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学舌

yīng wǔ xué shé [ ying wu xue she]
繁体 鸚鵡學舌
注音 一ㄥ ㄨˇ ㄒㄩㄝˊ ㄕㄜ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鹦鹉学舌 yīngwǔ-xuéshé

(1) 鹦鹉学人讲话。常指那些人云亦云,无所创新的人,含有贬义

repeat mechanically in the manner of a trained parrot;parrot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越州大殊慧海和尚》:“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

成语辨析

见“拾人牙慧”(879页)。

成语用法

鹦鹉学舌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鸚鵡学舌”比喻人云亦云,没有主见。

《景德传灯录·越州大殊慧海和尚》:“僧问:‘何故不许诵经,唤作客语?’师曰:‘如鸚鵡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
浩然《艳阳天》第一三一章:“他甚至于非常顽固地想:这不是真的,这是鹦鹉学舌, 韩百安这种人,决不会这么容易被萧长春 ‘同化’过去。”

鹦鹉学舌的国语词典

鹦鹉学人说话。《景德传灯录.卷二八.越州大珠慧海和尚》:「僧问:『何故不许诵经,唤作客语?』师曰:『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后以鹦鹉学舌比喻人云亦云,搬嘴弄舌。

鹦鹉学舌的网络释义

鹦鹉学舌 (成语)

  • 鹦鹉学舌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yīng wǔ xué shé,意思指鹦鹉学人说话。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 鹦鹉学舌的翻译

    日语: おうむ返(がえ)し
    俄语: попугáйничать <повторять как попугáй>

    鹦鹉学舌造句

    我为什么要附和他这种平庸的见解,干这种鹦鹉学舌的蠢事呢?
    我们对任何问题都要有独立的思考,决不能鹦鹉学舌!
    三岁孩子,也只能是鹦鹉学舌,你说一句他跟着学一句。
    所以我们管人云亦云叫"鹦鹉学舌"。
    他这人毫无主见,常常是人云亦云,如鹦鹉学舌。
    我们管人云亦云的说话者叫“鹦鹉学舌”。
    学习上,鹦鹉学舌的方法不可取。
    他只是鹦鹉学舌,拾人牙慧罢了。
    这种鹦鹉学舌的演讲会,我才不想浪费时间去听。
    多么枯燥的讲话!不过是鹦鹉学舌,重复许多人说过的话而已。
    他们不是真正地输出语言,而是鹦鹉学舌。
    她们所知道的全部就是“鹦鹉学舌”似地照抄照搬而己。
    不是让你去鹦鹉学舌般的生搬硬套,而是借鉴其中可以轻松掌握的元素。
    尼尔以前没教过爱瑞儿说话,我很想实践实践看看鹦鹉学舌的程度。
    常听说鹦鹉能言,那也仅限于鹦鹉学舌。
    丁原看见董卓的表现,脑子一转,立马鹦鹉学舌,来了这一出,让董卓无话可说。
    林叶鹦鹉学舌般的重复说了一遍。
    老史一惊,众人也全部回过头来,对这个鹦鹉学舌者发出嘻嘻的窍笑。
    倘若只是诵读,读诗诵经,即使能诵读无数篇,也不过是鹦鹉学舌之类的。
    陈词滥调何足挂齿?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却只好鹦鹉学舌罢了。

    汉字详情

    yīng [ying]
    部首: 514
    笔画: 16
    五笔: MMVG
    五行:
    仓颉: BVPYM
    四角: 774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鸟名,鹦鹉。俗称“鹦哥”

    雨细花零鹦语切,愁肠千万结。——前蜀· 魏承班《谒金门》

    (2) 又如:鹦哥帻(色彩红似鹦哥嘴的头巾);鹦舌(鹦鹉之舌。比喻伶牙利齿)

    英文翻译

    parrot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1

    宋本广韵

    [wu]
    部首: 514
    笔画: 13
    五笔: GAHG
    五行:
    仓颉: MMPYM
    四角: 17127

    详细解释

    (2) ——见“鹦鹉”( yīngwǔ)。鸟名

    英文翻译

    species of parrot

    方言集汇

    ◎ 粤语:mou5

    宋本广韵

    xué [xue]
    部首: 344
    笔画: 8
    五笔: IPB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BND
    四角: 9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 同本义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学习文化知识);学古(学习研究古代典籍)

    (4) 模仿

    笑嘻嘻走到 凤姐身边学舌。——《红楼梦》。又如:学嘴(学舌);调嘴学舌;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学不上来

    (5) 讲述,说

    一五一十向着珍哥、 晁大舍学个不了。——《醒世姻缘传》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唐· 陆龟蒙《鱼具》

    (6) 又如:学舌(说闲话;搬弄是非)

    (7) 讲学

    学,教也。——《广雅》

    叔仲皮学子柳。——《礼记》

    凡学世子及学士。——《礼记·文王世子》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资治通鉴》

    名词

    (1) 学校 。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学,官也。——《广雅·释室》

    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学则三代共之。——《孟子》

    万用入学。——《夏小正》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礼记·王制》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韩愈《进学解》

    (2) 又如:学俸(教师的薪水);学宪(学台);学台(学政);学里(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

    (3) 学问

    天子积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有未达。——清· 刘开《问说》

    是芋视乃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生平为学。——清· 张廷玉《明史》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学耻全牛(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行(学问与品行);才学(才能与学问);绝学(失传的学问);家学(祖传学问)

    (5) 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今日覩卿词学。——《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6) 又如:文学;哲学;地理学;化学;问学于师

    英文翻译

    learning, knowledge; school

    方言集汇

    ◎ 粤语:hok6

    宋本广韵

    shé [she]
    部首: 614
    笔画: 6
    五笔: TDD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JR
    四角: 206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2) 同本义

    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说文》

    兑为口舌。——《易·说卦》

    心在窍为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舌举(舌翘起而不能动。指理屈词穷);舌挢不下(翘起舌头。形容惊讶或害怕的样子);舌刺刺(形容嘴舌不停地说话);舌敞唇穿(舌烂辰破,舌烂唇干);舌簧(巧舌);舌干唇焦(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反复申说、劝道。也作舌敝唇焦)

    (4) 代指言语

    云而使舌。人体委与之。——《国语·周语》。注:“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官也。”

    驷不及舌。——《论语·颜渊》

    (5) 又如:舌辩(能言善辩;争辩);舌摇簧鼓(满嘴胡说;大发议论);舌敝耳聋(指言者舌敝,听者耳聋。意为议论纷繁);舌辨(口才敏捷);舌锋(谓言词犀利);舌人(古代的翻译官);舌端月旦(用言语评论人物);舌剑唇枪(比喻言辞锋利。也作“唇枪舌剑”);舌灿莲花(比喻能言善道)

    (6) 指畚箕外伸的部分。也泛称舌状物 。如:帽舌;鞋舌;火舌

    (7) 指装在铃铎内的锤。亦指管乐器的簧

    遒人以木铎徇于路。——《书·胤征》。孔传:“木铎,金铃木舌。”

    英文翻译

    tongue; clapper of bell; KangXi radical 135

    方言集汇

    ◎ 粤语:sit3 sit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iet8 [陆丰腔] sat8 [台湾四县腔] sat7 set8 [客英字典] set8 [海陆丰腔] sat7 [梅县腔] shat8 [客语拼音字汇] sad6 sed6 [东莞腔] set8 [宝安腔] set8
    ◎ 潮州话:zi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五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下刮黠合入聲合口二等ghruat/hoatɣw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