妆饰

zhuāng shì [zhuang shi]
繁体 妝飾
注音 ㄓㄨㄤ ㄕ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妆饰 zhuāngshì

(1) 装扮修饰

着意妆饰
dress up

(2) 装扮修饰后的模样

妆饰典雅大方
style

词语解释

  1. 亦作“糚饰”。修饰,打扮。

    《北史·拓拔顺传》:“ 灵太后 颇事糚饰,数出游幸。”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巾櫛粧饰毕,请更衣,衣又珍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修容》:“三分人材,七分粧饰。” 清 孙枝蔚 《沉姬染疾忧且怜之而形于篇》:“今春稍粧饰,亦觉可君意。”

  2. 打扮的样式。

    唐 谷神子 《博异记·敬元颖》:“忽见水影中一女子面,年状少丽,依时样粧饰,以目 仲躬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三·词名多取诗句》:“ 女蛮国 者,盖以粧饰类妇人,故名 女蛮 。”

  3. 打扮。

    唐 白行简 《三梦记》:“吏促 张 妆饰,诸女迭助之理泽傅粉。”《红楼梦》第七四回:“素日 晴雯 不敢出头,因连日不自在,并没有十分妆饰,自为无碍。” 刘大白 《旧梦》诗:“小草,你妆饰了富贵人家底庭园,却受够了他们底芟夷和蹂躏。”

  4. 指装饰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媪斥去妆饰,使与婢辈伍。”

  5. 打扮的式样。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笤帚》:“见一美女,瘦腰长裙,行步捷便,丰姿绰约而妆饰古朴。”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糚饰”。

⒉ 修饰,打扮。

《北史·拓拔顺传》:“灵太后颇事糚饰,数出游幸。”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巾櫛粧饰毕,请更衣,衣又珍异。”
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修容》:“三分人材,七分粧饰。”
清孙枝蔚《沉姬染疾忧且怜之而形于篇》:“今春稍粧饰,亦觉可君意。”

⒊ 打扮的样式。

唐谷神子《博异记·敬元颖》:“忽见水影中一女子面,年状少丽,依时样粧饰,以目仲躬。”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三·词名多取诗句》:“女蛮国者,盖以粧饰类妇人,故名女蛮。”
1. 打扮。 唐白行简《三梦记》:“吏促张妆饰,诸女迭助之理泽傅粉。”
《红楼梦》第七四回:“素日晴雯不敢出头,因连日不自在,并没有十分妆饰,自为无碍。”
刘大白《旧梦》诗:“小草,你妆饰了富贵人家底庭园,却受够了他们底芟夷和蹂躏。”

⒋ 指装饰品。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瑞云》:“媪斥去妆饰,使与婢辈伍。”

⒌ 打扮的式样。

清葆光子《物妖志·笤帚》:“见一美女,瘦腰长裙,行步捷便,丰姿绰约而妆饰古朴。”

妆饰的国语词典

布置或打扮。

妆饰的网络释义

妆饰

  • 妆饰,拼音:zhuāng shì
  • 是一种运用化妆品和工具,采取合乎规则的步骤和技巧。
  • 妆饰造句

    百姓听见这凶信就悲哀,也没有人佩戴妆饰。
    你的舞蹈让我眼花缭乱,你的歌声让我摇摇欲坠,你的妆饰叫我目不转睛,你的笑脸使我不能忘怀。女生节,愿你快乐美靓无限,我爱你!
    藉他的灵使天有妆饰,他的手刺杀快蛇。
    父神给他儿女的妆饰,总是雕绘于心灵的最深之处。
    你要以荣耀庄严为妆饰,以尊荣威严为衣服。
    放在以微笑为妆饰的友谊盘中后端出。
    以色列人从住何烈山以后,就把身上的妆饰摘得乾净。
    几辆妆饰得花里胡梢的艇王摩托车横在汽车停车位上,很嚣张的样子,车身上镶了很多改装上去的花花绿绿的车灯。
    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琐碎妆饰上沉陷。真正自信的人,总能够简单得铿锵有力。
    你的两腮因妆饰物而秀美;你的脖子因珠链而更妍丽。
    他们用金银妆饰它,用钉子和锤子钉稳,使它不动摇。
    一会儿是儿童,一会儿是贪欢的少年,一会儿穷无所有,一会儿有权有钱,衰老的身躯妆饰上皱纹,在人生舞台上,隐入阎王所在的幕后,人真像演员。
    土木形骸,不自妆饰;铁石心肠,秉性坚刚。
    你们不要以外面的辫头发,戴金饰,穿美衣,为妆饰。
    以色列的女子阿,当为扫罗哭号。他曾使你们穿朱红色的美衣,使你们衣服有黄金的妆饰。
    论到耶和华妆饰华美的殿,他建立得威严,他们却在其中制造可憎可厌的偶像,所以这殿我使他们看如污秽之物。
    要将耶和华的名所当得的荣耀归给他,拿供物来奉到他面前。当以圣洁的(的或作为)妆饰敬拜耶和华。
    要将耶和华的名所当得的荣耀归给他。以圣洁的妆饰(的或作为)敬拜耶和华。
    要将耶和华的名所当得的荣耀归给他。以圣洁的妆饰敬拜耶和华。
    哀哉,哀哉,这大城阿,素常穿着细麻,紫色,朱红色的衣服,又用金子,宝石,和珍珠为妆饰。

