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猛
词语释义
威猛
(1) 威武勇猛
词语解释
威武勇猛。
汉 刘向 《说苑·指武》:“虽有广土众民,坚甲利兵,威猛之将,士卒不亲附,不可以战胜取功。”《三国志·蜀志·张飞传》:“初, 飞 雄壮威猛,亚於 关羽 。” 元 李文蔚 《圯桥进履》第三折:“直临 西洛 多威猛,凯奏还师拜紫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罗薨》:“俄见 魏 冠带出,升座,气象威猛,迥与曩殊。” 赵燕翼 《桑金兰错》:“那长毛披散,像狮子一般威猛的大牛,一个个瞪起凶狠的眼睛望望圈场上的人们。”
威严凶猛。
《南史·萧洽传》:“﹝ 萧洽 ﹞累迁临 海太 守,为政清平,不尚威猛,人俗便之。” 明 张居正 《答闽抚庞煋庵》:“ 子产 铸刑书,制田里,政尚威猛, 孔子 称之曰:‘惠人也。’” 清 曾国藩 《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是时 两广 总督 百 公 龄 ,治尚威猛,惩刈奸宄。”
引证解释
⒈ 威武勇猛。
引汉刘向《说苑·指武》:“虽有广土众民,坚甲利兵,威猛之将,士卒不亲附,不可以战胜取功。”
《三国志·蜀志·张飞传》:“初, 飞雄壮威猛,亚於关羽。”
元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三折:“直临西洛多威猛,凯奏还师拜紫宸。”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阎罗薨》:“俄见魏冠带出,升座,气象威猛,迥与曩殊。”
赵燕翼《桑金兰错》:“那长毛披散,像狮子一般威猛的大牛,一个个瞪起凶狠的眼睛望望圈场上的人们。”
⒉ 威严凶猛。
引《南史·萧洽传》:“﹝萧洽﹞累迁临海太守,为政清平,不尚威猛,人俗便之。”
明张居正《答闽抚庞煋庵》:“子产铸刑书,制田里,政尚威猛, 孔子称之曰:‘惠人也。’”
清曾国藩《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是时两广总督百公龄,治尚威猛,惩刈奸宄。”
威猛的国语词典
威武勇猛。
威猛的网络释义
威猛
威猛 (汉语词语)
威猛的翻译
反义词
威猛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威力;威风
威,畏也。——《说文》
威也者,力也。——《吕氏春秋·荡兵》
有而可畏谓之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严大国之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之威。
威天下不以兵革。——《孟子·公孙丑下》
威棱威乎邻国。——《汉书·李广传》
威振四海。——汉· 贾谊《过秦论》
为敛威去。——《明史》
(2) 又如:威风杀气(威风恶煞;盛气凌人);威弧(很有威力的弧矢);威折(以威力使之折服);威服(以威力慑服);威柄(威权,权力);威畏(以威势使之畏服);威约(威势为人制约);威凌(以威势相欺凌);威绥(以威力使之安定)
(3) 尊严,威严
畏威保位。——《明史》
吏惮其威。
(4) 又如:威荣(尊严与荣华);威法(威严的法令);威神(尊严的神灵);威裕(威严和宽仁);威敬(有威严,令人敬重);威光(威严的光芒);威棱(声势威仪);威德(威严与恩德);威锋(威德);威权(威势与权力);威灵(声势威仪);威声(威严的名声);威神(威仪的神灵);威化(声威德化)
(5) 虐害。通“畏”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老子》
(6) 刑罚 。如:威威(处罚罪犯);威令(刑法或军政命令);威辟(重刑苛法)
(7) 古代军事编制单位
百户为“威”,设中、前、后、左、右五所,每军百户曰威。——《南疆逸史》
形容词
〈方〉∶漂亮的
楹联贴好了,徐炳华得意地问众人:“威不威?” 傻子权竖起两个大拇指,大声说:“威呀”!—— 陈残云《香飘四季》
动词
(1) 畏惧。通“畏”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诗·小雅·常棣》
威,畏也,可畏惧也。——《释名·释言语》
见怀思威。——《国语·晋语四》
(2) 震慑
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战国策》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wi1 wui1 [海陆丰腔] wui1 [客英字典] vui1 [台湾四县腔] wui1 [客语拼音字汇] vui1 [陆丰腔] wui1 [沙头角腔] wui1 [东莞腔] wui1 [宝安腔] wu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威 | 於非 | 影 | 微合 | 平聲 | 微 | 合口三等 | 止 | 微 | ʔĭwəi | qyoi/vo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孟声。本义:健壮的狗) 同本义
猛,健犬也。——《说文》
驱猛兽。——《孟子》
猛虞趪趪。——张衡《西京赋》。注:“怒也。”
(2) 又如:大猛(大狗)
形容词
(1) 凶恶可怕
公之狗甚猛。——《韩诗外传》
粗厉猛起。——《礼记·乐记》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如猛兽奇鬼。——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猛利(犹凶暴);猛戾(凶暴乖张);猛急(犹暴躁);猛暴(凶残暴戾)
(3) 勇猛;威猛
威而不猛。——《论语》
便捷猛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命猛将统兵。——《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陶潜《咏荆轲》
(4) 又如:猛进(勇猛精进);猛决(勇猛果决);猛勇(威猛勇敢);猛气(勇猛的气势和气概)
(5) 严厉 。如:猛法(严酷的法令);猛峻(严峻);猛厉(严厉刚烈;严酷,严厉)
(6) 猛烈(强烈;刚烈)
火烈风猛。——《资治通鉴》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7) 又如:猛火(猛烈燃烧的火);猛迅(猛烈而迅速);凶猛(凶恶强大)
副词
(1) 忽然,突然
彧猛省曰:“吾儿忘却!”——《三国演义》
(2) 又如:猛不乍(突然);猛古丁(突然);猛可(突然);猛生,猛乍(突然)
(3) 非常,甚
阅史披图,猛欲追谟于贤圣;宵衣旰食,每勤顾问于臣邻。——明· 陈汝元《金莲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ang1 [宝安腔] mang1 [海陆丰腔] mang1 mang3 [梅县腔] mang1 [台湾四县腔] mang1 mang3 [东莞腔] mang1 [客语拼音字汇] mang1 men1 [客英字典] mang3 ma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猛 | 莫幸 | 明 | 庚二開 | 上聲 | 梗 | 開口二等 | 梗 | 庚 | mɐŋ | mrvngx/mea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