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无机化合物,无色而有恶臭的气体,能燃烧,有毒,用做化学试剂和印染材料。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这些喷口因为向海洋喷射出黑色的硫化氢热柱而被称为黑烟囱。
2、在那项研究中,研究小组往甲烷、氨、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的混合气体中释放电火花。
3、他说,令人悲哀的工业事故已经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到,硫化氢对人类是多么具有毁灭性,但是我们尚不清楚它对其他生物(如:植物)是如何产生影响的。
4、芽甘蓝——以及芸苔科的其他蔬菜,包括卷心菜——烹饪时会释放硫化氢气体,特别是加热时间过长的时候。
5、当然,寻找渗出硫元素的硫化氢分解微生物意味着我们在寻找与地球上观测到的生物进程相同的过程。
6、赫德说,在1958年的实验中,硫化氢的使用好像对于克利夫斯研究小组所发现的大量生物前化学物质的产生起到了关键作用。
7、试想突然从海洋里释放出来大量的硫化氢泄漏“就像臭鸡蛋与臭屁”毒害了陆地和海洋里的任何生物。
8、硫化氢泄露、甲烷爆炸、煤矿坍塌,天呢,太危险了!煤矿开采是一种古老的职业,有史以来,就一直被认为是风险极高的职业。
9、在水表的这一反应也使硫化氢喷发可见于卫星图像。
10、这种气味和鱼暴毙是由于海底植物腐烂产生的硫化氢喷发造成的。
11、他还说,尽管研究人员对于地球早期大气中的确切成分仍有争议,但是多数人认为火山的爆发可能产生了硫化氢。
12、沿着海岸,绿中带乳白的海域表示硫化氢气体正要冒出。
13、该石油贸易商称验尸报告不可靠,并称废料里的硫化氢只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那里。
14、阿巴科岛,扫密尔水坑,肯尼·布劳德在含有硫化氢的水层中。
15、它们可以喷出硫化氢和其它的气体。
16、生活在纳米比亚沙漠沿岸的人们早已熟悉了每当硫化氢从海洋中喷发,不断从大西洋散发出的臭鸡蛋味。
17、虽然小数的生理机能都已经停止了,但是体内器官并没有因为缺乏氧气而受到损伤,就好像并没有被给与过硫化氢一样。不知道这种技术能不能用于人体。
18、空气质量问题包括氨、硫化氢、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和灰尘的排放。
19、许多海洋细菌通过氧化气态硫化氢来获得能量,这在海洋沉积物中很常见。
20、在博勒普通道的硫磺泉,水中的硫化氢被转变为某种稳定的单质硫沉淀,这是沉淀或石膏中的最主要成分。
21、硫化氢本身就对鱼有毒,而与氧气的反应还造成海洋中致命的低氧环境。
22、这些细菌排放的硫化氢气体是其分解过程的副产品。
23、他们发现受试者口腔内的硫化氢含量降低了80%。
24、如屁的组成气体中包含大量的硫化氢,就会发臭。
25、新的滤材可以获得更高的吸收率,从而可以过滤掉从硫化氢到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在内的各种杂质。
硫化氢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huā
动词
(1) 用掉、耗费。同“花” 。如:化钱;化工夫
(2) 另见
huà
动词
(1) (古字为“匕”。会意。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匕,变也。——《说文》。徐灏曰:“匕化古今字。”
知变化之道。——《易·系辞传》。虞注:“在阳称变,在阴称化,四时变化。” 荀注:“春夏为变,秋冬为化,坤化为物。”
和故百物化焉。——《礼记·乐记》
若欲其化也。——《周礼·柞氏》。注:“犹生也。”
状态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荀子·正名》。注:“化者改旧形之名。”
胜败若化。——《国语·晋语》。注:“言转化无常也。”
因时而化。——《吕氏春秋·察今》
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
身化促织。——《聊斋志异·促织》
而骨化石。——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化现(变化);化心(改变其心性);化先(四时变化之始);化治(变化治理)
(4) 教化
化,教行也。——《说文》。段注:“上匕之而下从匕谓之化。”
以礼乐合天地之化。——《周礼·大宗伯》
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羽也,谓之化。——《荀子·七法篇》
神则能化矣。——《荀子·不苟篇》
变则化。——《礼记·中庸》
淳淳乎纯谨畏化。——《吕氏春秋·士容》。注:“教也。”
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意也。——杨恽《报孙会宗书》
(5) 又如:化声(因推行教化而有声誉);化行(教化播扬于某地);化诲(开导教诲);化雨(比喻善于施教,犹如雨水滋润植物一样);化作(化育生成);化物(化育外物);化胎(化育成胎);化气(化育之气);化光(德化光大);化向(受德化而归顺);化流(德化传布)
(6) 感化;转变人心
正月实来化我也。——《公羊传·桓公六年》。注:“行过无礼谓之化。”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邹阳《狱中梁王书》
(7) 又如:化俗(化民成俗,改善习俗);化物(感化外物);化服(感化顺服);化盗(感化盗贼使为良民)
(8) 募化
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西游记》
(9) 又如:化饭(化斋);化布施(即化缘。佛教用语。募化钱粮);化钱(募化钱财);化斋(僧道向人募化斋饭)
(10) 用火烧 。如:化人场(化人厂。即火葬场);火化
(11) 消化;领会,融会贯通
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庸言》
(12) 又如:化食;食古不化
(13) 死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晋· 陶渊明《读山海经》
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唐· 刘禹锡《祭柳员外文》
(14) 消除,去掉
以化腥臊。——《韩非子·五蠹》
名词
(1) 习俗,风气
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汉书》
(2) 造化。自然的功能
修短随化。——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又如:化力(造化之力);化元(造化的本原);化功(造化之功);化儿(造化小儿)
(4) 化学 。如:数理化
后缀词
(1) 使成为,使变成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以构成动词。如:绿化;电气化;现代化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fa5 [海陆丰腔] fa5 [客英字典] fa5 [宝安腔] fa5 [客语拼音字汇] fa4 [陆丰腔] fa5 [沙头角腔] fa5 [台湾四县腔] fa5 [东莞腔] fa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化 | 呼霸 | 曉 | 麻二合 | 去聲 | 禡 | 合口二等 | 麻 | 假 | hruah/xoah | p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