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

wēi xié [ wei xie]
繁体 威脅
注音 ㄨㄟ ㄒ一ㄝ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威胁 wēixié

(1) 用武力、权势胁迫

他们经常威胁弱者
threaten

(2) 使…面临危险

1991年,大水一度威胁这座建筑物
endanger

词语解释

  1. 威逼胁迫。用威力使人服从。

    《史记·刺客列传》:“ 秦 地徧天下,威胁 韩 、 魏 、 赵 氏。”《晋书·王敦传》:“将以威胁朝廷,倾危宗社。” 宋 苏轼 《乞约鬼章讨阿里骨札子》:“若得休息数年,蓄力养鋭,假吾爵命,以威胁诸 羌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 小倩 ,姓 聂 氏,十八夭殂。葬寺侧,輒被妖物威胁,歷役贱务。” 巴金 《海的梦》后篇一:“他想这样也许可以威胁我,使我屈服。”

引证解释

⒈ 威逼胁迫。用威力使人服从。

《史记·刺客列传》:“秦地徧天下,威胁韩、魏、赵氏。”
《晋书·王敦传》:“将以威胁朝廷,倾危宗社。”
宋苏轼《乞约鬼章讨阿里骨札子》:“若得休息数年,蓄力养鋭,假吾爵命,以威胁诸羌。”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小倩,姓聂氏,十八夭殂。葬寺侧,輒被妖物威胁,歷役贱务。”
巴金《海的梦》后篇一:“他想这样也许可以威胁我,使我屈服。”

威胁的国语词典

以威力胁迫。

威胁的网络释义

威胁 (汉语词语)

  • 威胁,指用武力、权势胁迫;使遭遇危险。语出《史记·刺客列传》:“ 秦地徧天下,威胁韩、 魏、 赵 氏。”
  • 威胁造句

    敌人威胁利诱,想使革命者投降,只能是徒劳的。
    敌人见利诱不成,便露出了他们的狰狞面目,用枪毙来威胁革命者。
    森林不断地减少,已经威胁到了动物们的生存。
    经常在学校周围威胁小同学的那几个社会青年被派出所拘留了,这个消息真是大快人心啊!
    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江姐报以蔑视的冷笑。
    你不但不自己做,还来网上搜,甚至还威胁我。
    面对敌人威胁恫吓,秋瑾面不改色。
    革命志士没有被敌人的威胁吓倒。
    坚强的江姐不畏惧敌人的吓唬与威胁。
    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
    倔强的弟弟即使面对大孩子的威胁也从不示弱。
    面对歹徒的持刀威胁,他毫无惧色。
    军民团结奋战,终于战胜了洪峰的威胁,保住了家园。
    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关键时刻,解放军战士来到了抗洪抢险第一线。
    水灾之后,各种疾病流行,严重威胁着灾区人民的健康。
    河水渐渐地涨上来了,威胁着我们。
    多一份安全预想,少一份事故威胁。
    误会,对人生是一种残酷的考验,对生活是一种可怕的威胁。
    故不趋利而逃害,不忻生而憾死,不可以威胁而变其操,不可以利诱而易其心。
    在死亡之外还有什么方式能够威胁别人?最有趣、最原始的,是用长生不老来威胁他。

    汉字详情

    wēi [wei]
    部首: 323
    笔画: 9
    五笔: DGV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HMV
    四角: 532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威力;威风

    威,畏也。——《说文》

    威也者,力也。——《吕氏春秋·荡兵》

    有而可畏谓之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严大国之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之威。

    威天下不以兵革。——《孟子·公孙丑下》

    威棱威乎邻国。——《汉书·李广传》

    威振四海。——汉· 贾谊《过秦论》

    为敛威去。——《明史》

    (2) 又如:威风杀气(威风恶煞;盛气凌人);威弧(很有威力的弧矢);威折(以威力使之折服);威服(以威力慑服);威柄(威权,权力);威畏(以威势使之畏服);威约(威势为人制约);威凌(以威势相欺凌);威绥(以威力使之安定)

