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

fēng liú [ feng liu]
繁体 風流
注音 ㄈㄥ ㄌ一ㄡˊ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风流 fēngliú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distinguished and admirable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talented in letters and unconventional in life style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dissolute;loose

(4) 具有色情特点或色情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romantic

(5) 风俗教化

custom and culture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custom handed down from the past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 杜甫《咏怀古迹》
demeanor;bearing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charm

词语解释

  1. 风流动或流逝。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山池赋》:“未穷观而极览,忽云散而风流。”参见“ 风流云散 ”。

  2. 风行;流传。

    汉 苏顺 《和帝诔》:“陶元二化,风流万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上书陈事,起自 战国 ,逮於两 汉 ,风流弥广。”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经界既定,仁政自成,下及 隋 唐 ,风流已远。”

  3. 风尚习俗。《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篤厚,禁罔疏阔。” 唐 韩休 《唐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文宪公苏颋文集序》:“由是比兴继作,风流弥繁。” 元 陈赓 《子猷访戴图》诗:“两 晋 崇玄虚,风流变华夏。”

  4. 犹遗风;流风馀韵。《汉书·赵充国辛庆忌等传赞》:“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謡慷慨,风流犹存耳。” 宋 欧阳修 《跋<永城县学记>》:“ 唐 世执笔之士,工书者十八九,盖自 魏 晋 以来风流相承,家传少习,故易为能也。” 清 钱谦益 《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周延儒授承德郎父天瑞先封翰林院修撰儒林郎加封承德郎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制》:“棫朴杞梓,固非一时之材;菑畬耕穫,亦岂一世之积。风流弘长,我有近臣。”

  5. 洒脱放逸;风雅潇洒。《后汉书·方术传论》:“ 汉 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唐 牟融 《送友人》诗:“衣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 林四娘 ﹞又每与公评隲诗词,瑕则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绪风流,使人忘倦。”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 周 孔 之书,习 老 庄 之教,弃礼法而崇放达,竞风流而尚虚无。”

  6. 形容文学作品超逸佳妙。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红楼梦》第三七回:“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 蘅 稿。” 邓溥 《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诗:“文采风流鬼呵护,死生契阔古交情。”

  7. 杰出不凡。

    宋 苏轼 《与江惇礼秀才书》之一:“僕虽晚生,犹及见君之王父也。追思一时风流贤达,岂可復梦见哉!” 郭小川 《祝酒歌》:“天上地下的英雄啊,最风流的是咱们这一辈。”

  8. 指杰出不凡的人物。《晋书·刘毅传》:“六国多雄士, 正始 出风流。”《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一》:“朱紫尽风流,殿前卿相对,列诸侯,叫呼万岁愿千秋。”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八·苏轼》:“古今风流, 宋 有 子瞻 , 唐 有 太白 , 晋 有 东山 ,本无几也。”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诗:“清夜游云泉,追随尽风流。”

  9. 风度。《晋书·谢混传》:“ 谢晦 谓 刘裕 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 谢益寿 奉璽紱。’ 裕 亦叹曰:‘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魏书·元彧传》:“ 临淮 虽风流可观,而无骨鯁之操。” 唐 杨炯 《送徐录事》诗序:“ 徐学士 风流蒨蒨,容貌堂堂。”

  10. 10.风操,品格。《后汉书·王畅传》:“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隋书·高祖纪上》:“爰初入仕,风流映世,公卿仰其轨物,搢绅谓为师表。” 明 唐顺之 《谒夷齐庙》诗:“为仰风流百世希,长歌招隐坐渔磯。”

  11. 11.荣宠。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唐 李颀 《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12. 12.风格、流派。《隋书·经籍志一》:“远览 马 史 班 书,近观 王 阮 志録,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四》:“自 灵均 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

  13. 13.谓风韵美好动人。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金瓶梅词话》第七七回:“﹝ 楚云 ﹞端的风流如水晶盘内走明珠,态度似红杏枝头推晓日。”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体态风流,一见令人不自由。只恨多僝僽,不是容颜陋。”

  14. 14.花哨轻浮。《敦煌曲子词·南歌子一》:“悔家风流壻,风流无準凭。” 清 李渔 《慎鸾交·造端》:“小生外似风流,心偏持重也。”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这是 柯露西 ,一个 美国 所谓之艺术家,一个风流寡妇。”

