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施效颦

dōng shī xiào pín [ dong shi xiao pin]
繁体 東施效顰
注音 ㄉㄨㄥ ㄕ ㄒ一ㄠˋ ㄆ一ㄣ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东施效颦 dōngshī-xiàopín

(1) 《庄子·天运》中故事,美女西施因病而皱着眉头,邻居丑女见了觉得很美,就学西施也皱起眉头,结果显得更丑。后人称这个丑女为东施。用“东施效颦”比喻盲目模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

play the ape;blind imitationwith ludicrous effect;look all the uglier by miimicking the beauty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成语辨析

颦;不能写作“频”。

成语用法

东施效颦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东施效顰”嘲讽不顾本身条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坏的人。亦为模仿别人的谦语。

《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成玄英疏:“西施,越之美女也,貌极妍丽。既病心痛,嚬眉苦之。而端正之人,体多宜便,因其嚬蹙,更益其美。是以閭里见之,弥加爱重。邻里丑人见而学之,不病强嚬,倍增其丑。”
颦,《花月痕》第二二回:“一会出来, 秋华堂坐席, 李夫人首座,问起凤来仪酒令, 秋痕一一告诉。三位太太都十分赞赏。 李夫人道:‘我们何不做个东家效顰。’”

东施效颦的国语词典

春秋越国美女西施因患心病而捧心皱眉,同里丑女东施看见觉得十分美丽,于是摹仿西施捧心皱眉,然却更见其丑,结果同里的人纷纷走避或闭门不出。典出《庄子.天运》。后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条件,而盲目胡乱的模仿他人,以致收到反效果。《红楼梦.第三○回》:「宝玉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奇,且更可厌了!』」也作「东家效颦」、「丑女效颦」。

东施效颦的网络释义

东施效颦

  • 东施效颦(dōng shī xiào pín),汉语成语,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 东施效颦造句

    我们在学习别人优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犯东施效颦的错误。
    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东施效颦。
    我穿白色的衣服很漂亮,妹妹皮肤黑,她穿白色衣服并不漂亮,可她非要跟我一样,真是东施效颦啊。
    每一次他的偶像转换形象,他便马上跟风,他这种东施效颦的做法使得许多人偷偷在背后讥笑他。
    模仿别人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否则会沦落到“东施效颦”的地步。
    每个人自有特质,何必如东施效颦般胡乱模仿?
    你别像东施效颦那样愚蠢。
    学得不完整,难免成了东施效颦,反而坏了大事。
    在学习西方文化的时候,必须要懂得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果盲目地学习就容易犯“东施效颦”一样的错。
    做事我们要有自己的主张,东施效颦往往达不到目的的。
    请别再东施效颦,乱唱一气,我的耳朵快受不了了。
    有些事情我们不能一味模仿,不然很容易成为东施效颦的!
    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不能东施效颦。
    莉塔喜欢学那位超级名模,却不知道她自己不过是东施效颦。
    不从主观实际出发,像东施效颦那样,胡乱模仿,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
    现在的人们盲目的崇拜和模仿自己的偶像,真是东施效颦,可笑之极。
    当你试图象哈蒙德一样说话时,反而像东施效颦。
    她气质不好、再怎么模仿明星、也只不过是东施效颦罢了。
    装出来的稳健成熟大有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假与无奈。
    没有一个人对于行为的优越表现是完全东施效颦。

    汉字详情

    dōng [dong]
    部首: 105
    笔画: 5
    五笔: AI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D
    四角: 40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2) 同本义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方边远地方);东村女(即东施);东方作(日出);东记(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

    (4) 特指东西向,与南北向相对 。如:东亩(使田垄东西向)

    (5) 东道主的略称。主人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所以主人称东。如:房东;股东;今天我们作东;东主(东家;店主;房东)

    (6) 春天 。如:东皇(指春种;司春之神);东君(春神);东作(春耕;指春季作物)

    (7) 指厕所 。即“东厕”。旧时厕所设于北房左侧,故称东厕。如:登东(上厕所);东净(厕所);东厮(厕所);东司(厕所)

    副词

    (1) 向东,东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又如:东流(东去的流水);东波(向东流逝之水);东徙(向东迁移)

    英文翻译

    east, eastern, eastward

    方言集汇

    ◎ 粤语:dung1
    ◎ 潮州话:dang1(tang) dong1(tong)

    宋本广韵

    shī [shi]
    部首: 409
    笔画: 9
    五笔: YTB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SOPD
    四角: 08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 yǎn),也声。本指旗帜)

    (2) 旗飘动

    旖施,柔顺摇曳之貌。——《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

    施,旗貌。——《说文》

    旖旎(施)从风。——《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

    (3) 假借为“吔”。给,给予。引申为施舍

    施,予也。——《广雅》

    德施普也。——《易·乾》。释文:“与也。”

    施其功事。——《周礼·内宰》。注:“赋也。”

    齐侯好示务施。——《国语·晋语》。注:“惠也。”

    旅有施舍。——《左传·宣公十二年》

    王施舍不倦。——《左传·昭公十九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图。——《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施予(给,给别人恩惠、财物);施生(施惠于人,给人生路);施人(施恩于人);施香(施舍香火钱);施食(施舍食物);施报(有所施与,则有所报答);施赈(施舍财物救济贫民或灾民);施遣(施舍赠送);施泽(给予恩惠);乐善好施

    (5) 设置;安放

    施于中林。——《诗·周南·兔罝》

    施三川而归。——《史记·韩世家》。正义:“施犹设也。”

    秦政不施。——《汉书·蒯通传》。 师古曰:“施,设也,立也。”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6) 又如:施髟(安上假发);施灵(设置灵堂);施关(设立关卡);施置(处置;安排)

