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字在开头的词语
滋润
形容词
中频
使用频率:298
滋阴
中频
使用频率:185
滋味
名词
中频
使用频率:147
滋养品
中频
使用频率:145
滋曼
中频
使用频率:134
滋生
动词
中频
使用频率:133
滋养
动词
中频
使用频率:133
滋垢
中频
使用频率:126
滋繁
中频
使用频率:124
滋溜
拟声词
中频
使用频率:123
滋盛
中频
使用频率:120
滋穴
中频
使用频率:119
滋萌
中频
使用频率:117
滋乳
中频
使用频率:115
滋植
中频
使用频率:113
滋漫
中频
使用频率:112
滋补
形容词
中频
使用频率:111
滋熙
中频
使用频率:109
滋阜
中频
使用频率:109
滋息
中频
使用频率:108
滋蕃
中频
使用频率:107
滋长
动词
中频
使用频率:105
滋荣
中频
使用频率:105
滋秽
中频
使用频率:105
滋闹
中频
使用频率:105
滋濡
中频
使用频率:104
滋膳
中频
使用频率:104
滋议
中频
使用频率:104
滋泥
中频
使用频率:103
滋衍
中频
使用频率:103
滋滋
拟声词
中频
使用频率:101
滋養
中频
使用频率:100
滋助
中频
使用频率:100
滋胤
低频
使用频率:98
滋腴
低频
使用频率:98
滋沥
低频
使用频率:96
滋滑
低频
使用频率:96
滋益
低频
使用频率:95
滋演
低频
使用频率:95
滋扰
低频
使用频率:94
滋培
低频
使用频率:94
滋潤
低频
使用频率:92
滋蔓
低频
使用频率:90
滋动
低频
使用频率:90
滋溷
低频
使用频率:89
滋旨
低频
使用频率:89
滋育
低频
使用频率:88
滋芽
低频
使用频率:88
滋产
低频
使用频率:87
滋液
低频
使用频率:87
"滋"字在中间的词语
"滋"字在结尾的词语
甜滋滋
中频
使用频率:328
漫滋
中频
使用频率:144
喜滋滋
动词
中频
使用频率:143
荣滋
中频
使用频率:136
丛滋
中频
使用频率:136
润滋滋
中频
使用频率:134
阜滋
中频
使用频率:133
横滋
中频
使用频率:131
甘滋
中频
使用频率:130
华滋
中频
使用频率:129
蕃滋
中频
使用频率:127
碧滋
中频
使用频率:123
乐滋滋
中频
使用频率:119
啵滋
拟声词
中频
使用频率:114
緑滋
中频
使用频率:113
润滋
中频
使用频率:112
繁滋
中频
使用频率:110
仙滋
中频
使用频率:109
翘滋
中频
使用频率:109
溢滋
中频
使用频率:102
滋滋
拟声词
中频
使用频率:101
遂滋
中频
使用频率:101
黑滋滋
中频
使用频率:101
痒滋滋
低频
使用频率:99
珍滋
低频
使用频率:98
云滋
低频
使用频率:90
殊滋
低频
使用频率:90
玄滋
低频
使用频率:80
美滋滋
动词
低频
使用频率:16
维滋
低频
使用频率:8
滋的字简介
〈名〉
滋水
滋水出牛饮山白陉谷,东入呼沱。从水,兹声。——《说文》
一名兹水,今名磁河。源出河北省阜平县西部南坨山东,今为潴龙河支流
浆,液汁
墨井盐池,玄滋素液。——左思《魏都赋》
流光驿驿,甘滋泥泥。——邹阳《酒赋》
滋味
丧有疾,食肉饮酒,必有草木之滋焉,以为姜桂之谓也。——《礼记》
〈动〉
通“孳”。滋生;繁殖
滋,益也。——《说文》
无使滋蔓。——《左传·隐公元年》。服注:“益也。”
草木庳小不滋。——《吕氏春秋·明理》
事滋无成。——《左传·襄公八年》
树德务滋,除恶务本。——《书·泰誓下》
又如:滋疑(引起怀疑);滋乳(滋生繁衍);滋漫(滋生蔓延);滋演(滋生演变);滋蕃(滋生繁育);滋茂(植物生长繁茂);滋硕(竹长茂盛);滋荣(生长繁茂)
滋补。供给身体以养分;补养。如:滋阴(滋补阴虚);滋膳(补养的膳食);滋助(滋补)
栽种
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楚辞》
又如:滋培(栽培;养育);滋植(培植)
浸染。如:滋沥(汁液渗滴);滋液(渗透的汁液);滋穴(喷涌泉水的洞穴)
增长(今国之疵,民之病,有滋而无损焉,乌所谓言之效邪?)——王安石《上田正言书二》
又如:滋殖(增加;增长)
〈副〉
更加,愈益——表示程度
去人滋久,思人滋生。——魏源《默觚上》
滋可痛已。(更加使人悲痛。可,值得。已,同“矣”。)——孙文《序》
〈形〉
繁盛;茂盛。如:滋阜(繁盛);滋盛(众多;兴旺);滋繁(益繁;滋生繁多)
味美。如:滋美(美食);滋旨(美好的滋味或意味)
肥腻。如:滋腴(肥腻的荤食);滋膏(脂膏)
脏污,污浊
不获世之滋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滋垢(污垢);滋泥(污浊的烂泥);滋秽(污秽)
组词查询 - 滋的组词
本页面提供汉字的组词查询服务,包含常用词组、词语搭配等详细内容。每个词语都包含拼音和词性,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