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懑

fèn mèn [ fen men]
繁体 憤懣
注音 ㄈㄣˋ ㄇㄣ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愤懑 fènmèn

(1) 气愤;抑郁不平

充满了愤懑的情绪
resentful

词语解释

  1. 亦作“ 愤满 ”、“ 愤闷 ”。抑郁烦闷。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恐卒然不可为讳,是僕终已不得舒愤懣以晓左右。”《后汉书·蔡邕传》:“臣不胜愤满,谨条宜所施行七事表左。”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诗:“道消结愤懣,运开申悲凉。”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愤闷胸须豁,交加臂莫攘。” 宋 欧阳修 《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君﹞日益读书,大涵肆於六经,而时发其愤闷於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絶。” 温传昭 《晴转多云,有雷雨》:“ 笑和尚 心头甜蜜蜜的,往天积在心里的愤懑全部烟消云散了。”

  2. 愤慨,气愤。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吾见名臣贤士,临难求生,终为不救,徒取窘辱,令人愤懣。”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吴门秀士书》:“ 姚江 生擒 汉 奸头目二十餘口,悉纵之回。此真駑駘才,令人愤懣。” 柯云路 《三千万》:“可是,敷衍的客套,官样的文章,却使 丁猛 愈来愈愤懑。”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愤满”、“愤闷”。抑郁烦闷。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恐卒然不可为讳,是僕终已不得舒愤懣以晓左右。”
《后汉书·蔡邕传》:“臣不胜愤满,谨条宜所施行七事表左。”
南朝宋谢灵运《庐陵王墓下》诗:“道消结愤懣,运开申悲凉。”
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愤闷胸须豁,交加臂莫攘。”
宋欧阳修《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君﹞日益读书,大涵肆於六经,而时发其愤闷於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絶。”
温传昭《晴转多云,有雷雨》:“笑和尚心头甜蜜蜜的,往天积在心里的愤懑全部烟消云散了。”

⒉ 愤慨,气愤。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吾见名臣贤士,临难求生,终为不救,徒取窘辱,令人愤懣。”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吴门秀士书》:“姚江生擒汉奸头目二十餘口,悉纵之回。此真駑駘才,令人愤懣。”
柯云路《三千万》:“可是,敷衍的客套,官样的文章,却使丁猛愈来愈愤懑。”

愤懑的国语词典

忿恨不平。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恐卒然不可讳,是以仆终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杨秉耿介于灾异,陈蕃愤懑于尺一,骨鲠得焉。」也作「忿懑」。

愤懑的网络释义

愤懑

  • 愤懑,汉语词汇。
  • 拼音: fèn mèn
  • 注音:ㄈㄣˋ ㄇㄣˋ
  • 解释:1、气愤;抑郁不平
  • 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 充满了愤懑的情绪。
  • 愤懑造句

    所以,他既愤懑于胸,又感到任重道远。
    这些感情炽烈的诗篇,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
    我总感到,威子的打架带有反世俗的性质。他用拳头同那些他所看不惯的讨厌的趾高气扬的春风得意不可一世的的嘴脸对话,而他的功夫加上的他的过人的狂野凶猛勇敢速度力量,一次一次地宣泄着自己的压抑和愤懑,也令不少只会吹牛不知苦练的假功夫们避之则吉。
    你满载着民族的耻辱和愤懑。
    一个好的公众帐号,不是发泄的愤懑的窗口,而是对面轻淡的江边小坐。
    老人充血的眼睛里只有愤懑与悲哀,浑浊的泪水像小溪似的流淌着。
    我拿抹布,愤懑的为埃德加擦脸和嘴,觉得他多管闲事是罪有应得。
    青春的愤懑和反叛是一个古老的主题,在不同时代的舞台上不断重演。
    你的报复之意、愤懑之情、挫折之感、嫉妒之心,都会烟消云散。你的希望、抱负、蓝图。
    反过来,你的伴侣察觉到你的愤懑便也开始为自己辨白.
    郁积的愤懑与忧伤在维特的心中沉淀,他的身心开始萎靡.
    与其站在旁边愤懑,还不如站在我们的后面支持球队,这支年轻的球队会回报你的钟爱。
    许凡虽受冷讥热嘲,百般欺凌,却始终将愤懑藏在心里。
    此时的温雅德内心正愤懑不平。
    所嫌怨的人事物,因相遇而愤懑不已,咬牙切齿,常思仇报。
    子思贤弟家亡国破,心怀愤懑,一时冲动倒也可以谅解。
    李成感觉到,翻译其实和他一样愤懑,只不过见多不怪。
    几年过去,当初愤懑不平的职责声也渐渐小下去,月姬永远是一副淡然的样子,政事都处理地无可挑剔,也不见有什么乖张之举。
    寇连材“日愤懑忧伤,形于词色,时与诸内侍叹息国事”。
    这样箭拔弩张的逐客令一下,一股愤懑之气在常啸天心中激荡,阿水见他失魂落魄的样子,过来扶他,他推开阿水“我们回去!”。

    汉字详情

    fèn [fen]
    部首: 339
    笔画: 12
    五笔: NFAM
    五行:
    仓颉: PJTO
    四角: 9408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贲( bēn)声。从“心”,表示与心情等有关。本义:郁结于心;憋闷)

    (2) 同本义

    愤,懑也。——《说文》

    发愤以杼情。——《楚辞·九章·惜诵》

    志意蕴愤。——《后汉书·王符传》

    (3) 又如:愤切(内心极度愤懑);愤悁(愤懑郁积);愤薄(郁结,充塞);愤厥(由于愤气郁结造成的痉挛昏厥)

    (4) 充盈,旺盛

    愤,盈也。——《方言十二》

    阳瘅愤盈。——《国语·周语》

    (5) 又如:愤盈(充溢,积满;气愤,愤懑);愤盛(积满,充盈)

    动词

    (1) 愤怒;怨恨。同“忿”

    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愤怨(愤怒怨恨);愤心(愤怒或愤激之心);愤忿(愤怒);愤沮(怨恨沮丧);愤痛(愤怒悲痛);愤咤(愤怒)

    (3) 发,奋

    愤于中则应干外。——《淮南子·脩务》

    (4) 又如:发愤忘食;发愤图强;愤迅(奋迅);愤勇(奋勇);愤起(奋发而起)

    英文翻译

    resent, hate; indignant

    方言集汇

    ◎ 粤语:fan5

    宋本广韵

    mèn [men]
    部首: 440
    笔画: 17
    五笔: IAGN
    五行:
    仓颉: EBP
    四角: 343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心,从满。满心烦闷。本义:烦闷)

    (2) 同本义

    懑,烦也。——《说文》

    懑,烦闷。——《广韵》

    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三国志·华陀传》

    故济北 王阿母自言足热而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烦懑不乐。——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懑愤金怀(胸怀郁闷);懑闷(烦闷);懑烦(烦闷);懑懑(烦闷的样子)

    (4) 气愤不平

    惟烦懑而盈匈。——《楚辞·哀时命》

    英文翻译

    be sick at heart, sorrowful, sad

    方言集汇

    ◎ 粤语:mun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