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大老虎落马

zhèng jiān huì dà lǎo hǔ luò mǎ [zheng jian hui da lao hu luo ma]
国学 楚辞

词语释义

中纪委网站昨晚挂出一则消息——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接受组织调查。这一消息再度让资本市场大跌眼镜。这也是本轮中国证券市场史上最强的监管风暴中,截至目前被调查的最重量级人物。就在半个多月前,坊间还盛传张育军或将赴央行担任副行长。

词语解释

最近几天,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信息量有点大,前脚关于国内最大券商中信证券多位高管遭调查的消息还没消化,眼下,打虎打到了证监会头上。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昨晚公布,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这也是到目前为止,本轮证券市场爆发的监管风暴中,涉及的最重量级人物。

证监会大老虎落马

反应 业内炸开了锅

股市动荡后,大家都说得很少。也许在有意无意间,人人都在等一个结果。

千股涨停之后三个小时,下午18:50,中纪委官网发出消息,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

不出预料地,这条新闻瞬间刷爆朋友圈。

对于此次张育军被调查,无论是网上的评论还是行业人士的微信圈,简直是炸开了锅。张育军身边的工作人员多数表示惋惜,称其奋斗了一生至此戛然而止。一些人对他的评价是,在张育军身上,学者气似乎大过官气。

有网友评论道:花半辈子的积蓄,看了一部无间道4的现实版电影。还有网友编了一句顺口溜:千股刚涨停,证监会主席助理就落马。

这条消息堪称意外。

就在八月,还有报道不断明示暗示,张育军正欲赴央行就任副行长职位,其时,张育军已经在证监会系统内部走诸如离职审计等流程了,并把这种调动称为“正常人事交流”。这样的消息,已经传了两个月。

就像有些人国考笔试面试都过了最终却倒在体检一关一样,张育军也没有等到调任的那一刻。

他是深耕细作的典型内行+专家。

被调查前,52岁的张育军,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助理、党委委员。其职业生涯,均在证券系统内度过。他曾执掌深交所8年时间,在任上筹建起创业板,随后转任上交所总经理。对证券业的各个业务条线,张育军都很熟悉,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执掌过上海+深圳两大证交所帅印的官员。

同时,他还有北大经济学博士、人大法学博士的学位,著作等身,被券商圈内人士加以“学者风范”等标签。在证监会主席助理任上,他曾不断督促券商关注创新业务,推动基金业务创新,多次召集券商高管学习互联网企业。在其引导下,互联网证券专业委员会在2015年3月成立,被外界目为“创新型官员”。

同时,在巨幅震荡的A股救市行动中,张育军也是主导。他多次召集券商、基金等业内高管研究救市策略,做事雷厉风行。

在张育军落马前一天,证监会还发生了人事更迭。周小川的秘书、原国家外管局副局长李超调任证监会副主席,接替到年龄的原证监会排名第一的副主席庄心一。

就在昨天,中信证券总经理程博明、运营管理部负责人于新力、信息技术中心副经理汪锦岭等人因涉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被公安机关依法要求接受调查;而仅半个月前,还有包括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徐刚、金融市场管委会主任刘威等在内的4名中信证券高管,因涉嫌内幕交易被采取强制措施,并已交代相关犯罪事实。

张育军和程博明曾是师兄弟,二人都在五道口金融学院学习过。这个现在隶属于清华的学院,以前是央行的研究生部,里面群星璀璨。

或受程博明牵连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张育军遭调查的前一天,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总经理程博明、经纪业务发展与管理委员会运营管理部负责人于新利和信息技术中心汪锦岭等人,因涉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被公安机关依法要求接受调查。

在金融投资圈的几大派系里,张育军与程博明同属一大派系。两人均来自五道口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且两人均师从第一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

