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恨

fèn hèn [ fen hen]
繁体 憤恨
注音 ㄈㄣˋ ㄏㄣ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愤恨 fènhèn

(1) 愤怒怨恨

indignantly resent;enmity

词语解释

  1. 愤懑悔恨。

    汉 王充 《论衡·死伪》:“ 田蚡 独然者,心负愤恨,病乱妄见也。” 明 王守仁 《教条示龙场诸生》:“发其愧耻愤恨之心。”

  2. 愤怒痛恨。

    《后汉书·南匈奴传》:“ 比 不得立,既怀愤恨。”《北史·贺拔胜传》:“是岁, 胜 诸子在东者,皆为 神武 所害。 胜 愤恨,因动气疾, 大统 十年薨于位。” 唐 元稹 《赛神》诗:“忧虞神愤恨,玉帛意弥敦。” 魏巍 《勇士镇守在东方》:“他愤恨地说:‘敌人一个也不能留。’”

引证解释

⒈ 愤懑悔恨。

汉王充《论衡·死伪》:“田蚡独然者,心负愤恨,病乱妄见也。”
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发其愧耻愤恨之心。”

⒉ 愤怒痛恨。

《后汉书·南匈奴传》:“比不得立,既怀愤恨。”
《北史·贺拔胜传》:“是岁, 胜诸子在东者,皆为神武所害。 胜愤恨,因动气疾, 大统十年薨于位。”
唐元稹《赛神》诗:“忧虞神愤恨,玉帛意弥敦。”
魏巍《勇士镇守在东方》:“他愤恨地说:‘敌人一个也不能留。’”

愤恨的国语词典

愤慨痛恨。

愤恨的网络释义

愤恨

  • 愤恨,指愤怒、怨恨。语出汉 王充 《论衡·死伪》:“ 田蚡 独然者,心负愤恨,病乱妄见也。”
  • 愤恨造句

    得知那盆花被人偷了,她非常愤恨。
    她颤动地指着他,眼中充满写无限的愤恨,可自己又能怎么办呢,只得紧紧抚着胸口,缓缓的坐在椅子上,无奈地叹了口气。
    三,停止了对社会看到肤浅的一面的抱怨与愤恨,戒掉了曾经固执的愤青身份。曾经的自己,只是见识短浅,没有学会深入看问题,改变那种局面唯有多看有用的东西,多思考。学会了能改变的就努力去改变,改变不了的默默接受,接受不了的,就躲远些。学会总结失败的教训,才能不断前进。
    无可奈何中,再重翻你往昔的情书,不禁泪落如雨!心中忍不住升起一阵愤恨,竟把它们烧成了纸灰,和泪吞下。倘若有一朝纸灰能复燃,请它把我那深藏着爱情之火的热心肠也燃烧成灰吧。
    这种盗窃的行为让人们非常愤恨。
    我愤恨得睡下,一个人的被窝总觉得寒冷。如果有那只大棕熊抱着睡觉,那冬天就不再寒冷了吧,就像有你陪我回家,天再黑也不觉的害怕了。
    我们时时愤恨梦想的遥不可及,却从不踏踏实实地去做一件实事。
    走自己的路,不要灰心;祝对方好运,不要愤恨。
    人们特别愤恨那些搞阴谋诡计的人。
    知道这件事情的真相后,每个人都咬牙切齿,愤恨不平。
    愤恨时眉头紧锁,咬牙切齿。
    心怀愤恨的人,是永远看不见天堂的。
    个人感觉她受伤了所以有些愤恨对方。
    只是吴家兄弟,尤其是吴老大依旧未曾忘了以前德夯村的那个龙家妹子,偶尔说起,语气里仍是对那草鬼婆与那伙苗人充满愤恨。
    临检开始后,附近许多人都前来围观一探究竟,进而变得愤恨不平而开始暴动。
    在伊拉克,随处可见大量的西方护卫官兵。他们恣意妄为,引起了伊拉克人们的极大愤恨。在他们眼中,这些所谓的官兵,只不过是一群在别国的土地上欺凌人们的恶霸实力罢了。
    叶亦凡摇头摆尾的刚一进入教室,便看到了一张愤恨的脸颊。
    这种文过饰非的做法,着实让人忧虑和愤恨,这种不良倾向必须切实制止。
    马涛看了一眼胡青山,这个陌路相逢的男子眼中有着一股愤恨,有着一股嚣张,前者让他有点心悸,后者却让他觉得十分亲切。
    耶和华阿,你乘在马上,坐在得胜的车上,岂是不喜悦江河,向江河发怒气,向洋海发愤恨吗?

