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ún,guān [lun,guan]
部首 纟部(纟部)
笔画 7画
结构 左右结构
部首为纟部(纟部),总笔画7画,五行属火,姓名学姓,吉凶寓意:吉

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4
统一码 7EB6
仓颉 VMOP
郑码 ZORR
四角号码 28112
电码 4858
区位码 3458
姓名学
五笔 XWXN
注音 ㄌㄨㄣˊ,ㄍㄨㄢ,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5513435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五行分析

根据纶的五行属性火,推荐搭配:

宜配:木、土属性字

姓名学分析

根据姓名学分析,纶字:

吉凶寓意

该字在姓名中的吉凶寓意:

性别倾向

该字在起名时的性别倾向:

男女通用

常见搭配

该字在姓名中的常见搭配:

青纶、垂纶、缗纶、沈纶、纤纶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名〉

  1. 用青丝带做的头巾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又如:纶羽(头戴纶巾,手执羽扇。多形容飘逸潇洒或儒雅风流的风度)

  3. 昆布。如:纶布(昆布。海藻类植物。可供食用、药用)

  4. 另见lún

〈名〉

  1.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仑(lún)声。本义:青丝绶带,古代官吏系印所用)

  2. 同本义

    纶,青丝绶也。——《说文》。按,秦汉百石官佩此绶,非经纬织成,但合青丝绳辫纠之者,所谓宛转绳也。

    其出如纶。——《礼记·缁衣》。注:“今有秩啬夫所佩也。”

    五两之纶。——《法言·孝至》。注:“如青丝绳也。”

  3. 又如:纶巾(古时以青丝带编成的头巾);纶连(由丝绶编结而成的网状物);纶组节约(古时葬礼以丝绵裹尸,再以丝带缠束)

  4. 钓鱼竿上的丝线

    翠纶桂耳,反所以失鱼。——《文心雕龙·情采》

  5. 又如:纶返(收回钓丝);纶竿(钓鱼竿)

  6. 合成纤维。如:锦纶;涤纶;纶组(丝绵)

  7. 指帝王的诏书旨意。如:纶旨(圣旨);纶言(帝王诏令的代称);纶命(天子的诏命);纶书(诏书);纶章(诏书)

  8. 通“伦”。伦理。如:纶理(伦理)

  9. 地名。春秋虞邑。在今河南省虞城县东南三十里

〈动〉

  1. 整理丝线

    之子于钓,言论之绳。——《诗·小雅·采绿》

  2. 又如:纶经(经纶。整理丝缕)

  3. 治理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4. 又如:经纶(筹画治理)

  5. 另见guān

详细解释

guān

名词

(1) 用青丝带做的头巾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又如:纶羽(头戴纶巾,手执羽扇。多形容飘逸潇洒或儒雅风流的风度)

(3) 昆布 。如:纶布(昆布。海藻类植物。可供食用、药用)

(4) 另见 lún

lún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仑( lún)声。本义:青丝绶带,古代官吏系印所用)

(2) 同本义

纶,青丝绶也。——《说文》。按,秦汉百石官佩此绶,非经纬织成,但合青丝绳辫纠之者,所谓宛转绳也。

其出如纶。——《礼记·缁衣》。注:“今有秩啬夫所佩也。”

五两之纶。——《法言·孝至》。注:“如青丝绳也。”

(3) 又如:纶巾(古时以青丝带编成的头巾);纶连(由丝绶编结而成的网状物);纶组节约(古时葬礼以丝绵裹尸,再以丝带缠束)

(4) 钓鱼竿上的丝线

翠纶桂耳,反所以失鱼。——《文心雕龙·情采》

(5) 又如:纶返(收回钓丝);纶竿(钓鱼竿)

(6) 合成纤维 。如:锦纶;涤纶;纶组(丝绵)

(7) 指帝王的诏书旨意 。如:纶旨(圣旨);纶言(帝王诏令的代称);纶命(天子的诏命);纶书(诏书);纶章(诏书)