在投资界,五道口派系声名远扬,无人不知,毕业生几乎遍及投资界。如今,这一曾经被引以为傲的派系由于两位重量级人物相继遭到调查而蒙羞。

也正因为这层关系,市场分析认为,此次张育军遭调查不排除是受到程博明的牵连。

延展

■人物

曾接连执掌沪深两大交易所

张育军,1963年5月生于四川,自称“四川的小个子”。

翻看张育军的个人简历,作为北大经济学博士、人大法学双料博士的张育军一路走来平步青云。他是到目前为止证券系统当中唯一一位先后执掌过沪深两大交易所要职的关键人物。其接连担任深圳、上海两地证交所总经理的履历在中国证券市场可谓前无古人。

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张育军1995年5月任中国证监会办公室副主任,随后便一路高升。同年10月即调任深交所,任深交所副总经理。两年之后的1997年11月再度回归证监会,任证监会副秘书长;2000年8月,重新回到深交所,职务升至兼任深交所总经理。2008年2月任上交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据知情人士透露,张育军在主政上交所期间,一改前期的稳健和低调的作风,大力倡导创新,强调要提升上交所服务能力和辐射力,让各类机构都能进入到交易所市场,要进一步完善询价机构的监管制度,进一步加强对保荐机构以及投资人的诚信记录的工作等。

在完成了沪深交易所的两连跳之后,张育军又于2012年8月重回证监会,任证监会党委委员。2012年9月升任证监会主席助理,主管机构。他曾大力提倡创新,因此也招来一些市场人士不同的意见。张育军重回证监会任职后的表现也属雷厉风行。其任职期间提出的资管业务的“八条底线”,强调不得有非公平交易、利益输送、老鼠仓等损害客户利益行为,不得有商业贿赂等行为的讲话犹在耳畔。

■最后露面

参加“一带一路”资本市场发展研讨会

有券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听到此消息不敢相信,张育军半个多月前的一次公开亮相还历历在目。

股灾过后,张育军曾表示,大家要深刻反思、认真总结。其中,交易所要从交易制度、停复牌制度等进行反思,结算公司要从账户管理、结算等进行反思,协会也要反思自律管理如何等。

公开信息显示,张育军最近一次公开亮相并发表讲话是在8月19日“一带一路”资本市场发展研讨会上。当时有国内50家证券公司代表及新疆发展商会80多家会员参会。

张育军在会上要求证券和期货机构,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关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加强自身在资本市场战略和责任意识,在企业战略、资本战略、人才战略和国际战略上有效接轨,建议做好战略布局、战略合作、战略投资和战略安全等资本战略,在资本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

■部分言论

8月7日 提稳定股市八点要求

在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维稳工作座谈会上,张育军提出稳定股市八点要求。

在证券公司座谈会上,张育军强调:一是要进一步加强融资融券业务管理,防范融资融券业务风险。二是要加快推进信息系统外部接入管理,切实遏制非法证券活动。三是要加强结构化偏股型资管产品的管理,降低杠杆风险,不得为场外配资和伞形信托提供资金和便利。四是要加强程序化交易和客户管理,严禁利用程序化交易恶意做空。

在基金公司座谈会上,张育军指出,一是要积极配合监管机构做好维护市场稳定的具体工作;二是继续认真做好赎回应对和流动性风险防范工作;三是抓好专户业务杠杆和配资风险的防控;四是抓好分级基金和创业板投资的风险防控工作。

6月18日 证监会将大力推进资管业发展

张育军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夏季论坛上说,当前我国资产管理业面临全新形势,有诸多挑战,监管层将大力推进资管行业发展,努力营造有利于资产管理行业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资产管理机构要抓住历史机遇。

4月16日 两融业务运行良好风险可测可控

在两融业务情况通报会上,张育军指出,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开展五年来,规模发展迅速,运行良好,风险总体可测可控。他还对券商的两融业务发展提出了7项要求,其中一项便是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场外股票配资、伞形信托等活动,不得为场外股票配资、伞形信托提供数据端口等服务或便利。