    汉字详情

    fèn [fen]
    部首: 339
    笔画: 12
    五笔: NFAM
    五行:
    仓颉: PJTO
    四角: 9408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贲( bēn)声。从“心”,表示与心情等有关。本义:郁结于心;憋闷)

    (2) 同本义

    愤,懑也。——《说文》

    发愤以杼情。——《楚辞·九章·惜诵》

    志意蕴愤。——《后汉书·王符传》

    (3) 又如:愤切(内心极度愤懑);愤悁(愤懑郁积);愤薄(郁结,充塞);愤厥(由于愤气郁结造成的痉挛昏厥)

    (4) 充盈,旺盛

    愤,盈也。——《方言十二》

    阳瘅愤盈。——《国语·周语》

    (5) 又如:愤盈(充溢,积满;气愤,愤懑);愤盛(积满,充盈)

    动词

    (1) 愤怒;怨恨。同“忿”

    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愤怨(愤怒怨恨);愤心(愤怒或愤激之心);愤忿(愤怒);愤沮(怨恨沮丧);愤痛(愤怒悲痛);愤咤(愤怒)

    (3) 发,奋

    愤于中则应干外。——《淮南子·脩务》

    (4) 又如:发愤忘食;发愤图强;愤迅(奋迅);愤勇(奋勇);愤起(奋发而起)

    英文翻译

    resent, hate; indignant

    方言集汇

    ◎ 粤语:fan5

    宋本广韵

    hèn [hen]
    部首: 339
    笔画: 9
    五笔: NVEY
    五行:
    仓颉: PAV
    四角: 970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艮( gèn)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2) 同本义

    恨,怨也。——《说文》

    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国语·周语下》

    役夫敢申恨。——唐· 杜甫《兵车行》

    恨贯肌骨。——唐· 李朝威《柳毅传》

    亡国之恨。——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恨命(恨恨地;拼命);恨恨(气 忿的样子);恨穷发极(愤恨到极点而发怒);恨五骂六(投骰子时的叫骂声);恨如头醋(比喻非常可恶,令人恨得切齿)

    (4) 遗憾;后悔

    臣死不恨矣!——《史记·萧相国世家》

    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衔怨而受罪。——《汉书·王嘉传》

    公子恨之复返。——《史记·魏公子列传》

    叹息痛恨。——诸葛亮《出师表》

    恨晨光之熹微。——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以是为恨。——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5) 又如:悔恨;怨恨;恨咤(遗憾嗟叹);;恨悔(悔恨);恨怅(遗憾惆怅)

    (6) 违逆;不听从。通“很”

    今不听,是恨秦也;听之,是恨天下也。——《战国策》

    英文翻译

    hatred, dislike; resent, hate

    方言集汇

    ◎ 粤语:han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en6 [客英字典] hen5 han3 [陆丰腔] hen6 [梅县腔] hen5 [宝安腔] han5 [客语拼音字汇] hen4 [台湾四县腔] hen5 [沙头角腔] han5 [东莞腔] han5
    ◎ 潮州话:heng6(hŭrng) [揭阳]hêng6 [潮阳]hin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七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艮去聲開口一等ghonh/honnɣən

    愤恨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