  15. 15.指男女私情事。

    宋 陈师道 《踏莎行》词:“重门深院帘帷静。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準拟风流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莫翁 ﹞少年时节,便有娶妾买婢好些风流快活的念头。”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我们年轻时,不用说实际上,那怕没有一件两件风流奇闻,可是终还顾着脸子。”

引证解释

⒈ 风流动或流逝。参见“风流云散”。

唐宋之问《太平公主山池赋》:“未穷观而极览,忽云散而风流。”

⒉ 风行;流传。

汉苏顺《和帝诔》:“陶元二化,风流万国。”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上书陈事,起自战国,逮於两汉,风流弥广。”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六》:“经界既定,仁政自成,下及隋唐,风流已远。”

⒊ 风尚习俗。

《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篤厚,禁罔疏阔。”
唐韩休《唐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文宪公苏颋文集序》:“由是比兴继作,风流弥繁。”
元陈赓《子猷访戴图》诗:“两晋崇玄虚,风流变华夏。”

⒋ 犹遗风;流风馀韵。

《汉书·赵充国辛庆忌等传赞》:“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謡慷慨,风流犹存耳。”
宋欧阳修《跋<永城县学记>》:“唐世执笔之士,工书者十八九,盖自魏晋以来风流相承,家传少习,故易为能也。”
清钱谦益《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周延儒授承德郎父天瑞先封翰林院修撰儒林郎加封承德郎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制》:“棫朴杞梓,固非一时之材;菑畬耕穫,亦岂一世之积。风流弘长,我有近臣。”

⒌ 洒脱放逸;风雅潇洒。

《后汉书·方术传论》:“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唐牟融《送友人》诗:“衣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林四娘》:“﹝林四娘﹞又每与公评隲诗词,瑕则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绪风流,使人忘倦。”
胡蕴玉《<中国文学史>序》:“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周孔之书,习老庄之教,弃礼法而崇放达,竞风流而尚虚无。”

⒍ 形容文学作品超逸佳妙。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红楼梦》第三七回:“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
邓溥《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诗:“文采风流鬼呵护,死生契阔古交情。”

⒎ 杰出不凡。

宋苏轼《与江惇礼秀才书》之一:“僕虽晚生,犹及见君之王父也。追思一时风流贤达,岂可復梦见哉!”
郭小川《祝酒歌》:“天上地下的英雄啊,最风流的是咱们这一辈。”

⒏ 指杰出不凡的人物。

《晋书·刘毅传》:“六国多雄士, 正始出风流。”
《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一》:“朱紫尽风流,殿前卿相对,列诸侯,叫呼万岁愿千秋。”
明李贽《藏书·儒臣传八·苏轼》:“古今风流, 宋有子瞻,唐有太白,晋有东山,本无几也。”
郑泽《佩忍初来长沙》诗:“清夜游云泉,追随尽风流。”

⒐ 风度。

《晋书·谢混传》:“谢晦谓刘裕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谢益寿奉璽紱。’ 裕亦叹曰:‘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
《魏书·元彧传》:“临淮虽风流可观,而无骨鯁之操。”
唐杨炯《送徐录事》诗序:“徐学士风流蒨蒨,容貌堂堂。”

⒑ 风操,品格。

《后汉书·王畅传》:“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
《隋书·高祖纪上》:“爰初入仕,风流映世,公卿仰其轨物,搢绅谓为师表。”
明唐顺之《谒夷齐庙》诗:“为仰风流百世希,长歌招隐坐渔磯。”

⒒ 荣宠。

唐张说《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唐李颀《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⒓ 风格、流派。

《隋书·经籍志一》:“远览马史班书,近观王阮志録,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
《隋书·经籍志四》:“自灵均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

⒔ 谓风韵美好动人。

前蜀花蕊夫人《宫词》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
《金瓶梅词话》第七七回:“﹝楚云﹞端的风流如水晶盘内走明珠,态度似红杏枝头推晓日。”
清李渔《巧团圆·全节》:“体态风流,一见令人不自由。只恨多僝僽,不是容颜陋。”

⒕ 花哨轻浮。

《敦煌曲子词·南歌子一》:“悔家风流壻,风流无準凭。”
清李渔《慎鸾交·造端》:“小生外似风流,心偏持重也。”
冰心《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这是柯露西,一个美国所谓之艺术家,一个风流寡妇。”

