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lì shǐ [ li shi]
繁体 歷史
注音 ㄌ一ˋ ㄕ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历史 lì shǐ

1.  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history;

2.  沿革,来历。

3.  过去的事实。

他的历史很不简单。

词语解释

  1. 过去事实的记载。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纳 鲁肃 於凡品,是其聪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裴松之 注引《吴书》:“﹝ 吴王 ﹞志存经略,虽有餘閒,博览书传歷史,藉採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2. 指已过去的事实。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使资本主义绝种,要使它……变成历史的东西。”

  3. 经历。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这便是野鷄道臺的歷史了。” 清 黄人 《<钱牧斋文抄>序》:“其文乃雄奇变化,随其一生之歷史而自为风气。” 老舍 《骆驼祥子》二一:“ 夏太太 大概不会留着个知道她的历史的仆人。”

  4. 指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金一 《文学观》:“从古帝王之业,真能赤手开创而无所凭藉者,歷史上,多不过三四人。” 毛泽东 《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中国 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菡子 《源远流长》:“历史在发展着,丰富着。”

  5. 指历史学科。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 中国 学问,待从新整理者甚多,即如历史,就该另编一部。”

引证解释

⒈ 过去事实的记载。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纳鲁肃於凡品,是其聪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裴松之注引《吴书》:“﹝吴王﹞志存经略,虽有餘閒,博览书传歷史,藉採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⒉ 指已过去的事实。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使资本主义绝种,要使它……变成历史的东西。”

⒊ 经历。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这便是野鷄道臺的歷史了。”
清黄人《<钱牧斋文抄>序》:“其文乃雄奇变化,随其一生之歷史而自为风气。”
老舍《骆驼祥子》二一:“夏太太大概不会留着个知道她的历史的仆人。”

⒋ 指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金一《文学观》:“从古帝王之业,真能赤手开创而无所凭藉者,歷史上,多不过三四人。”
毛泽东《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菡子《源远流长》:“历史在发展着,丰富着。”

⒌ 指历史学科。

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中国学问,待从新整理者甚多,即如历史,就该另编一部。”

历史的国语词典

过去事件的总称,特别指重大的事或具有影响力的发展。

如:「想了解我中华民族的源流,便须了解我们的历史。」

历史的网络释义

历史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作品)

  • 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被西方人称为“历史之父”。他出生于奴隶主贵族家庭,自幼学习勤奋,长大后游历欧、非、亚的广大地区,记录了大量民间历史故事。来到文化昌盛的雅典后,他结识了不少文化名流,听到很多关于希波战争的传说。晚年,希罗多德集中精力创作《历史》,可惜生前未能完成。
  • 历史 (汉语词语)

  •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 2.沿革,来历。
  • 3.过去的事实。
  •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 历史造句

    这部历史是罗马帝国的衰亡史。
    这个倒行逆施的暴君终于被送上了历史的断头台。
    勤劳的中国人民创造光辉灿烂的历史。
    我崇尚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日本侵华的历史。
    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历史趋势。
    回顾建国以来的历史,很多地方都耐人寻味。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历史耻辱的一页。
    我们对翻然改进的人,应热情欢迎,不纠缠历史旧账。
    在新的历史时期,更要提倡大公无私的精神。
    历史博物馆珍藏着许多古代文物。
    一部好书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面历史的镜子。
    圆园世纪已经过去了,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人类历史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发展的过程。
    包拯铁面无私,是历史上被人传颂的清官。
    邻国之间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争端,应协商解决,不应诉诸武力。
    长篇小说《李自成》展示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画卷。
    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我们的青年是一种正在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力量,他们的使命,是根据历史的逻辑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

    汉字详情

    [li]
    部首: 206
    笔画: 4
    五笔: DL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KS
    四角: 71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謪,厤( )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2) 同本义

    历,过也。——《说文》

    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历齐河。——清· 姚鼐《登泰山记》

    已历三世。——《三国志·诸葛亮传》

    身不历农亩之劳。——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历两京左右通政。——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历时(所经过的时间);历劫(佛教用语。指世界经历多次成、住、坏、空的生灭过程。劫,为宇宙在时间上的一成一毁);历岁(经过一年);历载(经历多年);历远(经历长久);历纪(经历的世代)

