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xiàn zhuàng [ xian zhuang]
繁体 現狀
注音 ㄒ一ㄢˋ ㄓㄨㄤ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现状 xiànzhuàng

(1) 当前的状况

present situation

(2) 当时的局面

企图维持经济现状
status quo

词语解释

  1. 显现的情状。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死里逃生 接过来看时,只见书面上黏着一个窄窄的签条儿,上面写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 目前的状况。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新文字》:“同是不满于现状,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大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复古。” 巴金 《探索集·探索》:“今天我想多写些文章……也仍然是想改变我的现状。”

引证解释

⒈ 显现的情状。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死里逃生接过来看时,只见书面上黏着一个窄窄的签条儿,上面写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⒉ 目前的状况。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新文字》:“同是不满于现状,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大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复古。”
巴金《探索集·探索》:“今天我想多写些文章……也仍然是想改变我的现状。”

现状的国语词典

目前的状态。

如:「维持现状」、「不满现状」。

现状的网络释义

现状

  • 现状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xiàn zhuàng,指当前的状况。语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死里逃生 接过来看时,只见书面上黏着一个窄窄的签条儿,上面写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现状造句

    满足现状就是毁灭自己。
    有的同志安于现状,不愿改革创新。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很满足自己的现状。
    可是,中国又穷又弱的现状一如既往,丝毫无所改变。
    如果我们继续故步自封,安于现状,不能与时俱进,那迟早都会被市场所淘汰。
    如今在这方面男女势均力敌的现状让她感到吃惊。
    面对这种混乱腐败的现状,我们能够无动于衷吗?
    他因循苟且地活着,从不考虑改变自己的现状。
    安于现状是改革所面临的最大思想障碍。
    我们虽然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要精益求精。
    为了改变现状,他苦心孤诣地制订了这个计划。
    全面了解考试及自身现状,做到知彼知己,才能成功。
    如果对历史和现状的认识若明若暗,就很难找到改革的途径。
    仅仅维持现状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有所突破。
    面对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不能安于现状。
    不安于现状,不甘于平庸,就可能在勇于进取的奋斗中奏响人生壮美的乐间。
    牢骚是改变不合理现状的催化剂。牢骚虽不总是正确的,但认真对待牢骚却总是正确的。
    安于现状不是我的个性,碌碌无为不是我的目标!
    热爱祖国不应当消极地满足于现状,而应当是生气勃勃地改进现状。
    可以满足于所得,绝不能满足于现状。

    汉字详情

    xiàn [xian]
    部首: 416
    笔画: 8
    五笔: GMQN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GBHU
    四角: 17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玉,见声。本义:出现)

    (2) 同本义(明显看得见)

    现,俗见字。——《广韵》

    东坡现右足。—— 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现弄(在人面前炫示自己);现化(佛教所称佛或菩萨在人间显现的化身);现示(显示)

    (4) 见

    帝宣,三人借袍现帝。——《三国志平话》

    名词

    (1) 玉光

    现,玉光。——《集韵》

    (2) 次于玉的石

    现,石之次玉者。——《集韵》

    形容词

    (1) 现在,眼前

    那世里造的孽,这会子现世现报。——《红楼梦》

    (2) 又如:现时报(现世报);现世生苗(眼前就有效益);现打不赊(犹言立即惩处)

    (3) 眼前实有的;当时可以拿出的 。如:现消开割(现钱交易,银货两清);现钟弗打,倒去炼铜(现钟不打,倒去敛铜。谓舍近求远)

    (4) 〈方〉∶陈旧的 。如:炒现饭;说现话

    英文翻译

    appear, manifest, become visible

    方言集汇

    ◎ 粤语:jin6
    ◎ 潮州话:hing7(hīng) [揭阳]hêng1(heng) [潮阳]hiang7(hiāng)

    宋本广韵

    zhuàng [zhuang]
    部首: 428
    笔画: 7
    五笔: UD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MIK
    四角: 331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爿( pán)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2)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状,犬形也。——《说文》

    且曰献状。——《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

    凡铸金之状。——《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

    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聊斋志异》

    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郦道元《水经注》

    若啸呼状。——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状类(形似);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

    (4) 情形;状况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史记·淮阴侯列传》

    欲死秦军状。——《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状语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巡抚状闻。——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巴陵胜状。——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自绘败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景状亦近。——蔡元培《图画》

    (5) 又如:现状;状容(形态);状候(情况;状态)

    (6) 聘任或奖励人员的证书 。如:奖状;委任状

    (7) 行状,记述死者事迹的一种文体,属于传记类

    敢以状私于执事。——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8) 又如:状略(行状的大略);状式(行状的格式)

    (9) 诉状

    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状头(原告人);状儿(状子;起诉书);告状;状呈(即状子);状告(递状控告)

    (11) 书信

    是以前状辄述鄙城,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

    (12) 容貌,面貌

    妾无状。——《汉书·东方朔传》。注:“形貌也。”

    不韦使 楚服相见,王后悦其状,高其智。——《战国策·秦策》

    (13) 礼貌 。常与“无”连用,“无状”即没有礼貌之意

    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 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史记·项羽本纪》

    动词

    (1) 陈述

    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庄子·德充符》

    再思此言,自状其短,观过知仁,亦足称也。——洪迈《容斋四笔》

    (2) 描绘

    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文心雕龙》

    (3) 又如:状物(描绘事物);状写描绘

    (4) 描摹

    遂以五可之容颜发肤,神情态度,口写而手状之。——《聊斋志异》

    英文翻译

    form; appearance; shape; official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