⒖ 指男女私情事。

宋陈师道《踏莎行》词:“重门深院帘帷静。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準拟风流病。”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莫翁﹞少年时节,便有娶妾买婢好些风流快活的念头。”
瞿秋白《赤都心史》二八:“我们年轻时,不用说实际上,那怕没有一件两件风流奇闻,可是终还顾着脸子。”

风流的国语词典

流风余韵。

如:「风流案件」。

风流的网络释义

风流 (耽美小说)

  • 《风流》是天籁纸鸢的中长篇耽美小说,简体版更名为《犹记斐然》,于2012年3月由旺福图书出版繁体版《风流》。该小说讲述了一场你死我活宫斗当中的耽美之恋。
  • 风流 (词语概念)

  • 风流指风度,仪表。犹遗风;流风馀韵。语出《汉书·赵充辛庆赞国忌等传》:“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
  • 风流造句

    公瑾是一个风流潇洒,气宇轩昂的美男子;而潘安也是风度翩翩,相貌堂堂,可与周公瑾媲美。
    北宋的苏东坡可是一代风流人物。
    想他当年也是风流倜傥的人物,如今却落得这般下场。
    这篇文章妙就妙在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瞧他那种风流倜傥,玩世不恭的样子我就生气。
    你不说我也知道,他一定又在讲他年轻时的风流韵事吧。
    周瑜是个风流倜傥的青年儒将。
    我们这个时代,风流倜傥的青年大有人在。
    一转眼十几年过去,当年的同窗好友早已风流云散,各奔东西。
    他可是文坛上的风流人物,他的散文影响了一个时代。
    文学大师鲁迅先生,堪称为一代风流人物。
    有的人不修边幅,却以风流名士自居。
    徐志摩才气横溢,风流倜傥,因其是名家,许多杂志都请他。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堪称为一代风流人物,他们的功绩将流芳千古,为世代人民所敬仰。
    近百年来,吴士大夫以风流蕴藉称者,首推吴文定。
    不到一天,他的风流韵事就传遍了全城。
    你别看他衣冠楚楚、潇洒风流的样子,其实也有些真才实学,并非花花公子。
    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位风流人物。
    毛主席踌躇满志,指点江山,亦为一风流人物。
    战争将近,城里的达官贵人很快就风流云散了。

    汉字详情

    fēng [feng]
    部首: 410
    笔画: 4
    五笔: MQ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NK
    四角: 772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 同本义

    風,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鳳(風)?——《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 又如:狂风(猛烈的风);风信(风的大小及风向);风团(旋风。比喻飞快);风吹日炙(风吹日晒);风雹(刮风下雹);风潦(风灾和水灾);风霰(风雪)

    (4) 风俗;风气

    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资治通鉴》

    奸党散落,风俗大改。——《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移风易俗。——《荀子·乐论》

    (5) 又如:风美(风俗淳美);风纯(风俗纯朴);风沦(风俗沦落败坏);风习(风俗习惯);风浮(风俗浮薄)

    (6) 风范,气度,韵致

    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风局(风范,器宇);风表(风范仪表);风则(风范);风裁(风采,气度);风期(气度,襟怀);风节(气度情操)

    (8) 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 。如:风神(指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气韵);风徽(文章的风格、气韵)

    (9) 风声,消息

    但有知风来报的赏钱百两。——《二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风警(风声很紧);风汛(风声;消息);风音(风声);风路(风声,线索);闻风而动

    (11) “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风有采蘩采苹。——《左传·隐公三年》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左传·成公九年》

    (12) 又如:风赋(指“诗”六义中的风和赋);风人屺岵(诗人的悲凉伤感)

    (13) 男女间的情爱

    他如今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红楼梦》

    (14) 又如:风月(指男女间的情爱);风月常新(指情爱永久不断);风月子弟(沉湎于风月场的子弟)

    (15) 风纪,教化 。如:风惠(教化恩泽);风驰(形容德化广布);风爱(风泽德化);风调(指教化清和);风略(风纪和方略);风政(教化政治)

    (16) 威势,气势 。如:风扫(形容势力猛烈有如狂风席卷一般);风樯阵马(乘风之船,破阵之马。比喻气势雄厚)

    (17) 六淫之一。颠狂病,也指颠狂。后作“病”。如:风眩(癫痫);风痴(疯癫痴呆)

    (18) 姓

    动词

    (1) 刮风;起风

    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宋· 苏轼《教战守》

    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2) 借风力吹 。如:风干(由风吹干);风鸡(借风力吹干的鸡)

