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束

zhuāng shù [ zhuang shu]
繁体 裝束
注音 ㄓㄨㄤ ㄕㄨ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装束 zhuāngshù

(1) 穿着、打扮

装束朴素
dress;attire

(2) 束装;整理行装

pack

词语解释

  1. 束装,整理行装。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説 荆州 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 晋 陶潜 《拟古》诗之六:“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大哥欲同汝去,可便装束。”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七章:“于是这支小队紧紧装束,沿着 玉女峰 右侧的山沟又出发了。”

  2. 装饰打扮。

    唐 元稹 《连昌宫词》:“春娇满眼睡红綃,掠削云鬟旋装束。”《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已四鼓, 十娘 即起身挑灯梳洗……装束方完,天色已晓。”

  3. 衣着穿戴;打扮出来的样子。

    唐 段成式 《嘲飞卿》诗之一:“曾见当壚一箇人,入时装束好腰身。”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八:“ 煇 自孩提,见妇女装束,数岁即一变。”《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姑娘,不是我不相认:一则是灯前月下;二则姑娘的这番装束与店里见的时节大不相同。”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一家邻居》:“女儿年纪已经三十多岁,从装束上看,似乎是一个半旧式的女人。”

引证解释

⒈ 束装,整理行装。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説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
晋陶潜《拟古》诗之六:“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大哥欲同汝去,可便装束。”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七章:“于是这支小队紧紧装束,沿着玉女峰右侧的山沟又出发了。”

⒉ 装饰打扮。

唐元稹《连昌宫词》:“春娇满眼睡红綃,掠削云鬟旋装束。”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已四鼓, 十娘即起身挑灯梳洗……装束方完,天色已晓。”

⒊ 衣着穿戴;打扮出来的样子。

唐段成式《嘲飞卿》诗之一:“曾见当壚一箇人,入时装束好腰身。”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煇自孩提,见妇女装束,数岁即一变。”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姑娘,不是我不相认:一则是灯前月下;二则姑娘的这番装束与店里见的时节大不相同。”
王西彦《人的世界·第一家邻居》:“女儿年纪已经三十多岁,从装束上看,似乎是一个半旧式的女人。”

装束的国语词典

整理行装。

装束的网络释义

装束

  • 装束,指整理行装;穿著打扮。见《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
  • 装束造句

    她今日的装束太过奇异。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我觉得,对你来说,不用太正式,只要像西裤和系扣的衬衫这样的装束就可以。
    现在要紧的是人,旗袍的作用不外乎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曲勾出。革命前的装束却反之,人属次要,单只注重诗意的线条,于是女人的体格公式化,不脱衣服不知道她与她有什么不同。
    那洁白的装束,像是校园上起舞的白鸽,像是刚沐浴过的云朵。
    表姐的装束总是那么优雅大方。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所以啊,贬低一个女人的衣服和鞋子整体装束,无疑是她所有的工作是要前负整体。谁不喜欢被否定意义,尤其是女性。如果你不知道她,至少不要否定她。
    他那峨冠博带的装束很有古典风味。
    一身劳动装束的汪伦正在挥锄挖地,打凼种菜。
    这女子的装束无疑是极其艳冶的,但这艳冶与她的神态相比,似乎逊色了许多。
    勃列日涅夫穿着类似的装束,接我上了吉普车。我注意到,吉普车是由一名猎场管理员驾驶的。
    说起聚会,这里绝对少不了吸引眼球的装束,很多女孩能够将性感的元素添加到滑雪服中去。
    以笏打了一把刀,是双刃的,长一短肘,装束在右腿上长衣底下。
    “女髻风鬟纯黑绾,男头雨笠尽红尖”,“趁圩亦有能装束,数朵银花缀网中”。
    第二天一大早,吉克便出了村落,他买了匹马和一身衣服,昨晚舒服了洗了个热水澡后,此时他浑身舒服,一身淡蓝色的紧身装束,让他整个人显得英姿焕发。
    从外观上看,红白分明,一个上一个下,巫女装束似乎浅显易懂。
    这是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出了千华古城,更是风雪交加,十万河山都是银装束裹。
    只有从装束朝外凝视的严肃的目光,以及穿着装束度过的严肃的生活,才能抑制往嘲笑,并把任何人的装束视为神圣。
    衣着很简朴的两位韩国女孩说,喜欢明星可以,但过分追星就没有必要了,她们自己是韩国人,也没有像现在中国的一些“哈韩族”一样装束怪异夸张。