    (7) 施行;实行;推行

    施于有政。——《论语·为政》。包注:“行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汉· 贾谊《过秦论上》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立于王之朝。——《孟子·梁惠王上》

    (8) 又如:施为(施展;作为);施巧(施展巧技);施令,施命(施行政令);施张(施行);施呈(施展);施敬(施行庄敬之教)

    (9) 散布;铺陈

    云行雨施。——《周易·乾卦》

    阴谢阳施。——潘岳《闻居赋》。注:“布也。”

    (10) 又如:施布(散布;传布);施散(布施散发);施属(散布连缀)

    (11) 加;施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苟人事不施于其间,则莽莽榛榛。——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红楼梦》

    (12) 又如:施肥;施朱(涂以红色);施粉(涂粉);施检(加印密封)

    (13) 判罪

    施生戮死。——《左传·昭公十四年》。注:“行罪也。”

    (14) 又如:施行(处决,执行死刑;处置,发落)

    (15) 陈尸示众

    及文公入, 秦人杀 冀芮而施之。——《国语·晋语》

    君子不施其亲。——《论语》

    为大戮施之。——《国语·晋语》

    (16) 用;运用

    施则行。——《礼记·礼器》。疏:“用也。”

    爪牙之士施。——《荀子·臣道》。注:“谓展其材也。”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靡计不施,迄无济。——《聊斋志异·促织》

    名词

    (1) 恩惠,仁慈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

    (2) 又如:报施(报恩)

    (3) 旄羽珥,旗竿头上缀饰物

    楼烦以星施。——《逸周书》

    (4) 姓。施琅 Shī Láng (1621—1696) 中国清朝时将领,福建晋江人。字尊侯,号琢公。初为郑芝龙部将,降清后任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攻灭台湾的郑氏政权。他建议在台湾驻兵屯守,以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为清政府所采纳。封靖海侯

    英文翻译

    grant, bestow; give; act; 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ji6 s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i1 [东莞腔] si1 [客语拼音字汇] si1 [海陆丰腔] shi1 shi5 [梅县腔] she1 [台湾四县腔] sii1 sii5 [沙头角腔] si3 [宝安腔] si1 [陆丰腔] shi5
    ◎ 潮州话:s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式支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mĭesje
    xiào [xiao]
    部首: 425
    笔画: 10
    五笔: UQ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KOK
    四角: 084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交声。“攴”有致力的意思。本义:献出;尽力)

    (2) 同本义

    司城荡意诸来奔,效节于府人而出。——《左传》

    异日韩王纳地效玺。——《史记》

    (3) 又如:效力;效绩(呈献功绩);效玺(呈献国君的印章,表示臣服);效己(贡献一己之力);效芹(自称贡献微薄)

    (4) 明白

    由此效之也。——《荀子·正论》

    乡也,效门室之辨。——《荀子·儒效》

    效,明也。——《方言十三》

    (5) 通“校( jiào)”。考查。考核

    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庄子·列御寇》

    (6) 又如:效试(考核试验);效志(查核心志);效情(验以情理)

    (7) 授还,授

    宣王有志,而后效官。——《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授也。”

    (8) 又如:效官;效业(授官)

    (9) 显示;呈现

    信者效其忠。——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0) 又如:效祉(呈现福祉);效祥(呈露祥瑞)

    (11) 效验,验证

    何以效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12) 效劳,效忠

    杀身自效。——《汉书·李广苏建传》

    动词

    (1) 摹仿;师法

    效,像也。——《说文》。字亦作俲

    效者,为之法也。——《墨子·小取》

    君子是则是傚。——《诗·小雅·鹿鸣》

    民胥傚矣。——《诗·小雅·角弓》

    尤而傚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则而傚之。——《孝经》

    (2) 字又作傚

    教之为言傚也。上行之,下傚之。——《元命苞》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易·系辞上》

    父亲不思报国酬恩,捐躯尽节,效儿女子之计。——《封神演义》

    欲效野夫。——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效学(仿效,学习);效蹙(不善模仿而弄巧成拙);效好(学好);效作(仿作);效戾(效尤);效慕(仿效);效邮(效尤);东施效颦;上行下效

    名词

    (1) 功效;效果;结果

    效亦大矣。——《淮南子·脩务》

    彊弱存亡之效。——《荀子·议兵》

    以德为効。——《汉书·刘向传》

    用兵之效。——宋· 苏洵《六国论》

    效则归于天择。——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自其效观。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战国策·秦策一》

    此其效也(效:效验,验证)。——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药效;生效;失效;无效;投效;肥效;速效;后效;时效;见效;疗效;实效;奏效;特效;成效;有效

    (3) 经验

    外夷战备日新,老将多恃旧效,昧于改图,故致无功。——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英文翻译

    result, effect; effectiveness

    方言集汇

    ◎ 粤语:haau6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hau4 [沙头角腔] hau5 [客英字典] hau5 [海陆丰腔] hau6 hau3 [梅县腔] hau5 [台湾四县腔] hau5 hau3 [宝安腔] hau3 [东莞腔] hau3 [陆丰腔] hau5
    ◎ 潮州话:hau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六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敎去聲開口二等ghrauh/heawɣau
    pín [pin]
    部首: 616
    笔画: 21
    五笔: HIDF
    五行:
    仓颉: YOHWJ
    四角: 214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频,卑声。本义:皱眉) 同本义

    犹如含颦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唐· 李群玉《黄陵庙》

    (2) 又如:颦眉(皱眉);一颦一笑;颦笑(皱眉和欢笑);颦蛾(皱眉);东施效颦(西施病心而捧心皱眉,其里丑女以为美而模仿)

    形容词

    忧愁 。如:颦呻(忧愁叹息)

    英文翻译

    frown, knit brows; with knitted

    方言集汇

    ◎ 粤语:pan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