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亦步亦趨
注音 一ˋ ㄅㄨˋ 一ˋ ㄑㄨ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亦步亦趋 yìbù-yìqū

(1) 《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比喻处处模仿、追随别人

tread in sb's steps;ape sb.at every step;imitate sb.'s every move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成语辨析

亦步亦趋和“人云亦云”都有“缺乏主见;模仿追随别人”的意思。但“人云亦云”指语言上的模仿、追随。亦步亦趋不仅指语言;还有行动上的模仿、追随。

成语用法

亦步亦趋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亦趋亦步”。

《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絶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五:“﹝长蘅﹞初所作诗,既描摩盛唐,苦无独到,及一入宋商邱幕府,则又亦步亦趋,不能守其故我矣。”
秦牧《艺海拾贝·独创一格》:“一切对亦步亦趋、处处模仿那种行为的批评并不是用来批评小孩子和初学者的。”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言公下》:“兹及为矩为规,亦趋亦步。”

亦步亦趋的国语词典

本指学生跟随老师的脚步。语本《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用以形容事事仿傚或追随别人。如:「我们若老是跟在先进国家的后面亦步亦趋,永远不会有自己的成就。」也作「一步一趋」。

亦步亦趋的网络释义

亦步亦趋

  • 亦步亦趋,汉语词汇。
  • 拼音:yì bù yì qū
  • 释义: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以别人为准;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 亦步亦趋的翻译

    日语: 物(もの)まねで行動(こうどう)する
    俄语: идти следом <идти по следам>

    亦步亦趋造句

    并不是说你要亦步亦趋;你得琢磨他们的真实需求。
    中国的改革开放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他以为只要巴结权贵,就能出人头地,结果是当一隻亦步亦趋的哈巴狗而已。
    这些企业不再满足于亦步亦趋。
    对于商品的款式,这家厂商只求亦步亦趋,从未有创见。
    他只知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人云亦云,毫无主见。
    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事情来办,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我独自彷徨在这个寂静的世界,他,她,抑或是它,总在我的前方。我与他们,与自己,亦步亦趋。
    他的拟古诗、拟乐府大都脱离现实,跟着古人亦步亦趋,读来枯燥乏味。
    正在这时,只见一名妙龄女郎搀扶着一名伛偻老者走进客厅,王元坤亦步亦趋紧随其后。
    学习他人长处,不是只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和特色。
    事实上,我现在仍然常常在想,像这样在他身边打转寸步不离亦步亦趋偷窥狂似的行为究竟是不是一个错误。
    紧跟在谭宏后面的是几个乡绅模样的跟屁虫,无不哈着腰亦步亦趋坠在谭宏屁股沟上,一脸的奴颜婢膝样,应是当地狗仗人势的土豪劣绅无疑。
    对于商品的款式,这家厂商只求亦步亦趋,从未有创新。
    太超前往往曲高和寡,得不到市场的认可,但纯粹地克隆别人、亦步亦趋地跟风也不会有好的市场效果。
    不是简单的亦步亦趋就能学习好知识,而是需要以身实践,甚至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刻苦钻研才能学好。
    青年不能躲在他人的庇荫之下,不能跟着人家脚步亦步亦趋,要毅然决然地一人立起,开拓自己的道路,这样才是“青年”。
    不知道你对我有何期待,沉重的压抑之下,依照你的轨迹亦步亦趋。我所做的每件事,对于你而言,都是一种错误。 
    爱研究名家的画,但从不不亦步亦趋,食古不化。
    想到这里,我一闪身,躲过白狼的攻击,脚下未做停留,而是转中宫踏死门,亦步亦趋追上白狼,探手便是一招金针度人,直刺到白狼腰间。

    汉字详情

    [yi]
    部首: 225
    笔画: 6
    五笔: YO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LNC
    四角: 00230

    详细解释

    名词

    (指事。甲骨文字形,在“大”(人)旁加两点,指示两腋所在。“腋”的本字。本义:人腋窝) 同本义

    亦,人之臂亦也。——《说文》。字俗作腋

    胳谓之腋。——《广雅》

    腋在肘后。——《埤苍》

    副词

    (1) 也;也是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战国策·魏策》

    亦盛矣哉。(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亦以明死生之大。(也就是为了用它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以,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亦许(也许);亦然(也是这样)