□金融监管落马官员盘点

此前被带走调查人员

8月25日,中信证券8人涉嫌违法从事证券交易活动,被公安机关要求协助调查。包括: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徐刚、中信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葛小波和刘威、中信证券权益投资部行政负责人许骏、证券金融业务线行政负责人房庆利、中信证券金融业务线的姚杰、中信另类投资部的汪定国以及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梁钧。

9月15日,中信证券二把手总经理程博明、运营管理部负责人于新力、信息技术中心副经理汪锦岭等人因涉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被公安机关依法要求接受调查。

证监会系统落马官员

2015年8月25日,证监会发行部三处处长刘书帆及原证监会处罚委主任欧阳健生涉嫌内幕交易、伪造公文印章,被公安机关要求协助调查。

2015年6月20日,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处长李志玲因配偶违规买卖股票,受到行政开除处分。同时,因涉嫌职务犯罪,李志玲已被移送司法机关。

2014年12月,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局长李量涉嫌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彼时李量任职投保局局长不过一年时间,在他过去的证券监管职业生涯中,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工作标签是发行审核。

2014年7月31日,中国证监会山西监管局原副巡视员(正处级)贾岷岫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立案调查。

汉字详情

zhèng [zheng]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GHG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IVMYM
四角: 31711

详细解释

动词

(1) 谏正

证,谏也。从言,正声。——《说文》

士尉以证靖郭君, 靖郭君不听。——《战国策·齐策》。 高诱注:“证,谏也。”

(2) 又如:证谏(直言规劝)

名词

(1) 通“症”。病症

然后先生之言,为思陵对证之药也。—— 清· 黄宗羲《子刘子行状》

(2) 假借为“徵”。今亦用为證验字。证据

索证正不在远。——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动词

(1) (形声。从言,正声。繁体为“登”声。本义:告发)

(2) 同本义

證,告也。从言,登声。——《说文》

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论语·子路》

(3) 又如:证父(告发父亲)

(4) 谏诤。 直爽地说出人的过错,劝人改正

愎过自用,不可证移。——《吕氏春秋·巫徒》

(5) 验证;证实

所以證之而不远。——《楚辞·惜诵》。注:“验也。”

而胗独证据其事。——《后汉书·缪肜传》

援古证今。——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 证占(验证);证验(验证);证类(以同类事物作证);证审(验证审察);证察(考证审察)

(7) 佛教用语。参悟,修行得道

禅师后证果,居于林虑山。—— 唐· 张鷟《朝野佥载》

(8) 又如:证果(修得妙道);证圣(证入圣果);证悟(修行得道);证业(证悟业果)

名词

(1) 证据,凭据

慎用六證。——《大戴礼记·文王官人》

罪无申证,狱不讯鞫。——《后汉书》

(2) 又如:证明师(起到证据作用的人或物);证左(指当时在现场亲知亲见其事,可以证明实际情形的人)

(3) 证件;证书 。如:工作证;身分证;出生证;健康证

英文翻译

prove, confirm, verify; proof

方言集汇

◎ 粤语:zing3

宋本广韵

jiān,jiàn [jian]
部首: 510
笔画: 10
五笔: JTYL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LIBT
四角: 28102

详细解释

jiān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个人睁大眼睛在往下看(臣,竖目),右边是个器皿。金文又在器皿上加一小横,表示器中有水。古人以水为镜,“监”就是一个人弯着腰,睁大眼睛,从器皿的水中照看自己的面影。本义:监督,察看督促)

(2) 同本义

監,临下也。——《说文》

立其监。——《周礼·太宰》。注:“谓公侯伯子男各监一国。”

何用不监。——《诗·小雅·节南山》

监,察也。——《方言十二》

使监谤者。——《国语·周语》。注:“察也。”

以监其上下之所好。”

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 荥阳。——《史记·陈涉世家》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国语·周语上》

夷门监者。——《史记·魏公子列传》

刚毅监斩。——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监临(自上而下地监督视察);监修(监督编修);监觑(查看);监解(明察,分辨)

(4) 掌管;主管 。如:监院(监管寺院的僧人);监主(监临主守的官员;主管监狱的官员);监事(指企业或事业组织中担任监察工作的领导成员);监帅(监督军务的主将)

