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

rén jiā [ren jia]
注音 ㄖㄣˊ ㄐ一ㄚ
词性 代词

词语释义

[ rén jiā ] :

指自己或某人以外的人;别人:~人家都不怕,就你怕|~是人,我也是人,我就学不会?

指某个人或某些人,意思跟“他”或“他们”相近:你把东西快给~送回去吧。

指“我”:原来是你呀,差点儿没把~吓死!

[ rén jia ] :

住户:这个村子有百十户~。

家庭:勤俭~。

指女子未来的丈夫家:她已经有了~儿了。

词语解释

  1. 他人之家。

    《国语·晋语二》:“ 里克 曰:‘弑君以为廉,长廉以骄心,因骄以制人家,吾不敢。’” 韦昭 注:“因骄以裁制人之父子,吾不敢为也。” 汉 王符 《潜夫论·释难》:“故大屋移倾,则下之人,不待告令,各争其柱之。仁者,兼护人家者,且自为也。”

  2. 民家,民宅。

    《史记·六国年表序》:“《诗》《书》所以復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 周室 ,以故灭。”《汉书·佞倖传·邓通》:“於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后汉书·献帝纪》:“己酉, 董卓 焚 洛阳 宫庙及人家。”《朱子语类》卷九十:“ 广西 贺州 有一人家,共一大门,门里有两廊,皆是子房,如学舍僧房。”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在这一点上,执政府颇象寻常的人家,而不象堂堂的‘执政府’了。”

  3. 住户。

    唐 杜牧 《山行》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宋 余靖 《晚至松门僧舍怀寄李太祝》诗:“蓼浦初闻雁,人家半在船。” 元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刘大白 《旧梦》诗:“小草,你妆饰了富贵人家底庭园,却受够了他们底芟夷和蹂躏。”

  4. 家庭。

    明 唐顺之 《凤阳等处灾伤疏》:“且 江 北人家素无积蓄。”《红楼梦》第七回:“倘或亲友知道了,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王法规矩都没有。”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人家不象个人家,吃饭连张桌子也没有。”

  5. 家业。

    《北史·僭伪附庸传·慕容垂》:“此儿阔达好奇,终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二刻拍案惊奇》卷十:“我们原説,与他夺了人家,要谢我们一千银子。”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想我家自从高祖 闕九员外 靠着天理,做起一分人家。”

  6. 未嫁前的夫家。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江小娘 在家,初意要替他寻个人家,急切里凑不着巧。”《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嘱咐他见了姑娘,千万莫问他有人家没人家的这句话,是个入门问讳的意思。” 田汉 《获虎之夜》:“现在也不必恨他了,反而叫我们给 莲儿 选了家好人家。”

  7. 别人;他人。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又人家治国,舟船城郭,何得不护?”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成 ( 李成 )官至尚书郎,其山水寒林,往往人家有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岂知你所为不义若此!点污了人家儿女,岂是君子之行!” 闻一多 《画展》:“反正人家不是傻子,咱们的底细,人家心里早已是雪亮的。”

  8. 指某个人或某些人,同“ 他 ”或“他们”相近。如:你快去吧,人家快要等死了。

  9. 对人称自己。

    唐 张鷟 《游仙窟》:“人家不中物,渐渐逼他来。”《西游记》第三一回:“你这泼猴,其实惫懒!怎么上门子欺负人家!” 张天翼 《谭九先生的工作》:“我的茶呢?人家忙得要死,吃了茶就要有事去。”

  10. 10.与名词连用表示身份。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他起初因见父亲是个武出身,受那外人指目,只説是个武弁人家。”《儒林外史》第一回:“只因你父亲亡后,我一个寡妇人家,只有出去的,没有进来的。” 朱自清 《笑的历史》:“又过了三四年,她们告诉我,姑娘人家要斯文些,笑是没规矩的。”

引证解释

⒈ 他人之家。

《国语·晋语二》:“里克曰:‘弑君以为廉,长廉以骄心,因骄以制人家,吾不敢。’”
韦昭注:“因骄以裁制人之父子,吾不敢为也。”
汉王符《潜夫论·释难》:“故大屋移倾,则下之人,不待告令,各争其柱之。仁者,兼护人家者,且自为也。”

⒉ 民家,民宅。

《史记·六国年表序》:“《诗》《书》所以復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
《汉书·佞倖传·邓通》:“於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后汉书·献帝纪》:“己酉, 董卓焚洛阳宫庙及人家。”
《朱子语类》卷九十:“广西贺州有一人家,共一大门,门里有两廊,皆是子房,如学舍僧房。”
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在这一点上,执政府颇象寻常的人家,而不象堂堂的‘执政府’了。”

⒊ 住户。

唐杜牧《山行》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宋余靖《晚至松门僧舍怀寄李太祝》诗:“蓼浦初闻雁,人家半在船。”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刘大白《旧梦》诗:“小草,你妆饰了富贵人家底庭园,却受够了他们底芟夷和蹂躏。”