    (3) 尊严,威严

    畏威保位。——《明史》

    吏惮其威。

    (4) 又如:威荣(尊严与荣华);威法(威严的法令);威神(尊严的神灵);威裕(威严和宽仁);威敬(有威严,令人敬重);威光(威严的光芒);威棱(声势威仪);威德(威严与恩德);威锋(威德);威权(威势与权力);威灵(声势威仪);威声(威严的名声);威神(威仪的神灵);威化(声威德化)

    (5) 虐害。通“畏”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老子》

    (6) 刑罚 。如:威威(处罚罪犯);威令(刑法或军政命令);威辟(重刑苛法)

    (7) 古代军事编制单位

    百户为“威”,设中、前、后、左、右五所,每军百户曰威。——《南疆逸史》

    形容词

    〈方〉∶漂亮的

    楹联贴好了,徐炳华得意地问众人:“威不威?” 傻子权竖起两个大拇指,大声说:“威呀”!—— 陈残云《香飘四季》

    动词

    (1) 畏惧。通“畏”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诗·小雅·常棣》

    威,畏也,可畏惧也。——《释名·释言语》

    见怀思威。——《国语·晋语四》

    (2) 震慑

    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战国策》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英文翻译

    pomp, power; powerful; dominate

    方言集汇

    ◎ 粤语:wai1
    ◎ 客家话:[梅县腔] wi1 wui1 [海陆丰腔] wui1 [客英字典] vui1 [台湾四县腔] wui1 [客语拼音字汇] vui1 [陆丰腔] wui1 [沙头角腔] wui1 [东莞腔] wui1 [宝安腔] w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非微合平聲合口三等ʔĭwəiqyoi/voi
    xié [xie]
    部首: 444
    笔画: 8
    五笔: ELWY
    五行:
    仓颉: BKSC
    四角: 742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月),劦( xié)声。本义:腋下肋骨所在的部分)

    (2) 同本义

    胁,两膀也。——《说文》。按,腋下之名也。其骨谓之肋,牲体则谓之拍。

    两胁里急。——《素问·至真要大论》

    兵尚胁盾。——《管子·版法》。注:“盾或著之于胁,固曰胁盾。”

    脊胁肺肩在上。——《仪礼》

    右胁夹大铁椎。——明· 魏禧《大铁椎传》

    越天都之胁。——《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胁胑(由腋下到腰以上的部位);胁窝里(比喻两侧);胁不沾席(形容佛教徒勤苦修行);胁骨(肋骨);胁衣(女人的内衣。或称“袜”);胁肢(胁和臂之间的部位);胁盾(盾的或称)

    (4) 肋骨

    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注:“骈胁,合干也。”

    (5) 旁边,边侧

    旁著岸胁,去地二百余丈,民俗名曰石鼓。——《汉书》

    (6) 又如:胁士(佛教语。侍立在佛两旁的菩萨)

    动词

    (1) 挟持

    是谓胁君。——《礼记·礼运》

    乃胁栾中行。——《国语·晋语》。注:“劫也。”

    (2) 又如:裹胁(用胁迫手段使人跟从);胁君(胁持国君;被胁持的国君);胁权(挟权。假用君上权名胁迫别人)

    (3) 威逼,用威力促使

    公欲从之。众从者胁公,不得归。——《左传·庄公八年》

    使使胁求君主。——《汉书·常惠传》。注:“谓以威迫之也。”

    淫而相胁。——《淮南子·本经》

    武终不可胁。—— 明· 魏禧《大铁椎传》

    胁服夺其官。——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4) 又如:胁污(被胁迫而致玷污);胁劫(威胁而劫持之);胁和(迫使讲和);胁服(迫使服从);胁降(迫使降服;被迫投降)

    (5) 通“翕”( )。收缩 ?

    易系坤动,动静辟胁,万物生焉。——《汉书·王莽传中》

    (6) 又如:胁肩(耸起肩膀,故示敬畏);胁肩低眉(胁肩低首。缩肩低头。形容故作恭敬畏惧的样子);胁肩累足(缩紧肩膀,不敢立正。形容极为恐惧)

    英文翻译

    ribs, armpits; flank; threaten

    方言集汇

    ◎ 粤语:hip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