    汉字详情

    zhuāng [zhuang]
    部首: 623
    笔画: 12
    五笔: UFY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LGYHV
    四角: 34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壮声。本义:行装)

    (2) 同本义

    装,裹也。——《说文》

    橐中装。——《史记·郦生陆贾传》

    简元辰而俶装。——张衡《思玄赋》。注:“束也。”

    顾形影,自整装。——《文选·傅毅·舞赋》

    于是约车治装,载卷契而行。——《战国策·齐策四》

    为装遣荆轲。——《战国策·燕策》

    (3) 又如:装囊(行囊,远行者携带的袋子);装束(束装,整理行装)

    (4) 服装

    富者赂数十百金,贫亦罄衣装。——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童装;春装;夏装;冬装;男装;女装;猎装;学生装;军装;古装;装束(衣着穿戴)

    (6) 亦泛指物品 。如:装送(嫁妆);装遣(嫁妆);装资(置办嫁妆的费用);装新(穿戴结婚时的礼服和饰物)

    (7) 服装的式样 。如:西装(洋装)

    (8) 书籍装订的式样 。如:平装;精装;线装

    动词

    (1) 装饰;打扮(指一般的装点)

    体美容冶,不待饰装。——《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千金装马鞍,百金装刀头。——唐· 杜甫《后出塞》

    宝装屏风。——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又如:装柳(给死者穿衣前,摆顺理平其手脚);装奁(女子梳装用的镜匣);装背(装裱书画)

    (3) 装作,假装

    也不言语,只装鬼脸。——《红楼梦》

    今人做诗,多爱装造言语。——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

    (4) 又如:装煞臭幺(摆臭架子);装套子(设置圈套);装腔(说假话装得若有其事的样子)

    (5) 装载 。如:装车(将货物放置于车);装放(装载,安放);装船(将货物装入船舱)

    (6) 装配;安装 。如:装折(装修设备);我们家家户户都装了电灯;装修(指房屋中所安装的门窗橱壁等设备)

    (7) 贮放;藏

    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史记》

    (8) 运载

    私奴装粮食来。——《晋书》

    (9) 修整书画 。如:装池(装裱古籍或书画;也指古藉书画的装潢);装轴(书画裱托后,在纸尾加横轴,使于舒卷或悬挂);装潢(装璜。装裱字画)

    (10) 装入;放进

    征衣一倍装绵厚,犹虑交河雪冻深。——唐· 陈陶《水调词》

    英文翻译

    dress, clothes, attire; fill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1

    宋本广韵

    shù [shu]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GKI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DL
    四角: 509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囗( 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2) 同本义

    束,缚也。——《说文》

    束帛戋戋。——《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

    束帛俪皮。——《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

    贿荀偃束锦。——《左传·襄公十九年》

    入束矢于朝。——《周礼·大司寇》

    自行束脩以上。——《论语》

    墙有茨,不可束也。——《诗·鄘风·墙有茨》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束刃(捆扎兵器);束刍(捆成一束的干草);束戈卷甲(捆起兵器甲胄。谓缴械投降);束手(捆绑双手);束火,束炬(扎火把);束手束脚(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束竹(捆成束的竹子);束杖(捆起来的刑具);束载(捆物装车)

    (4) 约束;限制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荀子·劝学》

    空名束壮士。——李白《留别广陵诸公》

    (5) 又如:检束(检点约束);束累(约束牵累);束躬(约束自己,检点);束约(管束;控制);束持(约束持重);束制(约束克制)

    (6) 收拾;整理

    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三国志》注

    (7) 又如:束甲(卷起盔甲,轻装急进。表示要决一死战);束箧(收拾行装);束兵秣马(整顿军队,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束囊(收拾行装);束担(收拾行李)

    (8) 搁置

    束书不观,游谈无根。——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9) ∶姓

    量词

    (1) 把,小捆

    生刍(草)一束。——《诗·小雅·白驹》

    (2) 又如:一束花

    英文翻译

    bind, control, restrain; bale

    方言集汇

    ◎ 粤语:cuk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uk7 sok7 cuk7 [梅县腔] chuk7 [海陆丰腔] suk7 sok7 chuk7 [客英字典] chuk7 suk7 [陆丰腔] zo3 [东莞腔] cuk7 [沙头角腔] cuk7 [客语拼音字汇] cug5 sug5 [宝安腔] c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書玉入聲開口三等ɕĭwoksjyuk/sjv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