⒋ 家庭。

明唐顺之《凤阳等处灾伤疏》:“且江北人家素无积蓄。”
《红楼梦》第七回:“倘或亲友知道了,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王法规矩都没有。”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人家不象个人家,吃饭连张桌子也没有。”

⒌ 家业。

《北史·僭伪附庸传·慕容垂》:“此儿阔达好奇,终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我们原説,与他夺了人家,要谢我们一千银子。”
清李渔《奈何天·虑婚》:“想我家自从高祖闕九员外靠着天理,做起一分人家。”

⒍ 未嫁前的夫家。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江小娘在家,初意要替他寻个人家,急切里凑不着巧。”
《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嘱咐他见了姑娘,千万莫问他有人家没人家的这句话,是个入门问讳的意思。”
田汉《获虎之夜》:“现在也不必恨他了,反而叫我们给莲儿选了家好人家。”

⒎ 别人;他人。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又人家治国,舟船城郭,何得不护?”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成(李成 )官至尚书郎,其山水寒林,往往人家有之。”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岂知你所为不义若此!点污了人家儿女,岂是君子之行!”
闻一多《画展》:“反正人家不是傻子,咱们的底细,人家心里早已是雪亮的。”

⒏ 指某个人或某些人,同“他”或“他们”相近。

如:你快去吧,人家快要等死了。

⒐ 对人称自己。

唐张鷟《游仙窟》:“人家不中物,渐渐逼他来。”
《西游记》第三一回:“你这泼猴,其实惫懒!怎么上门子欺负人家!”
张天翼《谭九先生的工作》:“我的茶呢?人家忙得要死,吃了茶就要有事去。”

⒑ 与名词连用表示身份。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他起初因见父亲是个武出身,受那外人指目,只説是个武弁人家。”
《儒林外史》第一回:“只因你父亲亡后,我一个寡妇人家,只有出去的,没有进来的。”
朱自清《笑的历史》:“又过了三四年,她们告诉我,姑娘人家要斯文些,笑是没规矩的。”

人家的国语词典

住宅、民家。

如:「几户人家」。

人家的网络释义

人家 (汉语词语)

  • 人家,分基本解释和详细解释,在不同语境下用在不同位置的意义不相同。作为称谓的词语的话,可以是第一人称,指自己,也可以作为第三人称,泛指:他或她。人家作为第三人称使用时,可以暗指:别人(他或她)家的房子。

人家的翻译

英语: household, dwelling, family, sb else's house, household business, house of woman's husband-to-be, CL:
德语: Haushalt, Familie (S)​
法语: les autres, autrui, certaine personne

人家造句

接待客人要热情,不要冷落了人家。
这件事明明是他做得不对,可他连一物降一物都没有,人家能不恼火吗?
人家跟你开个玩笑,你倒认真起来了。
现在,村里许多人家安装了电话,接通了有线电视,再也不像从前那么闭塞了。
我们搞经济建设,不能总跟在人家后面爬行。
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不要总盯着人家的短处。
看见穿短裙就觉得人家作风不好,真是少见多怪。
你批评人家,也要容许人家辩解。
他路过集贸市场,顺手牵羊拿了人家两个桃子。
情随事迁,出狱后,人家都不喜欢他了。
人家是国家级的乒乓球运动员,在他们面前,我只好甘拜下风。
在旧社会,贫苦人家身不由己,被迫当牛作马。
自己没有把握办成的事,不要随便向人家许诺。
本来人家就够窝心了,你还没完没了地唠叨,这不是火上浇油吗?
人家是真心帮助你,你不要起疑心。
他本来不想去,可是人家再三再四地邀请,盛情难却,他只好去了。
他品学兼优,这是有目共睹的,你怎么能任意诋毁人家呢?
贫寒人家的孩子大都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他见人家说好,也紧跟着说好,简直是矮子看戏。
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拥有。

汉字详情

rén [ren]
部首: 220
笔画: 2
五笔: WWW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
四角: 80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代词

(1) 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形容词

人为,人造成的 。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英文翻译

man; people; mankind; someone else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客家话:[梅县腔] ngin2 [沙头角腔] gnin2 [客英字典] ngin2 [海陆丰腔] ngi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n1 ngin2 [东莞腔] ngin2 [宝安腔] ngin2 [台湾四县腔] ngin2 [陆丰腔] gnin3
◎ 潮州话:nang5 (nâng) ring5 (jîng)[揭阳]rê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
jiā,jie,gū [jia,jie,gu]
部首: 322
笔画: 10
五笔: PE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MSO
四角: 30232

详细解释

jiā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 mián),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本义:屋内,住所)

(2) 同本义

家,居也。从宀,豭省声。——《说文》

家人内也。——《易·杂卦传》

上地家七人。——《周礼·小司徒》。注:“有夫有妇,然后为家。”

夙夜浚明有家。——《书·皋谟》

开国承家。——《易·师》

室为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诗·周南·桃夭》注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陶潜《桃花源记》

