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纶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垂钓。
三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五:“流磻平皋,垂纶长川。”《南史·王彧传》:“ 文帝 尝与羣臣临 天泉池 ,帝垂纶良久不获。” 明 刘基 《题秋江独钓图》诗:“秋风江上垂纶客,知是 严陵 是 太公 ?” 苏曼殊 《与刘半农书》:“不慧比来胸膈时时作痛,神经纷乱,只好垂纶湖畔。”
传说 吕尚 ( 姜太公 )未出仕时曾隐居 渭 滨垂钓,后常以“垂纶”指隐居或退隐。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盖禄厚者责重,爵尊者神劳。故 漆园 垂纶而不顾卿相之贵, 柏成 操耜而不屑诸侯之高。” 北周 庾信 《拟咏怀》诗之二:“赭衣居 傅巖 ,垂纶在 渭川 。” 唐 李颀 《送乔琳》诗:“汀洲芳杜色,劝尔暂垂纶。” 王闿运 《上征赋》:“任治乱之迭运兮,岂妨余之垂纶。”
借指隐士。
唐 杜甫 《奉寄章十侍御》诗:“朝覲从容问幽仄,勿云 江 汉 有垂纶。”
指钓鱼的用具。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五章:“余乃负杖出门,随步所之,遇渔翁,相与闲话,迄翁收拾垂纶,余亦转身归去。”
引证解释
⒈ 垂钓。
引三国魏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五:“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南史·王彧传》:“文帝尝与羣臣临天泉池,帝垂纶良久不获。”
明刘基《题秋江独钓图》诗:“秋风江上垂纶客,知是严陵是太公 ?”
苏曼殊《与刘半农书》:“不慧比来胸膈时时作痛,神经纷乱,只好垂纶湖畔。”
⒉ 传说吕尚 ( 姜太公 )未出仕时曾隐居渭滨垂钓,后常以“垂纶”指隐居或退隐。
引晋葛洪《抱朴子·嘉遯》:“盖禄厚者责重,爵尊者神劳。故漆园垂纶而不顾卿相之贵, 柏成操耜而不屑诸侯之高。”
北周庾信《拟咏怀》诗之二:“赭衣居傅巖,垂纶在渭川。”
唐李颀《送乔琳》诗:“汀洲芳杜色,劝尔暂垂纶。”
王闿运《上征赋》:“任治乱之迭运兮,岂妨余之垂纶。”
⒊ 借指隐士。
引唐杜甫《奉寄章十侍御》诗:“朝覲从容问幽仄,勿云江汉有垂纶。”
⒋ 指钓鱼的用具。
引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十五章:“余乃负杖出门,随步所之,遇渔翁,相与闲话,迄翁收拾垂纶,余亦转身归去。”
垂纶的国语词典
钓鱼。
垂纶的网络释义
垂纶
垂纶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
)声。本义:边疆)(2) 通“陲”。边疆;边境
垂,远边也。——《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
垂,疆也。——《广韵》
寡人无良边垂之臣。——《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战国策·秦策四》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曹植《白马篇》
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荀子·臣道》
(3) 堂檐下靠阶的地方
(4) 又如:垂堂(堂边近阶处屋檐下)
动词
(1) 垂挂
垂带悸兮。——《诗·卫风·芄兰》
垂发。——《后汉书·邓禹传》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垂垂(形容下垂的样子);垂丝(垂下发丝);垂梢(马尾长而下垂);垂涕(哭泣);垂髫(童子未行冠礼前,头发下垂,用以指童年或儿童)
(3) 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音(垂示于文辞);垂则,垂法(垂示法则);垂训(垂示教训)
(4) 赐予 。如:垂盼(优待);垂佑(赐予保佑)
(5) 留传
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韩愈《答李诩书》
(6) 又如:垂名竹帛(名载史册;流芳后世);垂教(留传教训于后世);永垂不朽
(7) 注意;留意 。 如:垂青(看重;见爱);垂顾(看重;宠爱)
(8) 低下,放低 。如:垂意(降意;垂念);垂光(光辉下照)
形容词
(1) 垂直的,与地平面成九十度角度的 。如:垂面
(2) 细长下挂的——多用于树 。如:垂柳;垂丝(下垂的丝状枝条);垂云(低垂的云彩)
副词
接近,快要 。如:垂及(将至);垂毙(垂死):垂没(将死);垂年(晚年,将死之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ui2 [海陆丰腔] sui2 [梅县腔] shui2 shui5 chui2 [宝安腔] sui2 [沙头角腔] sui2 [客语拼音字汇] se2 sui2 [台湾四县腔] sui2 [东莞腔] sui2 [陆丰腔] su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详细解释guān名词 (1) 用青丝带做的头巾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又如:纶羽(头戴纶巾,手执羽扇。多形容飘逸潇洒或儒雅风流的风度) (3) 昆布 。如:纶布(昆布。海藻类植物。可供食用、药用) (4) 另见 lún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仑( )声。本义:青丝绶带,古代官吏系印所用)(2) 同本义 纶,青丝绶也。——《说文》。按,秦汉百石官佩此绶,非经纬织成,但合青丝绳辫纠之者,所谓宛转绳也。 其出如纶。——《礼记·缁衣》。注:“今有秩啬夫所佩也。” 五两之纶。——《法言·孝至》。注:“如青丝绳也。” (3) 又如:纶巾(古时以青丝带编成的头巾);纶连(由丝绶编结而成的网状物);纶组节约(古时葬礼以丝绵裹尸,再以丝带缠束) (4) 钓鱼竿上的丝线 翠纶桂耳,反所以失鱼。——《文心雕龙·情采》 (5) 又如:纶返(收回钓丝);纶竿(钓鱼竿) (6) 合成纤维 。如:锦纶;涤纶;纶组(丝绵) (7) 指帝王的诏书旨意 。如:纶旨(圣旨);纶言(帝王诏令的代称);纶命(天子的诏命);纶书(诏书);纶章(诏书) (8) 通“伦”。伦理 。如:纶理(伦理) (9) 地名 。春秋虞邑。在今河南省虞城县东南三十里 (10) 姓 动词 (1) 整理丝线 之子于钓,言论之绳。——《诗·小雅·采绿》 (2) 又如:纶经(经纶。整理丝缕) (3) 治理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4) 又如:经纶(筹画治理) (5) 另见 英文翻译green silk thread or tassel
方言集汇◎ 粤语:gwan1 leon4
宋本广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