傧尸

bīn shī [ bin shi]
繁体 儐尸
注音 ㄅ一ㄣ ㄕ

词语释义

古代祭祀时引导尸谓之傧尸。尸,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

词语解释

  1. 古代祭祀时引导尸谓之儐尸。尸,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

    《仪礼·有司》“主人出迎尸,宗人摈” 唐 贾公彦 疏:“祝不与儐尸,故使宗人为摈也。”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士丧礼朔月奠无笾》:“少牢有儐尸不儐尸之异。正篇所陈室中事尸之礼,祭毕仍儐尸於堂。”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祭祀时引导尸谓之儐尸。尸,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

《仪礼·有司》“主人出迎尸,宗人摈” 唐贾公彦疏:“祝不与儐尸,故使宗人为摈也。”
清夏炘《学礼管释·释士丧礼朔月奠无笾》:“少牢有儐尸不儐尸之异。正篇所陈室中事尸之礼,祭毕仍儐尸於堂。”

傧尸的网络释义

傧尸

  • 傧尸,读音为bīn shī ㄅㄧㄣ ㄕㄧ,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古代祭祀时引导尸。
  • 汉字详情

    bīn [bin]
    部首: 221
    笔画: 12
    五笔: WPRW
    五行:
    吉凶:
    仓颉: OJOC
    四角: 2328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宾声。本义:接引客人)

    (2) 同本义

    傧,导也。——《说文》

    (3) 字亦作擯。注:“出接宾曰摈。”

    摈者,请期。——《仪礼·士冠礼》。注:“在主人曰摈,在客曰介。”

    卿为上摈,大夫为承摈,士为绍摈。——《仪礼·聘礼》

    若有祭祀、宾客、丧纪,则摈。——《周礼·天官·内小臣》

    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周礼·秋官·司仪》。注:“出接宾曰摈,入诏礼曰相。”

    (4) 又如:傧士(引导初为士者进见于王);傧相(迎宾称傧,赞礼称相)

    (5) 陈列,摆

    傧尔笾豆。——《诗·小雅·常棣》

    (6) 通“摈”。排斥,抛弃

    傧厥亲。——《逸周书》

    诸儒生相与排傧,不容于齐。——《汉书·主父偃传》

    (7) 通“宾”。尊敬

    山川,所以傧鬼神也。——《礼记·礼运》

    名词

    (1) 迎接客人的人

    其摈于天子也。——《礼记·曲礼下》。疏:“摈,谓天子接宾客之人也。”

    桓公令傧者延而上。——《管子·小问》

    傧者以告列子。——《庄子·列御寇》

    (2) 又如:傧相(婚礼中陪伴新郎新娘的男子和女子) 摈

    英文翻译

    entertain guests

    方言集汇

    ◎ 粤语:ban3
    ◎ 潮州话:波因1 [揭阳、潮阳]波嫣1(宾),bing1(ping) [揭阳、潮阳]biang1(piang)

    宋本广韵

    shī [shi]
    部首: 327
    笔画: 3
    五笔: NNGT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S
    四角: 772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屍像卧着的人形。本义: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2) 同本义

    尸,神像也。象卧之形。——《说文》。按,凭几曰卧。

    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诗·小雅·楚茨》

    祝延尸。——《仪礼·士虞礼》。注:“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又,男,男尸;女,女尸,必使异姓,不使贱者。”

    孙可以为王父尸。——《礼记·曲礼》

    尸,所祭者之孙也。祖之尸则主人乃宗子。祢之尸则主人乃父道。——《仪礼·特牲礼》注

    (3) 神主牌,以木为之

    载尸集战何所急。——《楚辞·天问》

    (4) 又如:载尸以行(载着神主牌而行)

    (5) 姓

    动词

    (1) 陈尸示众,陈列

    尸,陈也。——《说文》

    有母之尸饔。——《诗·小雅·祈父》

    尸之为言失也,陈也,失气亡陈,形体独陈。——《白虎通·崩薨》

    楚武王刑尸。——《左传·庄公四年》

    夫却昭子…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国语·晋语》

    (2) 又如:尸谏(陈尸以谏)

    (3) 立神像或神主

    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庄子》

    (4) 担任;承担

    康王既尸天子,遂诰诸侯,作《康王之诰》。——《书·康王之诰序》

    (5) 执掌,主持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诗·召南·采蘋》

    (6) 又如:尸盟(主持盟会);尸祭(主祭)

    (7) 在其位而无所作为

    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庄子·逍遥游》

    (8) 又如:尸位旷职(占据职位而不做事);尸玩(玩忽职守);尸素(居位食禄而不尽职);尸禄素餐(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尸职(尸位,失职);尸居(安居而无为)

    (9) 列阵

    四年春天三月,楚武王荆尸。——《左传·宣公十二年》

    名词

    (1) 尸体

    屍,终主也。从尸,从死。——《说文》。按,从死,尸声。许误也。

    以其屍与之。——《史记·周公世家》

    在床曰尸。——《礼记·曲礼》

    魂去尸长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验尸;五马分尸;尸灵(尸首;灵柩);尸格(尸单。验尸单);尸以祝之(立尸而祝祷之,表示崇敬);尸皮子(尸皮。对衣服的贬称);尸灵横骨(方言。尸体);借尸还魂;尸车(载尸柩的车子);尸身(尸体);尸丧(尸体失落);尸葬(埋葬尸体)

    英文翻译

    corpse; to impersonate the dead; to preside; KangXi radical 44

    方言集汇

    ◎ 粤语:s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i1 [客语拼音字汇] si1 [梅县腔] she1 [台湾四县腔] sii1 [海陆丰腔] shi1 [陆丰腔] shi1 [东莞腔] si1 [宝安腔] si1
    ◎ 潮州话:s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式之脂A開平聲開口三等脂Asjii/sjiɕ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