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丙纶
(1) 即聚丙烯纤维,一种合成纤维,多用于制造地毯、渔网、绳索及滤布等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合成纤维的一种,质轻,耐磨,吸水性小,制成的衣物不易走样。工业上用来制造绳索、滤布、渔网等。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首先,穿上一薄层合成材料,比如丙纶,这可以使汗水迅速远离你的身体。
2、丙纶、羊毛或其他可吸汗和具保温性能的织物,这样就可在身体潮湿的情况下保持暖和。
3、避难所采用100%丙纶材料,可由一人在一分钟里支起,也可收成马蹄形或扁平形以方便运输。
4、本文根据丙纶纺粘布的生产实践,通过分析成网输送带的有关技术指标,提出了正确选择和使用成网输送带的方法。
5、丙纶是聚丙烯纤维的商品名称,它是由丙烯作原料经聚合、熔体纺丝制得的纤维。
6、丙纶纺纱项目拥有自主研发的10多项专利,转杯纺高粗纱填补国内空白。
7、弹性最好的是纯毛地毯,其次是腊纶地毯,再次是锦纶和丙纶地毯。
8、从而生产出既具有丙纶编织布强度高的性能,又具有涤纶非织布的反滤、排水、隔离等功能的优质复合土工布。
9、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了等离子体处理后丙纶纤维的表面形态和表面接触角的关系。
10、在引进的生产线上开发生产了具有更高粘合性能,高柔软,高速纺的丙纶短纤维,并探讨了这种纤维的产品特性。
11、通过改善聚丙烯熔体的流变性能、调整拉伸和变形工艺、控制卷绕张力和油剂加入量,可有效地提高丙纶BCF的卷曲性能。
12、以聚丙烯切片及添加分散染料的可染母粒为原料,采用共混熔融纺丝方法制备染色改性丙纶。
13、研究了表面改性丙纶对水泥砂浆制品的增强作用。
14、叙述阻燃丙纶空气变形纱机舱座椅面料的织造工艺,重点为GTM-88型专用挠性剑杆织机的上机工艺参数的确定。
15、采用共混纺丝的方法将碳纳米管加入到丙纶中,并且通过测量其摩擦静电荷量来研究其抗静电性能的变化。
16、远红外丙纶织物是一种新型的保健纺织品。
17、本文介绍了丙纶纺粘法非织造布作为保暖材料在新疆牧区畜牧暖棚上的应用。
18、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酸接枝处理可明显提高丙纶纤维的上染率。
19、探讨了改性丙纶经氩等离子体处理的工艺条件及处理后纤维的性能及表面形态。
20、根据生产实际,探讨了丙纶BCF毛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21、采用稳泡的阻燃涂层胶对丙纶织物进行泡沫阻燃涂层整理。
22、作者研究了热定型条件对丙纶弹性回复率的影响,并将回弹率与纤维的其它力学性质作了对比。
23、公司生产各种规格的弹力丝,如涤纶弹力丝、丙纶弹力丝、包覆纱等。
24、分析了T30S,Z30S两种切片及其纺丝拉伸等工艺对粗旦丙纶长丝不匀率的影响。
25、用H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对丙纶纤维进行处理,用光谱方法测量了处理时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
26、以自制聚丙烯为原料,生产出性能指标优良的发光丙纶。
27、我公司生产的高强丙纶单丝,具有高强度的同时,还保持了良好的伸度,以及优良的热收缩率。
28、着重探讨了细旦丙纶的拉伸性能和加弹变形性能。
29、分析了各种对丙纶纺粘非织造布物理性能的影响因素。
30、采用一种无卤阻燃剂和自制抗滴落剂对丙纶进行改性试验研究。
丙纶的网络释义
丙纶
丙纶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本义:鱼尾。《尔雅·释鱼》曰:‘鱼枕谓之丁,鱼肠谓之乙,鱼尾谓之丙’。乙之象鱼肠,丙之象鱼尾,可无庸说。”)
(2) 鱼尾
鱼尾谓之丙。——《尔雅》
(3) 假借为天干的第三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其日丙丁。——《礼记·月令》
丙刚丁柔。——《广雅·释天》
(4) 如:丙子、丙戍、丙寅以纪年;丙科(汉代考试的第三等科目);丙夜(即三更。半夜,夜中子时)
(5) 古代以十干配五方,丙为南方之位,因以指南方
丙位南方,万物成炳。——《说文》
(6) 又如:丙向(南向,即朝南)
(7) 五行中丙丁属火,因以为火的代称。丙为阳火,丁为阴火 。如:丙丁神(火神);付丙(烧掉)
(8) 在可数序列中的第三个 。如:丙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biang3 [海陆丰腔] biang3 [客英字典] biang3 [台湾四县腔] biang3 [客语拼音字汇] biang3 [宝安腔] biang3 [东莞腔] biang3 [陆丰腔] biang3
◎ 潮州话:bian2 (pía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丙 | 兵永 | 幫 | 庚三開 | 上聲 | 梗 | 開口三等 | 梗 | 庚 | pĭɐŋ | piengx/pyank |
详细解释
guān
名词
(1) 用青丝带做的头巾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又如:纶羽(头戴纶巾,手执羽扇。多形容飘逸潇洒或儒雅风流的风度)
(3) 昆布 。如:纶布(昆布。海藻类植物。可供食用、药用)
(4) 另见
lún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仑( )声。本义:青丝绶带,古代官吏系印所用)(2) 同本义
纶,青丝绶也。——《说文》。按,秦汉百石官佩此绶,非经纬织成,但合青丝绳辫纠之者,所谓宛转绳也。
其出如纶。——《礼记·缁衣》。注:“今有秩啬夫所佩也。”
五两之纶。——《法言·孝至》。注:“如青丝绳也。”
(3) 又如:纶巾(古时以青丝带编成的头巾);纶连(由丝绶编结而成的网状物);纶组节约(古时葬礼以丝绵裹尸,再以丝带缠束)
(4) 钓鱼竿上的丝线
翠纶桂耳,反所以失鱼。——《文心雕龙·情采》
(5) 又如:纶返(收回钓丝);纶竿(钓鱼竿)
(6) 合成纤维 。如:锦纶;涤纶;纶组(丝绵)
(7) 指帝王的诏书旨意 。如:纶旨(圣旨);纶言(帝王诏令的代称);纶命(天子的诏命);纶书(诏书);纶章(诏书)
(8) 通“伦”。伦理 。如:纶理(伦理)
(9) 地名 。春秋虞邑。在今河南省虞城县东南三十里
(10) 姓
动词
(1) 整理丝线
之子于钓,言论之绳。——《诗·小雅·采绿》
(2) 又如:纶经(经纶。整理丝缕)
(3) 治理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4) 又如:经纶(筹画治理)
(5)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