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丑捧心

lǐ chǒu pěng xīn [ li chou peng xin]
繁体 里醜捧心
注音 ㄌ一ˇ ㄔㄡˇ ㄆㄥˇ ㄒ一ㄣ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指妄学别人而愈见其丑。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庄周《庄子 天运》:“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成语用法

里丑捧心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指妄学别人而愈见其丑。

引证解释

⒈ 参见“东施效顰”。参见“东施效顰”。

《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后以“里丑捧心”指妄学别人而愈见其丑。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里丑捧心,不关西施之嚬矣。”

里丑捧心的网络释义

里丑捧心

  • 里丑捧心,成语,典出《庄子集释》卷五下〈外篇·天运〉。相传春秋时美女西施有心痛病,经常捧心而颦(皱着眉头)。邻居有丑女认为 西施 这个姿态很美,也学着捧心皱眉,反而显得更丑,大家见了都避开她。后因以“里丑捧心”等指妄学别人而愈见其丑。
  • 汉字详情

    [li]
    部首: 708
    笔画: 7
    五笔: JF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G
    四角: 60105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2) 同本义

    裏,衣内也。——《说文》。衣外曰表。

    襦在裏也。——《谷梁传·宣公九年》注

    不罹于裏。——《诗·小雅·小弁》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3) 又如:里衣(内衣,汗衫。指贴身的衣报);里外发烧(指里外都是毛皮缝制的衣服)

    (4) 内,中。与外相反

    裏急暴痛。——《素问·至真要大论》

    肉里之脉。——《素问·刺腰痛篇》

    约定今夜放火,里应外合。——《三国演义》

    (5) 又如:里向(靠里边的;里面);里势(里面);里勾外连(内外勾结);里头大叔(里头,指宫内。指慈禧最宠信的大太监李连英);里牵绵(指饮酒下肚时,好像腹内忽有厚绵暖着一样)

    (6) 时候

    妾身年少里,父母俱倾弃。——宋·佚名《张协状元》

    (7) 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位置;处所

    我这里凭阑望,母亲那里倚门悲。——郑德辉《玉粲登楼》

    (8) 又如:这里,那里;哪里;省里;县里

    名词

    (1) (会意。从土,从田。从“田”,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本义:里弄;街巷)

    (2) 同本义

    里,居也。——《说文》

    里,邑也。——《尔雅》。李注:“居之邑也。”

    里尻也。——《广雅》

    在野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

    于蹶之里。——《诗·大雅·韩奕》

    赋里以人。——《国语·晋语》。注:“廛也。”

    以里听者,禄之以里。——《吕氏春秋·怀宠》。注:“闾也。”

    河洛为王之里。——左思《蜀都赋》。注:“居也。”

    匪仁里其焉宅兮。——张衡《思玄赋》。注:“里宅皆居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诗·郑风·将仲子》

    既行,及里门,门扃未发。——沈既济《任氏传》

    (3) 又如:里门(乡里的门。古代聚族列里以居,里有里门);里闬(即里门,乡里);里闾(里门,乡里)

    (4) 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

    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尚书大传》

    古者七十二家为里。——《论语·譔考文》

    一里八十户。——《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百家为里。——《管子·度地》

    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韩诗外传》

    择其贤民,使为里君。——《管子·小匡》

    (5) 又如:里长(主管一里的人。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尹(里长,里中的长官。即里正);里正图董(乡长、里长一类的人物);里吏(即里尹、里正、里胥)

    (6) 乡里;家乡;故乡

    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史记·滑稽列传》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史记·汲郑列传》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潜《归园田居》

    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江淹《别赋》

    (7) 又如:里籍(籍贯);里豪(乡里中豪强的人);里妪(乡村妇女);里门(故里;故乡)

    (8) 量词。长度单位

    于三十里。——《诗·小雅·六月》

    (9) 又如:华里(市里的旧称);里数;里程;里堠(记里程的土堆)

    (10) 通“理”。地理

    通于沟渠,修堤防,树五谷,通于地里者也。——《说苑·臣术》

    动词

    (1) 居住

    在壄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上》

    悠悠我里。——《诗·小雅·十月之交》

    军社之所里。——《周礼·夏官·量人》

    里仁而美。——《论语·里仁》

    (2) 又如:里布(古代的土地税。里,居也;布,钱也);里舍(私人住宅;同乡里人);里仁(居住在仁者所居之里;与仁人为邻)

    (3) 谓计算路程 。如:里程碑(设于路边计算里数的标志)

    (4) 通“理”。治理

    乃里西土之数。——《穆天子传》

    形容词

    通“悝”。忧伤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诗·小雅·十月之交》

    语尾助词词

    同“哩”

    梅香,你看奶奶做什么里?奶奶看经哩。—— 元· 关汉卿《金线池》

    英文翻译

    unit of distance; village; lane

    方言集汇

    ◎ 粤语:lei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i1 [陆丰腔] li1 [海陆丰腔] li1 li3 [宝安腔] li3 | li1 [客英字典] li3 [客语拼音字汇] li1 li3 [台湾四县腔] li1 li3 [梅县腔] li1
    ◎ 潮州话:l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良士上聲開口三等lix/liiolĭə
    chǒu [cho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NFD
    仓颉: NG
    四角: 1710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鬼,酉声。古人以为鬼的面貌最丑,故从鬼。本义:貌丑。按:在古代,“醜”和“丑”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除作地支和时辰用“丑”以外,都不能写作“丑”。现在“醜”字简化为“丑”)