    (3) 又

    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左传·文公七年》

    (4) 又如:亦且(又,而且);亦复(又)

    (5) 也…也…;又…又… ——连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前面,强调两种动作、行为、状态、事物彼此并列或互相对待。如:亦真亦假

    (6) 不过;仅仅;只是

    寡人之从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左传》

    英文翻译

    also, too; likewise

    方言集汇

    ◎ 粤语:jik6
    ◎ 客家话:[梅县腔] jit8 [东莞腔] jit8 [客语拼音字汇] ya4 yid6 [陆丰腔] jit8 [沙头角腔] jit8 [宝安腔] jit8 [客英字典] jit8 [海陆丰腔] rit8 [台湾四县腔] jit8
    ◎ 潮州话:ia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羊益昔開入聲開口三等jekjĭɛk
    [bu]
    部首: 447
    笔画: 7
    五笔: HIR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LMH
    四角: 212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2) 同本义

    步,行也。——《说文》

    跬步而不敢忘,孝也。——《礼记·祭义》

    王朝步自周。——《书·召诰》

    步路马必中道。——《礼记·曲礼》

    见夫人之步马者。——《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步余马兮山皋。——《楚辞·屈原·涉江》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3) 又如:止步;信步(随意走动;散步);步步虚心(时时虚怀若谷,毫不自满);步阁(步廊,走廊);步趋(行走)

    (4) 以脚步测量远近 。如:步一步两房之间的距离;步景(测量日影);步量(用脚步测量);步弓(丈量土地用的一种木制器具)

    (5) 按照,跟着;跟随

    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毛泽东《浣溪沙》

    (6) 又如:步人后尘;步武(追随前人脚步而行);步趾(犹追随);步趋(追随,效法)

    (7) 踏 。如:步斗(步玄斗。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据说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步舞(踏步起舞)

    (8) 推算;测算

    迎日步气。——《时令论上》

    (9) 又如:步天(测算天体);步漏(推算时刻);步历(推算岁时节候)

    名词

    (1) 脚步,步伐

    纤纤作细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盈盈公府步(方步),冉冉府中趋。——《乐府诗集·陌上桑》

    (2) 又如:方步(斯斯文文的大而慢的步子);放步(迈开大步);阔步(迈大步);碎步(小而快的步子);纵步(放开脚步)

    (3) 古时一举足叫跬(半步);两足各跨一次叫步。今指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唐· 杜牧《阿房宫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4) 又如:跑步;大踏步;步伐(行走的步子);朝门走了两步,停了下来

    (5) 通常是连续发生的一次行动、一个步骤 。如:下一步怎么办;初步(第一阶段)

    (6) 步兵(诸兵种之一)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资治通鉴》

    (7) 又如:步士(步兵);步队(步兵队伍);步骑(步兵与骑兵);步哨(专任警戒的士兵)

    (8) 时运,命运

    於乎有哀,国步斯频。——《诗·大雅·桑柔》

    (9) 又如:不幸落到这一步;后步(余地);地步(处境;景况)

    (10) 埠 ,水边停船处

    宅有新屋,步有新船。——韩愈《柳州罗池庙碑》

    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柳宗元《铁炉步志》

    (11) 姓

    量词

    长度单位,历代不一,周代以八尺为一步,秦代以六尺,为一步

    舆六尺,六尺为步。——《史记·秦始皇本纪》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荀子·劝学》

    英文翻译

    step, pace; walk, stroll

    方言集汇

    ◎ 粤语:bou6
    ◎ 客家话:[梅县腔] pu5 [沙头角腔] pu5 [东莞腔] pu5 [海陆丰腔] pu6 [客英字典] pu5 [台湾四县腔] pu5 [客语拼音字汇] pu4 [宝安腔] pu3 [陆丰腔] p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薄故去聲開口一等bʰuboh/buh
    [yi]
    部首: 225
    笔画: 6
    五笔: YO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LNC
    四角: 00230