    (3) 走逸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左传·僖公四年》

    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北魏书》

    (4) 嬉戏

    众人忧得你苦,你却在这里风!快上山去!——《水浒全传》

    (1) 传说的,没有确实根据的 。如:风谣(民歌,民谣);风言(流言,无根据的话)

    (2) 放荡 。如:风魔(放浪,轻狂;疯子);风流博浪(风流放荡)

    (3) 通“疯”。癫狂

    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及第耶?——《玉泉子·真录》

    你原来是个风和尚。——《西游记》

    (4) 又如:风发(发疯);风病(精神病);风涎(患风疾的病根);风欠(疯狂);风风势势(举动不正常,易冲动)

    (5) 〈副〉 通“凡”( fán)。大凡,大概

    愿先生之言其风也。——《庄子·天地》

    英文翻译

    wind; air; manners, atmosphere

    方言集汇

    ◎ 粤语:fung1

    宋本广韵

    liú [liu]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YC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YIU
    四角: 30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本义:水流动)

    (2) 同本义

    观其流泉。——《诗·大雅·公刘》

    顄淡滂流。——《文选·马融·长笛赋》

    血流殷地。——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黄河流水。——《乐府诗集·林兰诗》

    碧水东流自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3) 又如:流迸(涌流而出);流水行云(流动的水和飘浮的云彩);流冰(冰块在河面上漂动和流动);流泉(流动的泉水);引申为流动。如:流丹(流动的红色;指流血);流脓搭水(流脓水)

    (4) 顺水漂流

    譬彼舟流,不知所届。——《诗·小雅·小弁》

    (5) 又如:流觞(在环曲水道;旁宴聚时,将杯放入水中,任其漂流,如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当即取饮);流柿(江中漂流的木片);流泊(在水面漂流);流花(水面漂流的落花)

    (6) 漂没;移动不定;流浪

    君子和而流。——《礼记》

    (7) 又如:流穴(辖转流落,居无定所);流沔(流连沉溺)

    (8) 传布;扩散

    其故家贵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孟子·公孙丑上》

    (9) 又如:流风(遗风);流称(传颂);流闻(辗转传闻;流播);流迈(传播远方);流声(流播名声,流传的名声);流誉(传播声誉);流语(流传的话)

    (10) 流露;显露 。如:流韵(诗文等表现出的风格韵味)

    (11) 放纵;无节制 。如:流泆(放纵,放荡);流荡(放荡,交往不正当;又形容文章流畅有气势)

    (12) 放逐,流放,古代五刑之一

    虽放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流于彘。(彘,晋地,在现在山西省霍县。周厉王后来被流放到彘。)——《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

    (13) 又如:流递(将犯人送到远处管制);流户(流放边区服劳役的人家);流逐(流放);流囚(被流放的囚徒)

    (14) 变化;演变 。如:流离琐尾(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流易(演变;变换)

    (15) 涂饰 。如:流金(涂饰泥金)

    (16) 通“留”。停留,停止

    旁行而不流。——《易·系辞上》

    (17) 通“摎”。求取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周南·关雎》

    词性变化

    名词

    (1) 河川;江河的流水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庄子》

    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

    不积小流。——《荀子·劝学》

    临清流。——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从流飘荡。——吴均《与朱元思书》

    (2) 又如:流川(江河的流水);流温(谓流水温和);流涧(山间的流水)

    (3) 像水流的东西 。如:流馥云外(形容香飘万里);寒流;暖流;气流;电流

    (4) 潮流;风气 。如:流化(犹流俗);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

    (5) 流派;派别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汉书·艺文志》

    (6) 品类;等级

    滑稽之流。——明· 刘基《卖柑者言》

    (7) 又如:三教九流;流亚(同一类人物);流比(同类比照类推);流伍(同辈;同类);流序(流品,等级)

    (8) 避难者 。如:盲流

    形容词

    流畅 。如:流亮(流畅明白);流便(指文笔流畅,不滞涩);流美(流畅华美;流畅动听)

    英文翻译

    flow, circulate, drift; class

    方言集汇

    ◎ 粤语:lau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liu2 [宝安腔] liu2 [客英字典] liu2 [台湾四县腔] liu2 lau2 [东莞腔] liu2 [海陆丰腔] liu2 lau2 [梅县腔] liu2 [陆丰腔] liu3 [沙头角腔] lie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求平聲開口三等lĭəuliu/li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