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妆

shū zhuāng [shu zhuang]
繁体 梳妝
注音 ㄕㄨ ㄓㄨㄤ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梳妆 shūzhuāng

(1) 妇女梳洗打扮

她急急忙忙地进行梳妆打扮,一会就打扮完了
dress and make up

词语解释

  1. 见“ 梳粧 ”。

  2. 亦作“ 梳妆 ”。妇女梳洗打扮。

    唐 秦韬玉 《贫女》诗:“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粧。”一本作“ 梳妆 ”。 宋 张先 《西江月》词:“体态看来隐约,梳妆好是家常。”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把盖头儿揭起,不甚梳粧,自然异常。”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十一:“ 三仙姑 慢慢起来梳妆, 于福 问她道:‘不去打听打听 小芹 ?’”

  3. 见“ 梳粧楼 ”。

引证解释

⒈ 见“梳粧”。亦作“梳妆”。

⒉ 妇女梳洗打扮。

唐秦韬玉《贫女》诗:“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粧。”
一本作“梳妆”。 宋张先《西江月》词:“体态看来隐约,梳妆好是家常。”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把盖头儿揭起,不甚梳粧,自然异常。”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十一:“三仙姑慢慢起来梳妆, 于福问她道:‘不去打听打听小芹 ?’”

⒊ 见“梳粧楼”。

梳妆的国语词典

妇女梳理妆扮。

梳妆的网络释义

梳妆 (油画作品)

  • 世界著名油画《梳妆》,179×92厘米,法国画家柯罗作于1859年。
  • 梳妆造句

    一大早,王建就对镜梳妆,那个美劲儿逗得其他选手都大笑起来。
    森林里,我细雨绵绵,为她梳妆打扮;空气里,我叹吁呼吸,使她清香四溢。
    粉红的桃花开了,像从沉酣中醒来的少女,带着娇羞的神色对着蓝天梳妆。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紧挨着的是一个小型的梳妆台和一个毛巾架。
    衣柜向功能细化转变,更衣间更普及,梳妆台变小了。
    调查发现,男性出门前梳妆的时间比女性更长。英语小文章。
    黄昏时,冉阿让出去了,珂赛特动手梳妆。
    既然我们大概会在这里住上两个礼拜,就把梳妆用品摆进去好了。
    从有记忆起,父母卧室里的梳妆台旁就一直放着一个泡菜坛。
    【四平】方才在楼上帮她梳妆,姐姐她不三不四的说短道长。
    房间里有梳妆台,梳妆台上有梳妆盒,盒子里有不少胭脂花粉。
    左边横放一个梳妆小几,镜匣未收,粉奁半开。
    榻板两端分设梳妆台,梳妆台下面的暗柜则是放置胭脂花粉的地方。
    寒令漠然地任凭礼娘为她梳妆打扮,麻木地听着女友嫉羡的祝福。
    女人有三美,春睡初醒的慵懒,对镜梳妆的流瀑,衣衫半露的诱惑。
    一身戎装归来,对镜梳妆,微风入帘,举眸浅笑,正迎上王的目光。
    恍然,我似看到那燕赵素女在春光中梳妆,待做勤朴淡雅的新娘。
    一日苍原,质朴娟丽,春情梳妆,空寂无尘。
    王凌霜在卧房里徘徊来去,最终坐到梳妆台前,描眉画眼。

    汉字详情

    shū [shu]
    部首: 420
    笔画: 11
    五笔: SYCQ
    五行:
    仓颉: DYIU
    四角: 409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疏省声。本义:梳子) 同本义

    梳,理发也。——《说文》

    梳,栉也。——《广雅》

    梳,言其齿疏也。——《释名》

    朝有讽谏,犹发之有梳。——《新唐书·吴兢传》

    (2) 又如:木梳;梳枇(齿稀的叫梳,齿密的叫枇);梳掠(梳子。小的叫梳,大的叫掠);梳行(买卖梳子的牙行);梳背(压发梳一类妆饰品);梳掌(梳子的柄)

    动词

    (1) 用梳整理头发

    头蓬不暇梳。——杨雄《长杨赋》

    贼如梳,军如篦。——《明史·洪钟传》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梳云(梳整像乌云一般的头发);梳裹(梳理头发包裹头巾。指化妆);梳沐(梳洗);梳雪(梳理白发);梳栉(梳理头发)

    (3) 整理

    白鸟梳翎立岸莎。——温庭筠《游南塘》

    (4) 又如:梳爬(整理);梳翎(鸟类梳理自身羽毛)

    (5) 梳笼;梳拢;梳弄 。指妓女首次按客伴宿

    这等就说标致;他家里还有一个粉头,排行三姐,号“玉堂春”,有十二分颜色。鸨儿索价太高,还未梳栊。——《警世通言》

    英文翻译

    comb; brush

    方言集汇

    ◎ 粤语:so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o1 sii1 [陆丰腔] so1 liu3 [梅县腔] se1 so1 [沙头角腔] so1 [东莞腔] so1 [台湾四县腔] sii1 so1 [客语拼音字汇] si1 so1 [海陆丰腔] sii1 so1 [宝安腔] s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葅平聲開口三等ʃĭosrio/shv
    zhuāng [zhuang]
    部首: 323
    笔画: 6
    五笔: UVG
    五行:
    吉凶:
    仓颉: LMV
    四角: 341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女,爿( pán)声。本义:梳妆打扮)

    (2) 同本义

    妝,饰也。——《说文》。字亦作娤。

    不待饰装(妆)。——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靓莊(妆)刻饰。——司马相如《上林赋》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唐· 白居易《琵琶行》

    (3) 又

    梦啼妆泪红阑干。

    绿云扰扰,开妆镜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鬓衰颜不复妆。——鲍照《拟行路难》

    想着他眉儿浅浅描,脸儿淡淡妆。——王实甫《西厢记》

    (4) 又如:妆束(打扮的样式);妆台(妇女梳妆用的镜台。亦借指闺房);妆严(妆束;打扮)

    (5) 假装。同“装”

    叉手躬身,妆聋做哑。——王实甫《西厢记》

    (6) 又如:妆谎子(装腔,作假);妆晃(装门面,摆样子)

    名词

    (1) 女子身上的妆饰、脂粉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乐府诗集·木兰诗》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杜甫《新婚别》

    (2) 又如:艳妆;浓妆;妆光(盛装的容貌);妆盒(盛梳妆品的盒子);妆泪(女子的粉泪);妆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等物)

    (3) 演员身上的装饰 。如:卸妆

    (4) 装饰的式样

    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啼妆自俨然。——唐· 李群玉《黄陵庙》

    (5) 又如:宣和妆;宫样十八九妆;妆束(服饰);妆梳(梳妆打扮的款式);妆饰(打扮的样式)

    英文翻译

    to adorn oneself, dress up, use make-up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