(5) 古代指太子或元老重臣代掌朝政 。如:监国 (君主因故不能亲政,由近臣代行职务)

(6) 监禁;关押 。如:监候(监禁起来候审;或判死罪后缓刑,关起来等候秋审复核);监追(监禁起来严令限期完成);监系(亦作“监计”。关押,囚禁)

(7) 统领,率领

迪将其后,监我士师工。——《书·洛诰》

(8) 又如:监御(统领);监统(监督统理)

名词

(1) 牢狱

监五室。——清· 方苞《狱中杂记》

监外板屋。

(2) 又如:监铺(临时拘留所);监仓(监狱);监规(监狱的规章制度);监比(坐监追征)

(3) 监督、指导或劝告的人

命四监大合百县之秩刍。——《礼记·月令》。注:“山林川泽之官。”

(4) 又如:学监(清末在中等以上学堂设立的学官)

(5) 指诸候

乃施典于邦国,而建其牧,立其监。——《周礼·太宰》

(6) 另见 jiàn

jiàn

动词

(1) 通“鉴”

(2) 借鉴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书·召诰》

监观四方,求民之莫。——《诗·大雅·皇矣》

成汤监于夏桀,故主其心而慎治之。——《荀子·解蔽》

(3) 照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书·酒诰》

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昔有仍氏,生女发黑而甚美,光可监人。——《列女传·晋羊叔姬》

(4) 另见 jiān

英文翻译

supervise, control, direct

方言集汇

◎ 粤语:gaam1 gaam3
◎ 潮州话:哥庵1 哥庵3 ,gam1(kam) gam3(kàm) [澄海]gang1(kang) gang3(kàng)

宋本广韵

huì,kuài [hui,kuai]
部首: 220
笔画: 6
五笔: WFC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MMI
四角: 80732

详细解释

huì

动词

(1) (会意。古文从合,从彡。按彡亦众多意。本义:会合)

(2) 同本义

会,合也。——《说文》

会,聚也。——《广雅·释诂三》

会同有绛。——《诗·小雅·车攻》

会言近止。——《诗·唐风·杕杜》

会朝清明。——《诗·大雅·大明》

会诸其币。——《仪礼·聘礼》

以会天地之藏。——《礼记·月令·季秋》

然后天下会于一。——柳宗元《封建论》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会茶(一起喝茶);会酒(一起吃酒);会猎(原指会合打猎,又比喻会同作战);会衔(联名签署公文);会次(朝会停留的时刻)

(4) 晤见

时见曰会。——《周礼·太宗伯》

相见于卻地曰会。——《礼记·曲礼》

会者何,期辞也。——《公羊传·桓公十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天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与燕王会境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会于西河外渑池。

与秦王会 渑池。

与赵王会饮。

(5) 又如:会定(见到);会少离多(相会少,别离多);昨天我没有会着他

(6) 使协调一致;符合

音韵清畅,又深会女心。——梁· 吴均《续齐谐记》

(7) 能 。如:他会滑冰;他会读;他会弹钢琴

(8) 懂得 。如:他会英文;他会做思想工作

(9) 对…进行社交性看望 。如:会朋友

(10) 付 。如:会钞;会钱

(11) 领悟,领会 。如:会家(行家);会事(懂事,识趣);会得(理解);误会;心领神会;会心

(12) 应当;应须 。如:会须(当须,应当);会应(该当)

名词

(1) 器物的盖子

《礼经》:器之盖曰会,为其上下相合也。——《说文·会·段注》

敦启会。——《仪礼·士丧礼》

命佐食启会。——《仪礼·士虞礼》

(2) 业务、社交或其他性质的集会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来会计事。——《史记·陈涉世家》

乃罢会。——《资治通鉴》

(3) 又如:晚上有个全组会;开会;欢迎会;欢送会;会文(兼含观摩、竟赛、考试等多种功能的写作集会)

