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王弼 注:“匕,所以载鼎实;鬯,香酒。奉宗庙之盛也。”后因代指宗庙祭祀。
南朝 陈 徐陵 《皇太子临辟雍颂》:“皇太子耀彼重离,光兹匕鬯,仪以天文,化成天下。” 唐 陈子昂 《大周受命颂》:“臣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皇帝嗣武,以主匕鬯,岂不宜乎!” 清 刘岩 《赠人》诗:“匕鬯苟不隳,何妨惊百里。”
泛指饮食用具。
清 曹寅 《闻静夫伤臂口占二诗慰之》之一:“偶然成缺陷,匕鬯改前持。”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代指宗庙祭祀。
引《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王弼注:“匕,所以载鼎实;鬯,香酒。奉宗庙之盛也。”
南朝陈徐陵《皇太子临辟雍颂》:“皇太子耀彼重离,光兹匕鬯,仪以天文,化成天下。”
唐陈子昂《大周受命颂》:“臣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皇帝嗣武,以主匕鬯,岂不宜乎!”
清刘岩《赠人》诗:“匕鬯苟不隳,何妨惊百里。”
⒉ 泛指饮食用具。
引清曹寅《闻静夫伤臂口占二诗慰之》之一:“偶然成缺陷,匕鬯改前持。”
匕鬯的国语词典
匕,勺子。鬯,秬麦酿的香酒。匕鬯指古祭祀宗庙时所用的器具。
匕鬯的网络释义
匕鬯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汤匙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勺子。按:一说“匕”象反人形,“妣”之初文)
(2) 古代的一种取食器具,长柄浅斗,形状像汤勺
先主方食,失匕箸。(箸:筷子)——《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3) 又如:比筋(羹匙与筷子)
(4) 匕首
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bi3 [海陆丰腔] bi3 [客英字典] bi3 [宝安腔] bi3 [客语拼音字汇] bi3 [台湾四县腔] bi3
◎ 潮州话:b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匕 | 卑履 | 幫 | 脂A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止 | 脂A | pi | pjiix/pi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器皿中盛酒形,中有小点,表示酒糟。本义:古代祭祀、宴饮用的香酒,用郁金草合黑黍酿成)
(2) 同本义
共介鬯。——《周礼·鬯人》
凡挚子鬯。——《礼记·曲礼》
(3) 也代指宗庙祭祀
荐鬯之夕。——《汉书·宣帝纪》
(4) 又如:鬯圭(古代礼器,玉制,酌鬯酒);鬯酒(用于祭祀的香酒)
(5) 通“韔”。弓袋
抑鬯弓忌。——《诗·郑风·大叔于田》
形容词
(1) 通“畅”。旺盛
草木鬯茂。——《汉书·郊祀志》
(2) 又如:鬯逐(生物生长舒肆旺盛)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ong3 zong3 [台湾四县腔] cong3 zong3 [宝安腔] cong3 [客英字典] chong3 [梅县腔] chong3
◎ 潮州话:胎央3(暢),tia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悵 | 丑亮 | 徹 | 陽開 | 去聲 | 漾 | 開口三等 | 宕 | 陽 | ţʰĭaŋ | thriangh/thian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