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

dòng cí [dong ci]
繁体 動詞
注音 ㄉㄨㄥˋ ㄘ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动词 dòngcí

(1) 词类中的其特性是主要作谓语语法核心的词,它陈述动作、情况、变化的词,如跑、哭、有、在、听、读、漂动、上升等

verb

引证解释

⒈ 语法上指陈述人或事物的动作、情况、变化的词。

动词的国语词典

表示人、物的行为、动作或事件的发生之词,如鸣、见、有、会等。从动词有无接受之对象来分,有外动词、内动词两类;从它与其他动词连用与否来分,则有一般动词与助动词两类。

动词的网络释义

动词

  • 动词(Verb)一般就是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汇。在英语中,动词按作用和功能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谓语动词,另一类是非谓语动词。
  • <比如> 突跃,突击,突袭等描述动作过程均属动词。
  • 中文语法中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或一种动态变化。一般出现在名词主语或主句后面。
  • 动词造句

    要想正确地使用被动语态,就须注意哪些动词是及物的,哪些是不及物的。特别是一词多义的动词往往有两种用法。解决这一问题唯有在学习过程中多留意积累。
    主要的区分方法莫过于看句子中的词语词性了,是动词的且能够表达动作形态的自然是动态描写。
    爱情本身就是希望,永远是生命的一种希望。爱情是你自己的品质,是你自己的心魂,是你自己的处境,与别人无关。爱情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永远的动词,无穷动。
    我军一鼓作气,攻下了敌人两个据点。
    毕业,是一个沉重的动词。
    不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名词可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要使对象的性质鲜明。因此就得用心去寻找,直至找到那一个名词,那一个动词和那一个形容词。
    再比如一些复杂的句子就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次进行作业了。象这些复杂的句子可以分部分进行仿照。
    代词放在了符合过去时的变位动词前面时,如果它代表一个直接宾语,那么后面的动词要随之发生性数变化。
    这些动词都是指使已知或应是鲜为人知的东西为人所知。
    爱是我们所有人的名词,也是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动词。
    在划拳和击鼓传花的游戏中学生使用了数字。
    毕业是一个沉重的副词,毕业是一个一生难忘的名词,毕业是感动时流泪的形容词,毕业是带着微笑和遗憾离去的动词。
    我对动词一无所知,因为我没有好好学习功课。
    情态动词如果后面跟的是句子,那就说明这个情态动词它的功能主要在这个长句的前面,后面的可能是一个从句,这个从句中的动词不受前面情态动词的影响。
    早晨来到教室,我放下书包,拿出书,大声地读起课文来。
    春光明媚的早上,小丽在宽敞的教室里练毛笔字。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
    她又看见了一只蝴蝶,便调皮地奔过去,蝴蝶上下飞舞,她目不转睛盯着蝴蝶,终于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
    我十分小心地把两只手弯成弧形,然后对准蝈蝈一扣。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

    汉字详情

    dòng [dong]
    部首: 217
    笔画: 6
    五笔: FCL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IKS
    四角: 14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 同本义

    动,作也。——《说文》

    动而健。——《易·彖传》。虞注:“震也。”

    效天下之动者也。——《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

    将终岁勤动。——《孟子》。注:“作也。”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寨中人蜷伏不少动。——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按兵不动;动着(开始下棋);动止(行动和静止;训练调度);动烦(爆发战乱);动转(行动,活动)

    (4) 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风移影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秋风之动容兮。——《楚辞·抽思》

    物莫之能动。——《吕氏春秋·论威》

    夜间,大鱼动。——《韩非子·内储说上》

    (5) 又如:动耽(动弹);动履(走动);动展(伸展;活动);动息(动静;消息);动惮(动静);动程(动身;起程);风吹草动;别动人家的东西;振动;活动;动起(方言。动不动);动移(移动);动步(迈步前行);动不得;不能动

    (6) 动摇;震撼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风雨不动安如山。——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 触动感应;感动

    明则动。——《礼记·中庸》。注:“动,动人心也。”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动性(动心);动心(遇事而心志动摇;感动人心)

    (9) 萌动

    春气动,鲜不疫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做;操作;劳作

    (11) 又如:动作(劳动;耕作);动乖(动不动就违反);动事(兴办事业;日常应用的器具)

    (12) 使用 。如:大动干戈;动支(动用支取);动使(动事。用具;器皿);动筷子;动文

    (13) 改变 。如:动色(脸色改变);动意(改变意向);动一两个字

    (14) 〈方〉∶吃 。如:她向来不动鱼虾;动啖(吃东西)

    副词

    动不动,常常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

    英文翻译

    move, happen; movement, a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ung6
    ◎ 潮州话:dong6 (tǒng)

    宋本广韵

    [ci]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NGK
    五行:
    吉凶:
    仓颉: IVSMR
    四角: 377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2) 同本义

    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

    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

    (4) 诗文中的词语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5) 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

    (6) 状纸;诉讼

    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

    (7) 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

    (8)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动词

    说,告诉

    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英文翻译

    words; phrase, expres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