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人物
1. 小说或戏剧中被描写的人。
2. 被认为有突出或显著特性的人。
3. 讲话者;提警告、提要求、鼓励或发命令的人。
4. 有才能之人。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1)在某方面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特点的人:英雄~。(2)文学和艺术作品中所描写的人。(3)以人物为题材的中国画。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引用解释
1.人与物。《庄子·庚桑楚》:“夫至人者,相与交食乎地而交乐乎天,不以人物利害相攖,不相与为怪,不相与为谋,不相与为事,翛然而往,侗然而来。” 成玄英 疏:“夫至人虚心顺世,与物同波。”《隋书·律历志上》:“自夫有天地焉,有人物焉。” 明 张纶 《林泉随笔》:“言天地人物之理,固不随一人而存没也。”
词语造句
1、这个故事里的人物都是假想的。
2、作者在其故事中刻画了许多人物。
3、这个电影中所有的人物都取之于生活。
4、仅有一个人物耸立在我的记忆里。
5、他是伊朗的权威人物,我们必须跟他打交道。
6、并且,我喜欢编制接口,因为它们就是我的人物彼此之间所做的事情。
7、不管谁能认出他们,真实的人物出现在里面。
8、“他说到我对这个人物思考得太多了”她回忆说。
9、当你回顾全球最顶尖人物的一生之后,你会发现他们都曾经为世界创造过某些价值。
10、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宗教人物。
11、每篇会话中的人物在什么地方?
12、从她所熟悉的人物的生命中,甚至从整部电影里。
13、这就好比洛克的对应人物是笛卡尔一样,他强调自然科学的目的不是获得必然性,那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应该在可能性方面多做努力。
14、这篇文章中只列举公众人物的第二个原因是,就像我在这个系列的第一篇里提到的一样,我的观点很大程度上是个局外人的观点。
15、他还补充说:“这正是那些顶级人物想要的那种奢侈。”
16、在你的故事或场景中使用象征或暗喻,并且让你的人物谈论它。
17、虽然书中的人物都是虚构的,他还是非常喜欢他们。
18、我们都害怕不赞同或者惩罚,但是这个虚拟的世界没有警察或者权威人物。
19、中段需要解释主要人物的目标,以及他们需要做什么来完成这个目标。
20、人物在穿越历史期间的经历变化非常大。
21、这也就是为什么拍一些关于现实人物的电影对我来说如此重要的原因。
22、正如影片中的一位人物所说,“无知就是幸福。”重要的是,如果真相是未知的,或者你深信你了解真相,还有什么要询问或担心的呢?
23、他会是个悲剧人物,如果他的困境不是那么普遍的话,就是一个人的失乐园。
24、其中绝大部分人认为都市传奇必须是一个有人物有情节的故事。
25、我们的人生与这些虚构人物是一样的。
引证解释
⒈ 人与物。
引《庄子·庚桑楚》:“夫至人者,相与交食乎地而交乐乎天,不以人物利害相攖,不相与为怪,不相与为谋,不相与为事,翛然而往,侗然而来。”
成玄英疏:“夫至人虚心顺世,与物同波。”
《隋书·律历志上》:“自夫有天地焉,有人物焉。”
明张纶《林泉随笔》:“言天地人物之理,固不随一人而存没也。”
⒉ 指人与财物、财富。
引《后汉书·段颎传》:“今先零杂种,累以反覆,攻没县邑,剽略人物,发冢露尸,祸及生死,上天震怒,假手行诛。”
宋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宋兴百三十年,四方无虞,人物岁滋。”
⒊ 特指人与其他动物。
引康有为《大同书》己部第一章:“若物类无此爱质,则人物之生不育,而万类灭絶久矣。故生生之道,爱类之理,乃一切人物之祖也。”
⒋ 指人。
引《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远则袭阴阳之自然,近则本人物之至情。”
李善注:“《汉书》晁错对策曰:‘计安天下,莫不本於人情也。’”
《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主人家道:‘长官语音,不像江南人物。’ 王臣道:‘实不相瞒,在下原是京师人氏。’”
沙汀《航线》:“从房仓里和统仓里挤出各色各样随意装束着的人物,好象发生了火警。”
⒌ 他人。
引《东观汉记·第五伦传》:“伦免官归田里,不交通人物,躬与奴共发棘田种麦。”
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口不及人之非,不説人之私……未尝论评人物之优劣。”
《南史·傅縡传》:“负才使气,陵侮人物,朝士多衔之。”
⒍ 指才能杰出或声望卓著、有地位的人。
引《后汉书·许劭传》:“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
唐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舅氏多人物,无慙困翮垂。”
赵彦材注:“舅氏之家多有人材,必应如上所言騫腾富贵之事也。”
宋范成大《送通守林彦强寺丞还朝》诗:“地灵境秀有人物, 新安府丞今第一。”
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第一章:“其人未出现以前与既出现以后,而社会之面目为之一变,若是者庶可谓之人物也已。”
沈从文《萧萧》:“祖父是当地一个人物。”
⒎ 指人的品格、才干。
引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贞元中, 杨氏、穆氏兄弟人物气概不相上下。”
唐白居易《唐故通议大夫和州刺史吴郡张公神道碑铭序》:“或以人物著,或以閽阀称。”
⒏ 指人的外貌。
引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卢虽人物甚陋,观其文章有首尾,斯人也,以是卜之,他日必为大用乎?”