    (2) 可恶

    醜,可恶也。——《说文》

    耗土之人醜。——《大戴礼记·易本命》

    姱而不醜兮。——《楚辞·橘颂》

    亦孔之醜。——《诗·小雅·十月之交》。传:“恶也。”

    (3) 又如:丑名(恶名);丑言(恶劣的话);丑攀谈(说粗俗话);丑徒(恶徒);丑语(恶劣的话。也作丑话)

    (4) 污秽

    行莫醜于辱先生。——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注:“秽也。”

    (5) 又如:丑秽(丑陋污秽)

    (6) 众多

    醜,众也。——《尔雅》

    在醜夷不争。——《礼记·曲礼》。注:“众也。”

    (7) 又如:丑虏(众多的敌人。也指丑恶的敌人);丑杂(众多杂乱)

    (8) 形貌陋劣 。如:丑露(丑陋;难看);丑状(指形貌丑陋)

    (9) 指事物不好 。如:丑田

    (10) 不光彩,可耻 。如:丑吒(丑事,不光彩的事);丑行(丑恶的行为)

    (11) 类,相同

    比物醜类。——《礼记·学记》

    获匪其醜。——《易·离》

    (12) 又如:丑夷(年辈相同、学业相等的人);丑侪(同类,等辈)

    动词

    (1) 厌恶;憎恶

    醜类恶物。——《左传·文公十八年》

    (2) 又如:丑沮(丑诋毁谤)

    (3) 侮辱;玷污

    秦昭王闻之,而欲丑之以辞。——《吕氏春秋》

    (4) 愤怒

    莫不醜于色。——《淮南子·说林》

    (5) 又如:丑诋(谩骂诋毁);丑辞(谩骂之言);丑诋(辱骂;诋毁)

    (6) 惭愧

    寡人醜乎。——《庄子·德充符》。注:“愧也。”

    (7) 又如:丑比(以曲从阿党为耻);丑剌剌(方言。羞人答答);丑辱(耻辱)

    名词

    (1) 指坏人、恶人 。如:丑逆(叛逆的人);丑徒(叛逆之徒);丑贼生(丑生。骂人的话。畜生,坏蛋)

    (2) 动物的肛门处 。如:去丑(除去动物的肛门)

    (3) 怪异之事

    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荀子·宥坐》

    (4) 传统戏曲中的一种角色,扮演滑稽人物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象爪形。①本义:爪 ②地支的第二位)

    (2) 地支的第二位

    丑,纽也。十二月万物动用事。——《说文》

    (3)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如:一九八五年为农历乙丑年

    (4) 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二月

    (5) 用以纪日

    (6) 用以纪时,即早晨一时至三时

    (7) 十二生肖属牛 。如:丑肉(牛肉);丑宝(牛黄的别称)

    (8) 戏剧中的脚色名 。如:丑三(丑角戴的三绺短须);丑旦(戏剧中饰演女性的丑角)

    (9) 姓

    英文翻译

    clown, comedian; 2nd terrestrial branch

    方言集汇

    ◎ 粤语:cau2
    ◎ 客家话:[梅县腔] zhu3 chiu3 [宝安腔] cu3 (ciu3) [客英字典] chiu3 [台湾四县腔] ciu3 [客语拼音字汇] cu3 [东莞腔] ciu3 [海陆丰腔] chiu3 [陆丰腔] chiu3
    ◎ 潮州话:tiu2 ciu2 (thíu chhí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敕久上聲開口三等ţʰĭəuthriux/thiov
    pěng [peng]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DW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QKQ
    四角: 5505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奉声。本义:两手承托。古多作“奉”)

    (2) 同本义

    捧,两手承也。——《广韵》

    捧馈而哭。——《穆天子传》。注:“捧,两手持也。”

    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后汉书·朱浮传》

    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两手捧头及剑奉之。——晋· 干宝《搜神记》

    (3) 又如:捧戴(托举;扶拥);捧脚(捧承他人的脚。形容随从众多);捧檄(接受诏书为官就任);捧头鼠窜(形容抱头而逃、狼狈至极);捧茗(端茶)

    (4) 拱手 。如:捧手(拱手);捧袂(犹拱手)

    (5) 掬 。如:捧起水来喝了一大口

    (6) 代人吹嘘或奉承、拥戴别人 。如:捧日(拥戴帝王。旧时以日喻帝王)

    (7) 簇拥 。如:捧拥(簇拥);捧心西子(比喻白海棠的娇弱柔美)

    量词

    用于两手能捧的东西 。如:两捧豆子

    英文翻译

    hold up in two hands

    方言集汇

    ◎ 粤语:bung2 fung2 pung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ung3 [沙头角腔] bung3 [梅县腔] bung3 [海陆丰腔] bung3 [客语拼音字汇] bung3 [陆丰腔] bung3 [东莞腔] bung3 [宝安腔] bung3 [台湾四县腔] bu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敷奉上聲開口三等pʰĭwoŋphyungx/phivnk
    xīn [xin]
    部首: 440
    笔画: 4
    五笔: NYN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P
    四角: 33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英文翻译

    heart; mind, intelligence; soul

    方言集汇

    ◎ 粤语:sam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m1 [东莞腔] sim1 [梅县腔] sim1 [陆丰腔] sim1 [沙头角腔] sim1 [海陆丰腔] sim1 [宝安腔] sim1 [客语拼音字汇] xim1 [台湾四县腔] s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林侵A平聲開口三等侵Asĭĕms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