(4) 时机 。如:适逢其会

(5) 定期市集 。如:赶会;庙会

(6) 人物荟萃的地方,主要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 。如:会城(省城);省会;会垣(省城;都市)

(7) 为一定的目的而成立的团体或团体组织 。如:帮会;学会;耶稣会;董事会;理事会;同学会;同乡会;会同馆(明代接待各国使者的地方)

(8) 灾厄;厄运

百六有会,《过》、《剥》成灾。——《后汉书·董卓传赞》

(9) 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形式 。一般由发起人约集若干人,按期等量交款,首次由发起人使用,以后按议定或拈阄决定的顺序轮流使用

正在各书店里约了一个会,每店三两。——《儒林外史》

(10) 一小段时间 。如:一会儿;多会儿;这会儿;那会儿

(11) 中医经络穴位名

扁鹊乃使弟子 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12) 古代中国历法所用的单位,等于10800年

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计三百六十年,为一运;三十运计一万八百年,为一会;十二会计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邵雍《皇极经世书》

副词

(1) 必然,一定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古乐府《孔雀东南飞》

长风破浪会有时。——唐· 李白《行路难》

(2) 恰巧,正好

会天大雨。——《史记·陈涉世家》

会其怒。——《史记·项羽本纪》

会幸苑中。——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会雨大作,因留寺。——《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会宾客大宴。——《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表示范围。相当于“皆”、“都”

弦、匏、笙、簧,会守拊鼓。——《礼记》

(1) 相当于“与”、“同”、“和”

上遣侍郎马尔泰会 查郎河按治, 于义坐夺官。——《清史稿·刘于义传》

(2) 另见 kuài

kuài

动词

(1) (会意。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同本义

会,合也。——《说文》

会,岁计也。——《玉篇》

会,大计也。然则零性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孟子·万章下》正义

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日知录》卷二十四

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周礼·天官》

听出入以要会。——《周礼·小宰》。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

(2) 又如:会事(统计事务);会最(总计;汇总)

名词

(1) 缝隙 。如:会弁(一种束发的小型冠冤。上有缝,可饰以玉);漆其四会(即把盖子四周的缝隙用漆封上)

(2) 买卖居间人 。如:会任(指专事买通官府,保释罪犯,居间谋利的人)

(3) 会稽( kuàjī)。山地名,县名。在今浙江绍兴

(4) 姓

(5) 另见 huì

英文翻译

assemble, meet together; meeting

方言集汇

◎ 粤语:wui2 wui4 wui6
◎ 潮州话:huê6 guai3

宋本广韵

dà,dài [da,dai]
部首: 308
笔画: 3
五笔: DDD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
四角: 40800

详细解释

dài

名词

(1) 见“大夫”、“大王”

(2) 用同“代”。世代

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3) 另见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2)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词。——《说文》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大有。——《易》。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

大报天而主日也。——《礼记·郊特牲》。

其朝践用两大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大,古之瓦尊。”

而祭大山之邑也。——《谷梁传·桓公元年》

然后会于大庙。——《礼记·祭统》。注:“始祖庙也。”

大,小大也。——《广韵》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

古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韩非子·二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忽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一只大口袋;山上的大白楼;大浸(大水);大美(大功德,大功业);大蔡(大龟);大泉(大钱)

(4) 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汉乐府《孤儿行》

诸葛恢大女适太尉 庾亮儿。——《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大妇(长子之妻);大宗(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6) 重要,重大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愿牢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资治通鉴》

(7) 又如:大头脑(主脑;主旨);大八丈(大人物);大柄(大权);大趣(大旨;主要的旨趣)

(8) 德高望重的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王年小而位大。——《世说新语·排调》

利见大人。——《易·乾》

(9) 又如:大操(高尚的操守);大贤(才德超群的人)

