
《五灯会元·临济宗·五祖法演禅师》:“你一似箇三家村里卖柴汉子,把箇匾担向你十字街头立地,问人中书堂今日商量甚么事。”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一折:“只有这一箇放下他那抅绳匾担,立在道傍,明明是个打柴的了。”《水浒传》第四十回:“那伙人就歇了担子,都掣了匾担,立在人丛里看。”
引证解释
⒈ 即扁担。挑或抬东西的工具,用竹子或木头制成,扁而长。
引《五灯会元·临济宗·五祖法演禅师》:“你一似箇三家村里卖柴汉子,把箇匾担向你十字街头立地,问人中书堂今日商量甚么事。”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只有这一箇放下他那抅绳匾担,立在道傍,明明是个打柴的了。”
《水浒传》第四十回:“那伙人就歇了担子,都掣了匾担,立在人丛里看。”
匾担的国语词典
挑东西用的扁平木棍。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二折》:「(正末做匾担打邦老科)(邦老做回头科云)你怎的?(正末云)连这匾担,也送与你罢。」《水浒传.第四七回》:「身边藏了暗器,有些缓急,匾担也用得著。」也作「扁担」、「扁挑」。
匾担的网络释义
匾担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同“扁”。形体的厚度比长度、宽度小;不圆 。如:匾毛(羽毛。因形状扁平,故称。亦借指鸟类);匾食(水饺)
名词
(1) 匾额 。如:光荣匾;匾式(匾额);匾对(匾额和对联)
(2) 上面绣字的丝制横幅 。如:绣金匾
(3) 用竹蔑编成的器具,圆形平底框很浅,用来养蚕或盛粮食 。如:针线匾;养蚕团匾;匾篮儿(浅边的篮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bien3 [台湾四县腔] bien3 [客英字典] bien3 [陆丰腔] pian3 [客语拼音字汇] bian3 [东莞腔] ben3 [宝安腔] ben3 [海陆丰腔] bien3
◎ 潮州话:bing2 (píng) 「饶平」ping2 (phíng)「揭阳」bêng2 (pé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編 | 方典 | 幫 | 先開 | 上聲 | 銑 | 開口四等 | 先 | 山 | penx/peen | pien |
详细解释
dān
动词
(1) (形声。从手,詹声。本义:用肩挑)
(2) 同本义
儋,何也。从人,詹声。以背曰负,以肩曰儋。——《说文》。字亦作“擔”。
担,负也。——《字林》
担囊行取薪。——曹操《苦寒行》
负书担橐。——《战国策·秦策一》
(3) 又如:肩不能担,手不能提;担戴(肩挑头顶)
(4) 背负 。如:担簦(背着伞)
(5) 承当,承担
吾担悲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6) 又如:分担(担负一部分);担承(承担);担扶(担当;扶助);担杜(有能力承担责任的人);担干系(担干纪。负责任)
(7) 另见
dàn
名词
(1) 扁担和挂在两头的东西
负担荷以丈尺兮。——《楚辞·哀时命》。注:“荷曰担。”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宋· 欧阳修《归田录》
(2) 又如:挑担;担仗(行李担子。亦作“担脚”,“担杖”);担头(货担两头;一挑东西);货郎担
(3) 轿子 。如:担舆(肩舆)
(4) 肩负的责任 。如:重担(沉重的担子,比喻繁重的责任)
量词
(1) 中国重量单位。旧制一百斤为一担,今以百市斤为一市担
但闻行路吟新诗,不叹举家无担石。——李颀《别梁鍠》
(2) 用于计成挑的东西 。如:一担柴;两担米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an1(taⁿ) dan3(tà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亶 | 多旱 | 端 | 寒 | 上聲 | 旱 | 開口一等 | 山 | 寒 | tɑn | tanx/ta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