    详细解释

    名词

    (指事。甲骨文字形,在“大”(人)旁加两点,指示两腋所在。“腋”的本字。本义:人腋窝) 同本义

    亦,人之臂亦也。——《说文》。字俗作腋

    胳谓之腋。——《广雅》

    腋在肘后。——《埤苍》

    副词

    (1) 也;也是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战国策·魏策》

    亦盛矣哉。(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亦以明死生之大。(也就是为了用它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以,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亦许(也许);亦然(也是这样)

    (3) 又

    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左传·文公七年》

    (4) 又如:亦且(又,而且);亦复(又)

    (5) 也…也…;又…又… ——连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前面,强调两种动作、行为、状态、事物彼此并列或互相对待。如:亦真亦假

    (6) 不过;仅仅;只是

    寡人之从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左传》

    英文翻译

    also, too; likewise

    方言集汇

    ◎ 粤语:jik6
    ◎ 客家话:[梅县腔] jit8 [东莞腔] jit8 [客语拼音字汇] ya4 yid6 [陆丰腔] jit8 [沙头角腔] jit8 [宝安腔] jit8 [客英字典] jit8 [海陆丰腔] rit8 [台湾四县腔] jit8
    ◎ 潮州话:ia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羊益昔開入聲開口三等jekjĭɛk
    qū,cù [qu,cu]
    部首: 716
    笔画: 12
    五笔: FHQV
    吉凶:
    仓颉: GONSM
    四角: 478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走,刍声。本义:快步走)

    (2) 同本义

    趋,走也。——《说文》。按,疾行曰趋,疾趋曰走。”

    走而不趋。——《礼记·王藻》

    帷薄之外不趋。——《礼记·曲礼》

    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庄子·胠箧》

    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往。——《聊斋志异·促织》

    步趋动作。——宋· 苏轼《教战守》

    (3) 又如:趋蹑(快速尾随);趋行(急行;赶路);趋走(疾走);趋风(快走如风。比喻快步向前走或表示向对方致敬);趋趋(小步急行的样子);趋拜(急往拜见)

    (4) 步,行走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古乐府·陌上桑》

    (5) 又如:趋趄(抬腿做出要走的架势);趋跄(步行快慢有节奏,合乎礼节);趋蹲(趋锵。行动整齐而有节奏)

    (6) 古代的一种礼节,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史记·萧相国世家》

    (7) 又如:趋庭(称承受父亲教导);趋出(小步疾行退出。示恭敬);趋走(小步疾行,以示庄敬);趋进(小步疾行而前,表示敬意的一种动作)

    (8) 奔赴;趋向

    前者止,后者趋,辇乃止。——《韩非子·外储说下》

    夜趋高邮。——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趋真州扬州。

    尝趋百里外。——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前趋直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9) 又如:局势趋于稳定;大势所趋;趋前;售价已趋上升;趋跄(奔走侍奉);趋走(供差遣奔走;亦作仆役别名);趋厮(供差遣的童仆);趋世(奔走于世俗之事);趋赴(奔赴)

    (10) 追赶,追逐 。如:趋时揽事(赶风头,管闲事);趋名(追求名声);趋求(追求);趋利(追求财利);趋就(追求)

    (11) 归附 。如:趋教(恭敬求教;领教);趋事(趋奉);趋时(时髦);趋跄(趋奉献媚);趋枪(趋抢。趋奉献媚)

    (12) 通“促”。催促

    卫音趋数烦志。——《礼记·乐记》

    使者驰传督趋。——《汉书·食货志上》

    趋具食。——《汉书·酷吏咸宣传》

    令趋销印。——《汉书·高帝纪》

    若不趋降。

    名词

    (1) 志趣

    言眇而趋深。——《论衡·定贤》

    (2) 又如:趋尚(情趣;好尚)

    (3) 节奏

    足蹀《阳阿》之舞,而手会《绿水》之趋。——《淮南子》。高诱注:“趋,投节也。”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hasten, hurry; be attracted to

    方言集汇

    ◎ 粤语:ceoi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