(10) 超过一般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世说新语·贤缓》

(11) 学识渊博的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孟子·尽心上》

(12) 规模大

胡人大入塞。——《淮南子·人间训》

公子乃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3) 又如:大手术;大反攻

(14) 性质严重

欺君不忠,母病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世说新语·政事》

(15) 尊称对方的事物 。敬语。如:大作;尊姓大名

(16) 用在时令、时间或节日前表示强调。如:大白天;大清早;大喜的日子

副词

(1) 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大肆

约以连兵大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此臣所课大患也。——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大长志气;大吃一惊;大大增加;大办农业

(3) 很,太,非常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论语·雍也》

大谩,愿闻其要。——《庄子·天道》

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荀子·非十二子》

少年大骇。——《聊斋志异·促织》

门者答揖大喜奔出。——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如:不大好;不大舒服;大肯(非常愿意)

(4) 经常 ——加“不大”则表示不经常 。如:不大吃面;不大回家

(5) 前天或后天的前一天或后一天 。如:大前天;大后天

名词

(1) 大人

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世说新语·赏誉》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大小

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世说新语·尤悔》

(3) 〈方〉∶父亲 。如:俺大叫俺来上海看看你

(4) 〈方〉∶指伯父或叔父 。如:俺三大是个劳模

(5) 姓

动词

(1) 长大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世说新语·言语》

(2) 超过

亦无大大王。——《战国策·秦策二》

(3) 另见 dài

英文翻译

big, great, vast, large, high

方言集汇

◎ 粤语:daai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5 [海陆丰腔] tai5 [梅县腔] tai3 [台湾四县腔] tai5 [客英字典] tai5 [宝安腔] tai3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陆丰腔] tai6 tai5 [东莞腔] tai5
◎ 潮州话:dai6 dua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蓋泰開去聲開口一等dʰɑidad/day
部首: 334
笔画: 6
五笔: FTXB

英文翻译

old, aged; experienced
[hu]
部首: 608
笔画: 8
五笔: HAMV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PHN
四角: 212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 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如:蝇虎;蝎虎

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

(5) 姓

形容词

(1) 比喻威武勇猛 。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2) 比喻残酷凶暴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

动词

(1) 〈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2) 吓唬。也作“唬” 。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英文翻译

tiger; brave, fierc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3 [东莞腔] fu3 [沙头角腔] fu3 [陆丰腔] fu3 [台湾四县腔]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3 [梅县腔] fu3 [客英字典] fu3 [宝安腔] f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古上聲開口一等hox/xuuxu
là,lào,luō,luò [la,lao,luo]
部首: 301
笔画: 12
五笔: AITK
姓名学:
仓颉: TEHR
四角: 4416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丢了,漏掉 。如:丢三落四;这里落了两个字

(2) 忘了拿,没注意取 。如:我忙着出来,把票落在家里了

(3) 落后 。如:落下很远;落在后面

(4) 没有上,误 。如:落了一个星期的课

(5) 另见 lào;luō;luò

lào

名词

曲艺名。北方对“莲花落”的俗称。又泛指各种曲艺杂耍 。如:落子馆(演北方曲艺杂耍的场所)

动词

(1) 捞,赚

把东西开个花账儿,落他二三两银子。——《西游记》

(2) 又如:落褒贬(落下不是);落亏欠(欠下人情债)

(3) 脱落;退去 。如:落后(退色)

(4) 错失 。如:落枕(又名失枕。因睡觉时受寒或枕枕头的姿势不合适,以致脖子疼痛,转动不便)

(5) 倒,倒下 。如:落炕(方言。病得不能起床)

(6) 另见 là;luō;luò

luō

(1) ——“大大落落”( dàda-luōluō):方言。形容态度大方

(2) 另见 là;lào;luò

luò

动词

(1) (形声。从艸,洛声。本义:叶落,花落)

(2) 同本义

落,凡草曰零,木曰落。——《说文》

草木黄落。——《礼记·月令》

及荣华之未落兮。——《楚辞·离骚》

唯草木之零落兮。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卫风·氓》

人闲桂花落。——唐· 王维《鸟鸣涧》

落英缤纷。——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叶落树下。——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纷堕如落叶。——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落红(落花);落花媒人(不正当男女关系的撮合人);落英缤纷(落地零乱的样子);落木(落叶);落花时节(指暮春季节)