《水浒传》第五七回:“众人看徐寧时,果然一表好人物:六尺五六长身体,团团的一个白脸,三牙细黑髭髯,十分腰细膀阔。”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却见是一个中年婆娘,人物也倒生得乾浄。”
清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肃宗谓李揆曰:‘卿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信朝廷羽仪乎?’故时称三絶。”
田汉《获虎之夜》:“陈家起先嫌我们猎户出身,后来看得你人物还不错,才应允了。”
⒐ 指人的志趣情性。
引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诗》:“高秀实茂华,人物高远,有出尘之资。”
⒑ 特指在某方面有代表性的人。
引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短短的一天时间,她简直把他看作理想中的英雄人物。”
⒒ 指辨别评述人的流品。
引《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其在君乎” 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续汉书》:“玄(桥玄 )字公祖,严明有才略,长於人物。”
⒓ 指以人物为题材的中国画。
引宋苏轼《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诗:“丹青久衰工不蓺,人物尤难到今世。”
⒔ 文学作品和艺术品中的人物形象。
引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西洋画》:“西洋所製玻瓈等器,多奇巧,曾见其所画人物,视之初不辨头目手足,以镜照之,即眉目宛然姣好。”
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作官须明公罪私罪》:“门前有一大池,冬日涸水,取鱼于池底,起得四五寸土偶万计,人马戈甲,雕鏤精絶,儼然如生……然水中之土何以能结成人物,岂亦化工为之耶?”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在前面》:“只想把这个阶段的土改工作的过程写出来……人物不要太概念化就行了。”
人物的国语词典
人和物。
人物的网络释义
人物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栏目)
人物 (汉语词语)
人物的翻译
人物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代词
(1) 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形容词
人为,人造成的 。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gin2 [沙头角腔] gnin2 [客英字典] ngin2 [海陆丰腔] ngi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n1 ngin2 [东莞腔] ngin2 [宝安腔] ngin2 [台湾四县腔] ngin2 [陆丰腔] gnin3
◎ 潮州话:nang5 (nâng) ring5 (jîng)[揭阳]rên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仁 | 如鄰 | 日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眞A | 臻 | njin/ri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2) 同本义
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说文》
物以群分。——《礼记·乐记》
四时之散精为物。——《淮南子·天文》
物也者,大共名也。——《荀子·正名》
九曰物贡。——《周礼·太宰》
(3) 又如:物品(各种财货、物件);物母(万物的本源);物曲(物的性能);物如(事物的本源);物序(事物的规律);物祖(万物之祖);物际(事物的界限);物恺(愿各物安乐);物灵(万物之灵);物用(百物器用)
(4) 物件,东西
庞然大物。——唐· 柳宗元《三戒》
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一物无所持。——明· 魏禧《大铁椎传》
夺其物。
(5) 又如:物外(有形事物之外);物变(事物变化);物隐(事物的隐秘);物端(东西,物品);物诱(为外物所引诱);物势(事物的趋势、态势);物惑(外物的诱惑);物则(事物的法则);物像(样子)
(6) 事;事情
有物有则。——《诗·大雅·烝民》。传:“事也。”
(7) 又如:物务(事务);物事(事情);物格(事理得到穷究)
(8) 社会,外界环境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9) 又如:物外人(尘世以外的人);物道(世道);物运(世运);物外交(超世脱俗的交谊)
(10) 杂色牛
三十维物,尔牲则具。——《诗·小雅·无羊》。毛传:“异毛色者三十也。”
(11) 杂色的旗
杂帛为物,以杂色缀其边为燕尾,将帅所建,象物杂色也。——《释名》
司常掌九旗之物品,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旃龙为旂,通帛为旃,杂帛为物…。——《周礼》
(12) 牲畜的种类、 品级
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驽马一物。——《周礼》
(13) 又如:物类(同类,物的同类;种类);物汇(物类)
(14) 颜色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15) 又如:物采(色彩)
(16) 哲学用语。物质,与“心”相对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赤壁赋》
(17) 又如:唯物论;物气(物质性的妖气);物观(客观)
(18) 物产
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促织》
(19) 又如:物图(物产分布图);物殷俗阜(物产丰盛,风俗淳厚);物阜民康(物产丰富,人民安康);物阜(物产丰盛)
(20) 他人;众人
损己以利物。——唐·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21) 又如:物听(众人的言论);物意(众人的心意);物师(众人的师表);物鬼(人鬼);物迹(人迹);物轨(众人的榜样);物宗(众人所景仰的人);物和(人和);物物(人对于万物的役使、支配);物忌(众人忌惮或忌妒);物心(人心);物望(人望;众望)
(22) 景物 。如:物华(自然景物);物是人非(景物依然,人事已非);物景(景物)
(23) 财富,财物;特指不动产 。如:物业(家业;家产);公物
(24) 物品。某一有形物品 。如:物帛(物品财帛);物殉(用物品殉葬)
(25) 神灵
辑江淮物,会大海气,以合 泰山。——《汉书》
(26) 标记,记号
叔孙氏之甲有物,吾未敢以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动词
(1) 选择
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周礼》
(2) 观察
物土方,议远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wut8 [东莞腔] wut8 [海陆丰腔] wut8 [梅县腔] wut8 [沙头角腔] wut8 [宝安腔] wut8 [台湾四县腔] wut8 [客语拼音字汇] vud6 [客英字典] vut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物 | 文弗 | 明 | 物 | 入聲 | 物 | 合口三等 | 臻 | 文 | mĭuət | myot/miu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