    汉字详情

    zhuāng [zhuang]
    部首: 323
    笔画: 6
    五笔: UVG
    五行:
    吉凶:
    仓颉: LMV
    四角: 341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女,爿( pán)声。本义:梳妆打扮)

    (2) 同本义

    妝,饰也。——《说文》。字亦作娤。

    不待饰装(妆)。——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靓莊(妆)刻饰。——司马相如《上林赋》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唐· 白居易《琵琶行》

    (3) 又

    梦啼妆泪红阑干。

    绿云扰扰,开妆镜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鬓衰颜不复妆。——鲍照《拟行路难》

    想着他眉儿浅浅描,脸儿淡淡妆。——王实甫《西厢记》

    (4) 又如:妆束(打扮的样式);妆台(妇女梳妆用的镜台。亦借指闺房);妆严(妆束;打扮)

    (5) 假装。同“装”

    叉手躬身,妆聋做哑。——王实甫《西厢记》

    (6) 又如:妆谎子(装腔,作假);妆晃(装门面,摆样子)

    名词

    (1) 女子身上的妆饰、脂粉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乐府诗集·木兰诗》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杜甫《新婚别》

    (2) 又如:艳妆;浓妆;妆光(盛装的容貌);妆盒(盛梳妆品的盒子);妆泪(女子的粉泪);妆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等物)

    (3) 演员身上的装饰 。如:卸妆

    (4) 装饰的式样

    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啼妆自俨然。——唐· 李群玉《黄陵庙》

    (5) 又如:宣和妆;宫样十八九妆;妆束(服饰);妆梳(梳妆打扮的款式);妆饰(打扮的样式)

    英文翻译

    to adorn oneself, dress up, use make-up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1

    宋本广韵

    shì [shi]
    部首: 328
    笔画: 8
    五笔: QNTH
    五行:
    吉凶:
    仓颉: NVOLB
    四角: 28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巾,从人,食声。人佩巾有装饰作用。本义:刷拭)

    (2) 同本义

    饰,刷也。——《说文》。按,字亦作拭。

    凡祭祀,饰其牛牲。——《周礼·地官·封人》

    (3) 装饰;修饰

    运而有光者,饰也。——《大戴礼记·劝学》

    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史记·滑稽列传》

    豹饰。——《礼记·玉藻》

    君子不以绀緅饰。——《论语》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后汉书·张衡传》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饰车(有彩漆文饰之车。大夫以上所乘);饰说(修饰美巧的文辞)

    (5) 掩饰,粉饰

    辩足以饰非。——《庄子·盗跖》

    饰省宣义。——《史记·秦皇纪》。正义:谓文饰也。”

    皆以情对,不能隐饰。——《汉书·范谤传》

    (6) 又如:饰非(明知其过失而加以掩饰);饰诈(矫饰诈伪);饰智(设巧使诈以欺骗他人);饰过(掩饰过失);饰伪(矫饰和虚伪);饰非遂过(知过不改而更加掩饰,因使错误形成)

    (7) 表扬,奖励

    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荀子·王制》

    (8) 又如:饰终(古代表扬死者尊荣的典礼);饰擢(奖励才能之士并加以拔擢任用)

    (9) 通“饬”。整饬;整治

    凡祭祀饰其牛牲。——《周礼·地官·封人》

    欲民之有耻,则小耻不可不饰也。——《管子·权修》

    王者之人饰动以礼义。——《荀子·王制》

    古者大国过小邑,小邑必饰城而请罪。——《谷梁传·襄公二十五年》

    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贾谊《过秦论》

    名词

    (1) 饰物,装饰品

    青黄刻镂之饰。——《墨子·辞过》

    同舍生皆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首饰;衣饰;花饰;窗饰;饰巾(戴头巾为饰,而不加冠冕)

    英文翻译

    decorate, ornament, adorn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