(4) 脱离;脱身 。如:落荒而走(逃离战场,奔向荒野)

(5) 泛指下落;下坠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

牙齿半落左耳聋。——杜甫《复阴》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其印自落。——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鸡鸣月落。——明· 魏禧《大铁椎传》

贼应声落。

(6) 又如:贼应声落;落土(指太阳或月亮下山);落山(指太阳下山);落羽(指受伤坠地的鸟);涨落;落生(射落生灵,即猎取鸟类);落帽(帽子为风吹落);落絮(落下的丝絮。比喻飘落的柳絮;比喻飘落的雪花);落潮(退潮);落雁沉魚(形容女子貌美所用之詞);落坐(坐下);落台(下台;了結);落地罩(可以坠到地面的帷幕)

(7) 掉进;掠?

不可落于敌人之手。——清· 全祖望《梅花岭記》

几落贼手死。——宋· 文天祥《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8) 又如:落局(落入骗局);落夜(入夜)

(9) 耽误;荒废

夫子阖行邪?无落吾事。——《庄子·天地》

(10) 又如:落索(萧索);落然(荒废的样子)

(11) 衰败

盛而不落者,未之有也。——《管子·宙合》

(12) 又如:落漠(落拓,潦倒);落羽(羽毛摧落。比喻失意);落薄(落魄;潦倒失意);落拓(落魄;穷困失意;放荡不羁);落膘(指牲畜变瘦)

(13) 除去;特指免去职务等 。如:落台(卸去公职)

(14) 止息;停留;亦指留下

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红楼梦》。又如:落市(歇市,停止营业);落草(停止);落夜(住宿,过夜)

(15) 遗留在后面 。如:落卷(没有录取的卷子);落名(考试落第);落脚货(剩下来的布头零碎)

(16) 归属 。如:落着(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落台(結束,告一段段)

(17) 得到

俺若是一心行正,落一个万古名扬。——《射柳捶丸》

(18) 又如:落不的(得不到);落来(得到某种结果);落定(成为定局);落保(担保)

(19) 克扣,中饱钱财 。如:落钞(经手银钱时私下克扣一小部分);落腰(收进腰包);落阁(中饱私囊;从中渔利);落钱(侵吞经手钱财)

(20) 古代宫室建成时举行祭礼

楚子成 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左传·昭公七年》

(21) 又如:落成

(22) 通“络”。羁勒,用网状物兜住

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庄子·秋水》

成玄英 疏:“牛鼻可穿,馬首可絡。”

(23) 中医的经络系統

原人血脉经落骨髓。——《汉书·艺文志》

形容词

(1) 衰败;零落;稀疏

家贫,宾客益落。——《史記》

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落解粥(极稀的粥);落然(冷落);落堕(零落);落驿(稀疏,零落)

名词

(1) 停留的地方 。如:落着(落著。下落,分晓);落点(指球着落的位置)

(2) 居处

矗不知几千万落。——唐· 杜枚《阿房宫赋》

(3) 又如:院落;部落;村落

量词

(1) 叠,摞 。如:公公拿着一落砖

(2) 另见 là;lào;luō

英文翻译

fall, drop; net income, surplus

方言集汇

◎ 粤语:laai6 lok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ok8 [陆丰腔] lok8 [海陆丰腔] lok8 lak8 lap7 lau5 [梅县腔] lok8 [台湾四县腔] lok8 lak8 lap7 lau5 [客英字典] lok8 [东莞腔] lok8 [宝安腔] lok8 [客语拼音字汇] lau4 log6
◎ 潮州话:lo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盧各鐸開入聲開口一等lɑklak
[ma]
部首: 320
笔画: 3
五笔: CNN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VSM
四角: 77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动词

(1)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形容词

大的。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英文翻译

horse;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87

方言集汇

◎ 粤语:maa5
◎ 潮州话:bhê2 maⁿ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