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愤

yuàn fèn [ yuan fen]
繁体 怨憤
注音 ㄩㄢˋ ㄈㄣˋ

词语释义

怨愤 yuànfèn

(1) 气愤,怨恨

discontent and indignation

词语解释

  1. 怨恨;愤恨。

    《汉书·地理志下》:“父兄被诛,子弟怨愤。”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琴《乌》曲怨愤,庭鹤舞摧頽。” 清 姚莹 《黄香石诗序》:“夫非其声音文字之工也,是其忠义之气,仁孝之怀,坚贞之操,幽苦怨愤,鬱结而不可伸之志,所存者然也。” 王西彦 《古屋》第三部四:“她还可以把丈夫当作活玩具,一个发泄怨愤的对象。”

引证解释

⒈ 怨恨;愤恨。

《汉书·地理志下》:“父兄被诛,子弟怨愤。”
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琴《乌》曲怨愤,庭鹤舞摧頽。”
清姚莹《黄香石诗序》:“夫非其声音文字之工也,是其忠义之气,仁孝之怀,坚贞之操,幽苦怨愤,鬱结而不可伸之志,所存者然也。”
王西彦《古屋》第三部四:“她还可以把丈夫当作活玩具,一个发泄怨愤的对象。”

怨愤的国语词典

积怨愤恨。

怨愤的网络释义

怨愤

  • 怨愤,汉语词语,
  • 拼音:yuàn fèn
  • 释义:气愤,怨恨。
  • 怨愤造句

    他的代理律师彭思源说,王书金的童年是在惊怯与怨愤中度过,他也几乎没有什么朋友。
    而本是笑声却掺杂着极多的怨愤,周围的弟子都停下了动作,远远的看着他,心中若有所失。
    海内怨愤,归正反本,暨于氐、羌率服,獯鬻慕义。
    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消毒剂,涌到人们的心头,冲洗掉憎恨,嫉妒,怨愤,忧虑,和恐惧。
    猷渠携贰,种落怨愤,长恶不悛,野心弥炽。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李儒从袖中掏出一张蔡侯纸道自陛下即位以后,弘农王心生怨愤,意欲谋反,图谋陛下,现有反诗一首为证。
    她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感到很怨愤。
    女人告诉他在投毒者家里的生活时,男子的心中激起了强烈的怨愤。
    整天被不满,怨愤心理所掌控的人是最痛楚的人,抛弃打击,学会宽恕是爱自已的优秀措施。
    小米说这话的时候表情哀痛,就像是个年迈的老者,而非一个正值青春的少女,似乎这世间的一切都已被她参透破解,语气里满是不甘的怨愤。
    原来感觉这个年轻人胸襟气度还是博大宽宏的,总是能化解怨愤于无形,以德报怨应用自如,今天咋就变成睚眦必报了呐?或许是官升脾气涨吧。
    她会利用这个作为发泄怨愤的借口。
    你的怨愤应该向那些骗子去发泄,而不应该冲着那些受骗的人。
    假若遇到爹娘管束起来,不让肆意外出,我多数情况下便要着恼,且怨愤形于颜色,不免有悖孝道,即是大“嗔”。
    羯奴和王绮薇都瞪大了眼睛,光幕之中,玉宇琼楼,月色朦胧,一声声清音飘出,怨愤如蛇信,缠绕在心头黯然销魂。
    为了表示怨愤,白龙神麾下闾阎徒步登临九十九层石阶,一步一叩首,泣血稽颡,最终临至祭坛削皮放血。
    善良的心灵往往足以被别人的不幸所触动,而他们,却由于每个人的好运而怨愤,是永远不能幸福的。富兰克林。
    当时我对这件事感到相当怨愤。
    用诚恳纠正虚荣,用善良弥补恶毒,用给予平衡贪婪,用善意冲淡怨愤。风息神泪。

    汉字详情

    yuàn [yuan]
    部首: 440
    笔画: 9
    五笔: QBNU
    五行:
    仓颉: NUP
    四角: 2733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夗( 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2) 同本义

    怨,恚也。——《说文》

    曰怨乎。——《论语》。皇疏:“恨也。”

    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贾子道术》

    不怨人取之。——《淮南子·说山》

    天子甚怨。——《汉书·李广苏建传》

    人怨恶其君。——清· 黄宗羲《原君》

    怨颇兴。——清· 张廷玉《明史》

    怨愤所积。——孙文《序》

    (3) 又如:怨怅(怨畅。怨恨);怨谤(怨恨诽谤);怨恶(怨恨憎恶);怨艾(悔恨自己的错误);怨詈(怨恨并咒骂);恩怨(恩惠和仇恨);宿怨(旧有的怨恨);怨痛(怨恨哀痛)

    (4) 责怪;埋怨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

    天下怨谤。——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5) 又

    胥怨者民也。

    盘庚不为怨者故

    (6) 又如:抱怨(埋怨);怨咎(埋怨责备);怨思(抱怨迂居,怀念故土);怨责(埋怨责怪)

    (7) 讥讽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

    (8) 又如:怨刺(讽刺);怨讥(讥讽)

    (9) 别离 。如:怨旷(长期别离;女无夫,男无妻);怨妇(丧夫或丈夫别离很久的妇人)

    (10) 哀怨

    乐不乐者,其民必怨,其生必伤。——《吕氏春秋》。高诱注:“怨,悲。”

    痛灵根之夙陨,怨具尔之多丧。——晋· 陆机《叹逝赋》

    (11) 又如:怨切(悲切);怨咽(哀伤呜咽);怨秋(悲秋);怨切(悲切);怨笛(哀怨幽咽的笛声);怨情(悲怨的情怀);怨调(哀怨的曲调);怨惜(悲怨惋惜)

    名词

    (1) 仇恨,怨仇

    此百世之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是积怨畜祸也。——《史记·商君列书》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

    (2) 怨家

    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英文翻译

    hatred, enmity, resent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en5 [宝安腔] jen5 [梅县腔] jan5 [陆丰腔] jan5 [客语拼音字汇] yan4 [台湾四县腔] jen5 [海陆丰腔] ren5 [东莞腔] je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qyan/vanʔĭwɐn
    fèn [fen]
    部首: 339
    笔画: 12
    五笔: NFAM
    五行:
    仓颉: PJTO
    四角: 9408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贲( bēn)声。从“心”,表示与心情等有关。本义:郁结于心;憋闷)

    (2) 同本义

    愤,懑也。——《说文》

    发愤以杼情。——《楚辞·九章·惜诵》

    志意蕴愤。——《后汉书·王符传》

    (3) 又如:愤切(内心极度愤懑);愤悁(愤懑郁积);愤薄(郁结,充塞);愤厥(由于愤气郁结造成的痉挛昏厥)

    (4) 充盈,旺盛

    愤,盈也。——《方言十二》

    阳瘅愤盈。——《国语·周语》

    (5) 又如:愤盈(充溢,积满;气愤,愤懑);愤盛(积满,充盈)

    动词

    (1) 愤怒;怨恨。同“忿”

    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愤怨(愤怒怨恨);愤心(愤怒或愤激之心);愤忿(愤怒);愤沮(怨恨沮丧);愤痛(愤怒悲痛);愤咤(愤怒)

    (3) 发,奋

    愤于中则应干外。——《淮南子·脩务》

    (4) 又如:发愤忘食;发愤图强;愤迅(奋迅);愤勇(奋勇);愤起(奋发而起)

    英文翻译

    resent, hate; indignant

    方言集汇

    ◎ 粤语:fan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