    (4) 行;游历

    伏轼撙衔,横历天下。——《战国策》

    遍历名山,博采方术。——前蜀· 杜光庭《李筌》

    (5) 又如:历聘(游历天下以求聘用);历国(游历各国);历行(遍行,走遍);历块(穿过一国如过一小块土地。比喻迅速);历说(游说)

    (6) 超越;超过

    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逾阶而相揖也。——《孟子》

    (7) 又如:历位(逾越位次);历阶(越阶而上);历涉(度越)

    (8) 担任;先后担任各种官职

    历十二官,处事无纤毫过差。——唐· 韩愈文

    (9) 又如:历仕(做官);历官

    先后连任官职);历职(先后连续任职);历正(古代主管天文历法的官

    (10) 选择,选定 。如:历吉日(选择吉祥的日子)

    (11) 发出;流露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楚辞》

    (12) 审视;察看;推算

    历象日月星辰。——《汉书》

    (13) 又如:历物(分别研究事物之理);历家(专门观测推算历象的人)

    (14) 扰乱,触犯 。如:历法(违犯法纪);历乱(胡乱,杂乱无序)

    副词

    (1) 尽;遍

    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吉尔百姓于朕志。——《书·盘庚下》

    历验各种僵石。——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历心(尽心,重视);历行(遍行,走遍);历问(遍问);历阅(遍读)

    (3) 逐一;逐个地

    历观文囿,泛览辞林。——萧统《文选序》

    (4) 又历历可听;历历在目

    形容词

    (1) 分明,清晰

    口齿自清历。——左思《娇女》。又如:历然在目

    (2) 稀疏。

    赤垆历彊肥。——《管子·地员》

    (3) 又如:历齿(牙齿稀疏)

    名词

    (1) 历法,历术

    君子以治历明时。——《易·革》

    天文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2) 历书,按当年的日、周和月顺序载有天文学等资料的出版物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孔雀东南飞》

    (3) 又如:航海历

    (4) 次第,依次而定

    命宰历卿大夫至于庶民土田之数,而赋牺牲,以共山林名川之祀。——《礼记·月令》。注:“历,犹次也。”

    (5) 所有以前的、先前的

    持历朝圣训授君。——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历世(历代,过去的各个朝代);历叶(历代;以往各代);历稔(历年,连年)

    (7) 通“鬲”。釜鬲

    铜历为棺。——《史记·滑稽列传》

    (8) 通“枥”

    伏历千驷。——《汉书·梅福传》

    英文翻译

    history; calendar

    方言集汇

    ◎ 粤语:lik6
    ◎ 潮州话:lêh8 (lêh)

    宋本广韵

    shǐ [shi]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KQ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LK
    四角: 500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2) 古官名。职别各异

    史,记事者也。——《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

    矧大史友内史友。——《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

    用史巫纷若。——《易·巽》

    辞多则史。——《礼记·聘礼记》

    史载笔。——《礼记·曲礼》

    史狐书贼。——《谷梁传·宣公二年》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礼记·玉藻》

    (3) 殷代为驻守于外的武官。卜辞:“在北史其获羌。”

    (4) 在王左右的史官,担任祭祀、星历、卜筮、记事等职

    迁有良史之才。——《汉书·司马迁传赞》

    (5) 又如:史巫(祝史和巫觋);史氏(史家;史官);史臣(史官);史职(史官的职务);史家(史官或历史学家);史胥(掌管文书的小吏)

    (6) 太史令的简称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后汉书·张衡传》

    (7) 史册,历史

    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经史多所涉猎。——明· 顾炎武《复庵记》

    (8) 又如:史鉴(历史书);史文(历史文献);史绩(历史功绩);史录(历史的文字纪录)

    (9) 古代官府的佐吏

    或佐之史。——《诗·小雅·宾之初筵》

    (10) 中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包括各类历史书籍

    列经、史、子、集四库。——《新唐书·艺文志》

    (11) 画师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庄子》

    (12) 姓

    英文翻译

    history, chronicle, annals

    方言集汇

    ◎ 粤语:s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i3 [台湾四县腔] sii3 [沙头角腔] su5 [东莞腔] su3 [梅县腔] se3 [宝安腔] su3 [客英字典] sii3 [客语拼音字汇] si3 [陆丰腔] si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踈士上聲開口三等srix/shiioʃ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