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丢仆答

bì diū pú dá [ bi diu pu da]
繁体 必丟僕答
注音 ㄅ一ˋ ㄉ一ㄡ ㄆㄨˊ ㄉㄚˊ

词语释义

象声词。形容说话﹑撞击等声音。

词语解释

  1. 同“ 必律不剌 ”。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二折:“断事全不如 杜甫 ,説言语必丢僕答。”

引证解释

⒈ 同“必律不剌”。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二折:“断事全不如杜甫,説言语必丢僕答。”

必丢仆答的网络释义

必丢仆答

  • 必丢仆答(必丢仆答)
  • bì diū pú dá
  • ㄅㄧˋ ㄉㄧㄨ ㄆㄨˊ ㄉㄚˊ
  • 词语解释
  • 同“ 必律不剌 ”。象声词。形容说话、撞击等声音。
  • 汉字详情

    [bi]
    部首: 440
    笔画: 5
    五笔: NT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PH
    四角: 330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八,从弋。弋亦兼表字音。“八”表示“分”,“弋”即“杙”,小木桩,合起来指用木杆做标记。本义:区分的标准)

    (2) 标杆;标准

    必,分极也。——《说文》

    (3) 姓

    动词

    (1) 必须,一定要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韩非子·内储说》

    必为奇巧声动上。——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山水必有实景。——蔡元培《图画》

    (2) 又如:必防其渐(防微杜渐之意。在事情上还不显著或刚刚发生的时侯就加以防止);必也正名(必须按礼教来端正名份)

    副词

    (1) 必然,必定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人人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战哉。——《战国策·赵策》

    (2) 又如:必因(一定;定然);必败(一定败);必昌(一定光耀);必竟(肯定;一定)

    (3) 必须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

    倘偌;假如

    必求之,吾助子请。——《左传》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英文翻译

    surely, most certainly; must

    方言集汇

    ◎ 粤语:bit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t7 [海陆丰腔] bit7 [梅县腔] bit7 [沙头角腔] bit7 [客语拼音字汇] bid5 [台湾四县腔] bit7 [陆丰腔] bit7 [宝安腔] bit7 [东莞腔] b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卑吉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pĭĕtpjit/pit
    diū [diu]
    部首: 103
    笔画: 6
    五笔: TFCU
    仓颉: HGI
    四角: 207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丢失;遗失 。如:丢脱(丧失);丢帽落鞋(形容紧急匆忙的样子)

    (2) 抛弃;撇开 。如:丢却(抛弃;除却;舍去);丢搭(糟蹋;抛弃;放开);丢下笆儿弄扫帚(形容有做不完的事情)

    (3) 用眼色暗示 。如:丢风撒脚(卖弄撒野)

    (4) 搁置 。如:丢番(放倒);技术丢久了就生疏了

    (5) 遗留

    我一生是个无用的人,一块土也不曾丢给你们。——《儒林外史》

    (6) 使出;施展 。如:丢门户(摆开架势);丢开解数(放开手脚;使出手段解数:架势;花招);丢抹(打扮;又作“丢丢抹抹”,“抹丢”。指羞臊)

    英文翻译

    discard

    方言集汇

    ◎ 粤语:diu1 diu6
    ◎ 客家话:[陆丰腔] diu1 [沙头角腔] deu1 [台湾四县腔] diu1 [海陆丰腔] diu1 [东莞腔] diu1 [梅县腔] diu1 [客英字典] diu1
    ◎ 潮州话:diu1 (tiu)

    宋本广韵

    pū,pú [pu]
    部首: 221
    笔画: 4
    五笔: WH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Y
    四角: 23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向前跌倒

    仆,顿也。——《说文》。朱骏声曰:“前覆曰仆,后仰曰偃。”

    仆表决漏。——《史记·司马穰苴传》。索隐:“卧其表也。”

    度水跌仆。——《素问·经脉别论》

    卒仆济北。——《汉书·邹阳传》。注:“僵仆也。”

    卫士仆地。——《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前仆后继;仆然(扑通倒下的样子);仆顿(精疲力竭而倒仆);仆僵(跌倒;翻倒)

    (3) 下坠;倾倒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旧碑断折,其半仆地。——唐· 韩愈《祭湘君夫人文》

    (4) 又如:仆旗(放倒战旗。借指休战)

    (5) 败灭 。如:随起随仆(随时发生,随遭败灭)

    (6) 另见

    名词

    (1) (会意。从人,从菐,菐亦声。古文从臣,从菐。甲骨文字形,象一个罪人端着畚箕,从事卑贱劳动之形。本义:供役使的人。即奴隶)

    (2) 同本义

    僕,给事者。——《说文》

    景命有仆。——《诗·大雅·既醉》

    (3) 又

    其仆维何。

    隶臣僚,隶臣仆,仆臣台。——《左传·昭公七年》

    则是臣仆庶孽之事也。——《公羊传·宣公二十七年》

    仕于家曰仆。——《礼记·礼运》

    得僮仆贞。——《易·旅》

    (4) 又如:男仆;女仆;忠仆;仆童(未成年的仆人);仆斋(执役室中之仆人);仆马(仆从与乘马);仆乘(仆从与舆马);仆旅(跟随出行的仆从);仆舆(仆从与车乘)

    (5) 驾车的人

    召彼仆夫。——《诗·小雅·出车》

    (6) 又如:仆御(驾车马者)

    动词

    (1) 驾车

    子适卫, 冉有仆。——《论语·子路》

    (2) 又如:仆夫(驾车的人);仆圉(驾车养马)

    代词

    (1) 古时男子谦称自己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战国策·燕策》

    仆非敢如是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2) 另见

    英文翻译

    fall forward; lie prostrate, prone; servant

    方言集汇

    ◎ 粤语:fu6 puk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u5 puk7 [梅县腔] puk7 [宝安腔] fu5 puk7 [客英字典] puk8 [陆丰腔] puk8 [海陆丰腔] fu5 puk7 [客语拼音字汇] fu4 pug5 [东莞腔] puk7
    ◎ 潮州话:〖pog4 hu3 (phok hù)〗 〖bog8 (pô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芳遇去聲合口三等phyoh/phiuhpʰĭu
    dá,dā [da]
    部首: 624
    笔画: 12
    五笔: TWG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OMR
    四角: 88601

    详细解释

    (1) ——义同“答”( ),专用于“答应”、“答理”等词

    (2)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竹,合声。①本义:以竹补篱。②答谢,报答)

    (2) 回话;应对

    听言则答。——《诗·小雅·雨无止》

    既发则答君而俟。——《仪礼·乡射礼记》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以来。具答之。——陶潜《桃花源记》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乐府诗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渔歌互答。——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皆缄口不答。——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应答如流;答教(预先写好的准备答问的书面文字);答言(用言语回答);答语(回答的话;应对的话)

    (4) 报礼;报答。引申为酬答

    适不答兹谓不次。——《仪礼·五行志》。注:“报也。”

    因厚赂单于,答(报答)其善意。——《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答施(报答恩惠);答效(报效;为报答恩德而为对方尽力)

    形容词

    (1) 粗厚 。如:答布(粗厚的布)

    (2) 另见

    英文翻译

    answer, reply; return; assent to

    方言集汇

    ◎ 粤语:daap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dap7 [陆丰腔] dap7 [宝安腔] dap7 [台湾四县腔] dap7 [梅县腔] dap7 [沙头角腔] dap7 [客语拼音字汇] dab5 [海陆丰腔] dap7 [东莞腔] dap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七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合入聲開口一等topt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