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纡

wēi yū [ wei yu]
繁体 威紆
注音 ㄨㄟ ㄩ

词语释义

绵延曲折貌。

词语解释

  1. 绵延曲折貌。

    《文选·谢朓<郡内登望>诗》:“威紆距遥甸,巉嵒带远天。” 李善 注:“威紆,威夷紆餘,流长之貌也。” 隋 江总 《入摄山栖霞寺》诗:“行行备履歷,步步怜威紆。” 北周 王褒 《长安有狭斜行》:“威紆狭邪道,车骑动相喧。” 唐 王勃 《梓州通泉县惠普寺碑》:“閭阎四会,亭障威紆。”

引证解释

⒈ 绵延曲折貌。

《文选·谢朓<郡内登望>诗》:“威紆距遥甸,巉嵒带远天。”
李善注:“威紆,威夷紆餘,流长之貌也。”
隋江总《入摄山栖霞寺》诗:“行行备履歷,步步怜威紆。”
北周王褒《长安有狭斜行》:“威紆狭邪道,车骑动相喧。”
唐王勃《梓州通泉县惠普寺碑》:“閭阎四会,亭障威紆。”

威纡的网络释义

威纡

  • 威纡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wēi yū,释义是绵延曲折貌。
  • 汉字详情

    wēi [wei]
    部首: 323
    笔画: 9
    五笔: DGV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HMV
    四角: 532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威力;威风

    威,畏也。——《说文》

    威也者,力也。——《吕氏春秋·荡兵》

    有而可畏谓之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严大国之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之威。

    威天下不以兵革。——《孟子·公孙丑下》

    威棱威乎邻国。——《汉书·李广传》

    威振四海。——汉· 贾谊《过秦论》

    为敛威去。——《明史》

    (2) 又如:威风杀气(威风恶煞;盛气凌人);威弧(很有威力的弧矢);威折(以威力使之折服);威服(以威力慑服);威柄(威权,权力);威畏(以威势使之畏服);威约(威势为人制约);威凌(以威势相欺凌);威绥(以威力使之安定)

    (3) 尊严,威严

    畏威保位。——《明史》

    吏惮其威。

    (4) 又如:威荣(尊严与荣华);威法(威严的法令);威神(尊严的神灵);威裕(威严和宽仁);威敬(有威严,令人敬重);威光(威严的光芒);威棱(声势威仪);威德(威严与恩德);威锋(威德);威权(威势与权力);威灵(声势威仪);威声(威严的名声);威神(威仪的神灵);威化(声威德化)

    (5) 虐害。通“畏”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老子》

    (6) 刑罚 。如:威威(处罚罪犯);威令(刑法或军政命令);威辟(重刑苛法)

    (7) 古代军事编制单位

    百户为“威”,设中、前、后、左、右五所,每军百户曰威。——《南疆逸史》

    形容词

    〈方〉∶漂亮的

    楹联贴好了,徐炳华得意地问众人:“威不威?” 傻子权竖起两个大拇指,大声说:“威呀”!—— 陈残云《香飘四季》

    动词

    (1) 畏惧。通“畏”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诗·小雅·常棣》

    威,畏也,可畏惧也。——《释名·释言语》

    见怀思威。——《国语·晋语四》

    (2) 震慑

    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战国策》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英文翻译

    pomp, power; powerful; dominate

    方言集汇

    ◎ 粤语:wai1
    ◎ 客家话:[梅县腔] wi1 wui1 [海陆丰腔] wui1 [客英字典] vui1 [台湾四县腔] wui1 [客语拼音字汇] vui1 [陆丰腔] wui1 [沙头角腔] wui1 [东莞腔] wui1 [宝安腔] w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非微合平聲合口三等ʔĭwəiqyoi/voi
    [yu]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GFH
    五行:
    仓颉: VMMD
    四角: 211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于声。本义:屈曲;曲折)

    (2) 同本义

    纡,绌也,一曰萦也。——《说文》

    中弱则纡。——《考工记·矢人》。注:“曲也。”

    连行纡行。——《周礼·梓人》

    盘纡刻俨。——《淮南子·本经》

    水澹澹而盘纡兮。——宋玉《高唐赋》

    中弱则纡,中强则扬。——《周礼》

    (3) 又如:纡远(曲折遥远);纡曲(迂回曲折);纡折(迂回曲折);纡余(迂回曲折);纡行(曲折而行)

    (4) 萦绕回旋

    水澹澹而盘纡兮,洪波淫淫之溶旐。——《文选·张衡·东京赋》

    (5) 又如:纡回(屈曲回旋。也作“迂回”);纡轸(盘旋曲折,乘车前往,未达目的而还);纡鉷(迂回);纡险(盘曲险阻);纡错(迂回交错);纡萦(山水回环旋绕)

    (6) 屈抑 。如:纡身(屈身相就);纡意(委屈己意而奉承他人)

    (7) 佩戴

    我待纡双绶,遗我星星发。——李贺《感讽五首》

    (8) 又如:纡金拖紫(佩带金银珠宝,穿着绫罗绸缎);纡紫(系佩紫绶,指居高位的人);纡朱拖紫(比喻人的地位高显尊贵);纡青拖禁(比喻地位显贵);纡青(佩带青绶。作高官)

    (9) 系结

    绾黄纡紫。——清· 周容《芋老人传》

    英文翻译

    bend, turn, twist; distort

    方言集汇

    ◎ 粤语:jyu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