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燹

bīng xiǎn [ bing xian]
注音 ㄅ一ㄥ ㄒ一ㄢˇ

词语释义

战火焚毁破坏:连年兵燹,房屋田产都已毁尽。

词语解释

  1. 因战乱而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

    《宋史·神宗纪二》:“丁酉,詔: 岷州 界经 鬼章 兵燹者赐钱。”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端阳游赏》:“闻兵燹选俊豪, 文华 特命仗旌旄。”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 江苏 久遭兵燹,创痍呻吟,元气未復。” 郁达夫 《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你的故乡连年兵燹,房屋田产都已毁尽。”

引证解释

⒈ 因战乱而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

《宋史·神宗纪二》:“丁酉,詔:岷州界经鬼章兵燹者赐钱。”
明无名氏《鸣凤记·端阳游赏》:“闻兵燹选俊豪, 文华特命仗旌旄。”
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江苏久遭兵燹,创痍呻吟,元气未復。”
郁达夫《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你的故乡连年兵燹,房屋田产都已毁尽。”

兵燹的国语词典

因战乱所造成的焚烧、破坏。

兵燹的网络释义

兵燹

  • 兵燹是一个汉语词语,汉语拼音为bīng xiǎn,指的是因战乱而遭受焚烧破坏的灾祸。词语出自宋·张存《重刊埤雅序》:历世既久,悉毁于兵燹;间有遗编,多为世俗秘而藏之。在《宋史·神宗纪二》中也有记载:“丁酉,诏:岷州界经 鬼章 兵燹者赐钱。”
  • 兵燹造句

    永清观历经200余年,兵燹灾害,风雨剥蚀,殿宇濒临倾颓。
    虽有两宋间的兵燹,但从南宋孝宗朝开始,江汉平原继续开发的进程。
    自古以来,火灾兵燹,鼠啮蠹蚀、高温潮湿等因素一直威胁着书籍的安全。
    后有兵燹,这里的演武厅、将台、马道悉数被破坏,周围也变成了乱坟之地,颓垣败壁,片瓦无存,视若荒原,偶尔的士兵操练声会传达到数里之外。
    说者谓当兵燹之余,污菜遍野,版籍荡然,人民死亡,赤地千里。
    颇为遗憾的是,晚清以降这里屡遭兵燹,导致市廛盛况一落千丈,灵秀景观面目俱非。
    张角创立太平道蛊惑人心,祸乱朝纲是‘表’;而百姓贫苦,民不聊生则是‘里’,一旦表里相合则八方动荡,兵燹连天。
    大众意识呈现不可控的法西斯化,克里米亚半岛分离了出去,顿巴斯兵燹不断、事实上独立。
    另一方面,更多的普通民众,为了躲避战乱,免受兵燹之苦,在地方士绅的带领下,纷纷组织团练,以此保卫桑梓。
    然几经兵燹,树木古迹几乎毁坏殆尽。
    “恭王对以兵燹之后,疮痍未复,视乾隆时之民康物阜,不啻天渊之别。
    清初流民潮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即地主阶级兼并土地、灾荒饥馑与兵燹。
    一粟庵,在蜀冈司徒庙山麓,本高邮龙珠寺下院,庵后有平阳法嗣森鉴上人骨塔,兵燹后庵圮,仅余门,石碑亦无存。
    传闻广济寺设局驻员,发给凭照川资,因历年久远,槐树无存,寺亦毁于兵燹。

    汉字详情

    bīng [bing]
    部首: 201
    笔画: 7
    五笔: RGW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MC
    四角: 728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 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2) 同本义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楯、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兵者,凶器也。——《国语·越语》

    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兵者,国之爪也。——《墨子·七患》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汉· 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动刀兵;坚甲利兵;兵革(兵器甲胄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兵解(古代方士以为学道者死于兵刃,供兵刃解脱躯壳以成仙,称为兵解);兵戈(干戈。借以指战争)

    (4) 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於胜败哉?——《列子·虚实》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四》

    举兵伐徐,遂灭之。——《韩非子·五蠹》

    赵亦盛设兵待 秦, 秦不敢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兵果败。—— 汉· 刘向《列女传》

    (5) 如:兵柄(军权);兵备道(明代的官名。分巡道的首长,兼管军务,负责管区内的治安);兵房(县衙中六房之一,掌兵事);兵马制置(即制置使。唐大中五年始置,负责边防军务。宋初不常设,后为对金作战,设置渐多)

    (6) 士卒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资治通鉴》

    瑜得精兵五万。——《资治通鉴》

    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 晋兵。——《资治通鉴》

    (7) 又如:雄兵百万;草木皆兵;当兵;兵来将敌水来土堰(不管对方使用何种策略,都自有对付的办法)

    (8) 军事;武力;战争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计篇》

    夫兵,犹火也。——《左传·隐公四年》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记·礼运》

    (9) 又如:兵交(交战);兵端(战争的发端);兵燹(因战火引起的焚烧毁坏);兵栏(军营周围的栅栏);兵纪(军事要事);兵冲(军事要冲)

    (10) 用兵策略,战略

    故士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故兵无常势。——《孙子·虚实》

    (11) 牌戏名

    (12) 国际象棋16个棋子中价值最小的棋子

    (13) 中国象棋中红方的价值最小的五个棋子之一——蓝方相应的为“卒”

    动词

    (1) 用兵器攻击,刺杀

    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

    (2) 又如:兵诛(用兵器诛杀)

    (3) 伤害

    反以自兵。——《吕氏春秋·侈乐》

    (4) 又如:兵荒(战争造成的饥荒及其他灾祸);兵寇(乱兵或乱兵的侵扰)

    英文翻译

    soldier, troops

    方言集汇

    ◎ 粤语:bi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in1 [客英字典] bin1 [海陆丰腔] bin1 [梅县腔] bin1 [陆丰腔] bin1 [客语拼音字汇] bin1 [宝安腔] bin1 [沙头角腔] bin1 [东莞腔] bin1
    ◎ 潮州话:bian1 (pi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明庚三開平聲開口三等pĭɐŋpieng/pyang
    xiǎn [xian]
    部首: 414
    笔画: 18
    五笔: EEOU
    五行:
    仓颉: MOF
    四角: 11809

    详细解释

    (1) 野火

    燹,野火也。——《玉篇》

    (2) 又如:兵燹(因战争所遭受的焚烧破坏)

    (3) 后专指兵火、战火

    先圣旧宅,近日亦遭兵燹之厄,可叹也夫!——宋· 庄季裕《鸡肋篇》

    历世既久,悉毁于兵燹;间有遗编,多为世俗秘而藏之。——宋· 张存《重刊

    埤雅序》

    久闻离乱今始见,烟火高低变烽燹。——明· 高启《次韵杨孟戴早春见寄》

    动词

    焚烧

    及闻蕙棺被燹,顿违共穴之情。——《红楼梦》

    英文翻译

    fire; wild fires

    方言集汇

    ◎ 粤语:sin2
    ◎ 客家话:[梅县腔] sien3 [台湾四县腔] sien3 [客英字典] sien3 [海陆丰腔] sien3 [宝安腔] se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七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蘇典先開上聲開口四等siensenx/s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