(8) 通“伦”。伦理 。如:纶理(伦理)

(9) 地名 。春秋虞邑。在今河南省虞城县东南三十里

(10) 姓

动词

(1) 整理丝线

之子于钓,言论之绳。——《诗·小雅·采绿》

(2) 又如:纶经(经纶。整理丝缕)

(3) 治理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4) 又如:经纶(筹画治理)

(5) 另见 guān

英语翻译

green silk thread or tassel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1 leon4

宋本廣韻

百度释义

[ lún ]

1. 钓鱼用的线:垂纶。

2. 古代官吏系印用的青丝带。

3. 现用作某些合成纤维的名称:锦纶。涤纶。

[ guān ]

1. 〔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2. (綸)

现代汉语词典

纶guān
纶巾(…jīn);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羽扇~。另见lún。

纶lún
(1)(名)青丝带子。
(2)(名)钓鱼用的丝线。
(3)(名)指某些合成纤维。

康熙字典

綸【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力迍切《集韻》《韻會》龍春切,𠀤音倫。《說文》靑絲綬也。《後漢·輿服志》百石靑紺綸,一采宛轉繆織,長丈二尺。

《廣韻》絲綸。《釋名》綸,倫也,作之有倫理也。《易·屯卦》君子以經綸。《疏》綸謂綱也,以織綜經緯。《禮·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疏》綸麤於絲。《後漢·章帝紀》吹綸絮。《註》綸似絮而細。

《易·繫辭》故能彌綸天地之道。《釋文》京房云:綸,知也。王肅云:綸,纏裹也。荀云:綸,迹也。

《詩·小雅》之子于釣,言綸之繩。《傳》綸,釣繳也。

《莊子·齊物篇》而其子又以文之綸終。《音義》綸,琴瑟絃也。

草名。《爾雅·釋草》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博物志》綸似宛轉繩。

姓。《魏志》孫文懿臣綸直。

地名。《左傳·哀元年》虞思於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註》綸,虞邑。

《集韻》盧昆切,音論。義同。

《廣韻》古頑切《集韻》姑頑切,𠀤音鰥。靑絲綬。《北堂書鈔》晉紀云:王敦欲伐甘卓,遣使送白綸巾與卓,卓不取。

謝萬著白綸巾。《正字通》綸巾,巾名。世傳孔明軍中嘗服之。俗作𥿑

《韻補》叶閭員切。《道藏·元始歌》黃庭戊巳無流源,徹通五藏十二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綸【卷十三】【糸部】

靑絲綬也。从糸侖聲。古還切

说文解字注

(綸)糾靑絲綬也。各本無糾字。今依西都賦李注、急就篇顏注補。糾、三合繩也。糾靑絲成綬、是爲綸。郭璞賦云。靑綸競糾。正用此語。緇衣注曰。綸、今有秩、嗇夫所佩也。釋艸。綸似綸。郭曰。今有秩、嗇夫所帶糾靑絲綸。法言。五㒳之綸。李軌云。綸、糾靑絲綬也。今本法言改糾爲如。不可通矣。攷輿服志。乘輿黃赤綬。諸侯王赤綬。諸國貴人相國皆綠綟綬。公侯將軍紫綬。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靑綬。千石、六百石黑綬。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黃綬。百石靑绀綸。一采宛轉繆織。長丈二尺。按繆卽糾字。自黃綬以上、綬之廣皆尺六寸。皆計其首。首多者系細。首少者系粗。皆必經緯織成。至百石而不計其首。合靑絲繩辮織之。有經無緯。謂之宛轉繩。若今人用絲繩如箸粗爲帶者也。緇衣曰。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王言如綸。其出如綍。小雅曰。之子于釣。言綸之繩。召南曰。其釣維何。維絲伊緍。傳云。緍、綸也。綸之繩猶言糾之繩矣。後人用以代經論字。遂使其義不傳。从糸。侖聲。古還切。古音在十三部。

相似汉字

最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