(3) 引申表示住宅、房屋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4) 又如:家堂(正屋中间的堂屋);家所(家居处所);家堂菩萨(家中供奉的佛祖神灵);家第(家宅;私邸);家间(家里;家中)。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如:连长开会去了不在家;所长在家主持工作

(5) 家庭,人家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墨子·尚同下》

家半三军。——《国语·晋语》

视吾家所寡有者。——《战国策·齐策四》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家绘像祀之。——《明史》

(6) 又如:养家;持家;安家;家第(对对方家庭的敬称);家数(家族;武艺招数、招式);家庙(供奉祭祀祖先的祠堂);家缘(家业,家产);家私(家产);家赀(家私财产);家计(家业,家产)

(7) 指夫或妻

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左传·桓公十八年》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楚辞·离骚》

(8) 又如:家婆(家主婆;当家婆);家公(丈夫);家花(喻自己的妻子);家婆(妻子;主妇)

(9) 家家;每家 。如:家户(每家每户,家家户户);家至户到(到每家每户;遍及每家每户)

(10) 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即卿大夫或卿大夫的采地食邑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论语·季氏》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孟子·梁惠王上》

(11) 又如:家甲(古时卿大夫的私人武装);家主(春秋时对卿大夫的称谓);家老(上古大夫家臣中的长者);家臣(春秋时各国卿大夫的臣属);家邦(本指家和国,亦泛指国家);家国(家与国,亦指国家)

(12) 娘家

卿但暂还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谢家来贵门。

今日还家去。

且暂还家去。

(13) 学术或艺术流派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

(14) 又如:家数(流派风格;家法传统。多用于诗、文、技艺等);家言邪学(自成一家的偏见。儒家指儒家以外的学说)

(15)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分的人

农家少闲月。——白居易《观刈麦》

(16) 又如:农家;厂家;渔家;行家;东家;庄家

(1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工作、担任某种职务的人

地学之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8) 又如:政治家;艺术家;专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作家

(19) 民族 。如:苗家;侗家;傣家

(20) 指某一集团或某一方面 。 如: 三家条约

(21) 家财,财产

皆没其家而迁之蜀。——《史记·吕不韦列传》

(22) 又如:分家;发家;家破人亡;抄家

(23) 朝廷

争先入公家。——《吕氏春秋·贵卒》。注:“公之朝也。”

(24) 又如:汉家(即汉朝);随家(即隋朝);家历(皇朝的历数)

(25) 都城

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周礼》。郑玄注:“国家,国之所居,谓城方也。”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 芜城作帝家。—— 唐· 李商隐《隋宫》

(26) 帝王或太子

三家,三皇也。——《后汉书·马融传》注

(27) 又如:家吏(皇后或太子的官属)

(28) 某人 。如:家伙;家头(一个人叫一家头)

(29) 古代医书上指患某种病的人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伤寒论》

(30) “傢”的古字 。如:家生;家伙点(锣鼓家什的节奏);家器(家庭日常用具)

形容词

(1) 人工饲养或驯养在家中的。与“野”相对 。如:家羽(家养的鸟);家兔;家禽;家兽(人类为了经济或其它目的而驯养的兽类,如猪、牛、羊、马、骆驼、家兔、猫、狗等)

(2) 私家的,个人的 ,与“公”相对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礼记·礼运》

家祭勿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3) 我的 ——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 。如:家父家母(对人称自己父母的谦词);家岳(对人称自己的丈人);家尊(称自己的父亲,家父);家堂(对母亲的称呼)

(4) 内部的;家中的 。与“外”相对。如:家生哨(亦作“家中哨”、“家生肖”。詈词。犹言家盗内贼);家贼(家庭内部的败类。亦指汉奸)

量词

用来计算家庭或企业的多少。如:三家商店;两家人家

动词

(1) 娶妻;成家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 虞之二姚。——《楚辞·离骚》

(2) 又如:家道(成家之道)

(3) 安家;定居

家,居其地曰家。——《正志通》

既去职,遂家于汝州。—— 唐· 韩愈《崔评事墓志铭》

(4) 养家,持家 。如:家克计(持家之道);家法(治家的礼法)

(5) 通“稼”。稼穑。种谷曰稼,收获曰穑

弊也者家也。——《管子·侈靡》

陶家事亲。——《大戴礼·五帝德篇》

(6) 另见 jie

jie

助词

(1) 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成年家;整天家

(2) 另见 jiā

名词

(古汉语)

(1) 古通“姑” 。如:阿家(称婆婆);阿家阿翁

(2) 另见 jiā

英文翻译

house, home, residence; family

方言集汇

◎ 粤语:gaa1 g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a1 [陆丰腔] ga1 [梅县腔] ga1 [宝安腔] ga1 [客语拼音字汇] ga1 [台湾四县腔] ga1 gu1 [客英字典] ga1 [东莞腔] ga1 [海陆丰腔] ga1 gu1
◎ 潮州话:gê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牙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kra/ke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