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册

shǐ cè [ shi ce]
繁体 史冊
注音 ㄕˇ ㄘㄜ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史册 shǐcè

(1) 历史记载;史书

载入历史史册
annals

词语解释

  1. 史书。

    宋 苏轼 《谢张太保撰先人墓碣书》:“先朝载之史册,今虽容有不知,后世决不可没。” 郭小川 《忆延安》诗:“是什么,在史册上金光闪闪?”参见“ 史书 ”。

引证解释

⒈ 史书。参见“史书”。

宋苏轼《谢张太保撰先人墓碣书》:“先朝载之史册,今虽容有不知,后世决不可没。”
郭小川《忆延安》诗:“是什么,在史册上金光闪闪?”

史册的国语词典

记载历史的书籍。

史册的网络释义

史册 (汉语词汇)

  • 史册,汉语词汇。
  • 拼音:shǐ cè
  • 释义:指记录历史人物的过去的书。
  • 史册造句

    革命烈士的卓越功绩将被载入史册。
    这些先烈们的名字将被永远载入史册。
    庄严的国徽就像一盏明灯,照耀着国家的未来;就像一部史册,记录着历史进程;就像一面镜子,映出了是非曲直
    中朝人民的手足之情,将永远载入史册。
    秦桧的罪行被载入史册,遗臭万年。
    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
    他们在卫国战争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永垂史册。
    有些人名载史册,有些人彪炳日月,有些人只留下了一座墓碑,有些人自然也什么也没留下。
    “一个标准的军礼,映衬了一段光辉的抗战经历”,在汪振仁的脸上,岁月的侵蚀让人不再年轻,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毅然参加抗战所建立的功勋彪炳史册。
    今年的星光旷古绝今,注定名垂史册的射手们从来没有如此齐聚。
    旌飘旄舞盔甲亮,舳舻相继戈如墙;江海愿作青史册,记取华夏好儿郎。
    他们知道,光有一身好武功,却不赢下大舞台,是不能名垂史册的,就像金庸不惜写下卷帙浩繁的“郭靖世家”,却没有一部“裘千仞列传”。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听青春迎来笑声羡煞许多人,那史册温柔不肯下笔都太狠,烟花易冷人事易分,而你在问我我是否还认真,千年后累世情深还有谁在等,而青史岂能不真魏书洛阳城,如你在跟前世过门,跟着红尘跟着我浪迹一生。
    作为一名见惯杀人放火、尸横遍野的军事将领,戚继光的心理承受能力是相当强的,但他依然被这次斗殴震惊了,因为这并非一次寻常的街头流氓打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次载入史册的斗殴,是一次改变了抗倭历史的斗殴,是一次光荣、成功、团结的斗殴。
    在北宋历史上,“圣相”李沆的身后,还有王旦、寇准、范仲淹、包拯、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一个个彪炳史册的名字。
    近代以来,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为了国家繁荣富强,无数的英雄献出了生命,烈士的功勋彪炳史册,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
    无畏无私,可歌可泣,史册名垂百世芳。
    发展辉煌彪史册,可持续性应坚持,生存环境需珍惜,人类前途五可。
    他们的英雄业绩将被载入史册。

    汉字详情

    shǐ [shi]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KQ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LK
    四角: 500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2) 古官名。职别各异

    史,记事者也。——《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

    矧大史友内史友。——《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

    用史巫纷若。——《易·巽》

    辞多则史。——《礼记·聘礼记》

    史载笔。——《礼记·曲礼》

    史狐书贼。——《谷梁传·宣公二年》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礼记·玉藻》

    (3) 殷代为驻守于外的武官。卜辞:“在北史其获羌。”

    (4) 在王左右的史官,担任祭祀、星历、卜筮、记事等职

    迁有良史之才。——《汉书·司马迁传赞》

    (5) 又如:史巫(祝史和巫觋);史氏(史家;史官);史臣(史官);史职(史官的职务);史家(史官或历史学家);史胥(掌管文书的小吏)

    (6) 太史令的简称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后汉书·张衡传》

    (7) 史册,历史

    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经史多所涉猎。——明· 顾炎武《复庵记》

    (8) 又如:史鉴(历史书);史文(历史文献);史绩(历史功绩);史录(历史的文字纪录)

    (9) 古代官府的佐吏

    或佐之史。——《诗·小雅·宾之初筵》

    (10) 中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包括各类历史书籍

    列经、史、子、集四库。——《新唐书·艺文志》

    (11) 画师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庄子》

    (12) 姓

    英文翻译

    history, chronicle, annals

    方言集汇

    ◎ 粤语:s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i3 [台湾四县腔] sii3 [沙头角腔] su5 [东莞腔] su3 [梅县腔] se3 [宝安腔] su3 [客英字典] sii3 [客语拼音字汇] si3 [陆丰腔] si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踈士上聲開口三等srix/shiioʃĭə
    [ce]
    部首: 103
    笔画: 5
    五笔: MMGD
    五行:
    吉凶:
    仓颉: BBM
    四角: 774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小篆字形与甲骨文相似,象简册形。本义:书简。古代文书用竹简。编简名为册,后凡簿籍均可称“册”)

    (2) 同本义

    册,符命也。诸侯进受于王者。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古文又从竹。——《说文》

    (3) 经传多以策为之,字俗作筴

    史乃册祝。——《书·金滕》

    公归,乃纳册于金滕之匮中。

    王命作册。——《书·洛诰》

    有册有典。——《书·多士》

    (4) 又如:名册;画册;纪念册;册书(史籍,史书)

    (5) 古时称编串好的许多竹简,现在指装订好的纸本子 。如:册籍(名册);册历(亦作“历册”。账本)

    (6) 特指皇帝的诏书

    祝册自京师至。——韩愈《南海神庙碑》

    (7) 又如:册文(古代帝王祭祀时告天地神袛的文书);册书(古时君王施于臣下的文书。有祝册、玉册、立册、封册、哀册、赠册、谥册、赠谥册、祭册、赐册、免册等十一种)

    动词

    (1) 册封,封爵

    册太子则授玺绶。——《新唐书·百官至》

    (2) 又如:册立(古代帝王封立太子、皇后);册正(把妾扶为正室)

    量词

    (1) 计算书本数量的单位

    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人手一册;这套书共印十万册

    英文翻译

    book, volume, register, list

    方言集汇

    ◎ 粤语:caak3
    ◎ 客家话:[梅县腔] cak7 [海陆丰腔] cak7 [客英字典] cak7 [宝安腔] cak7 [台湾四县腔] cak7 [东莞腔] cak7
    ◎ 潮州话:cêh4 (chheh)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