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滋味
(1) 味道
词语解释
美味。
《吕氏春秋·适音》:“口之情欲滋味。” 高诱 注:“欲美味也。”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故 孔子 在 齐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言至乐使人无欲,心平气定,不以肉为滋味也。”
味道。
《管子·戒》:“滋味动静,生之养也;好恶喜怒哀乐,生之变也。” 汉 张衡 《南都赋》:“酸甜滋味,百种千名。”《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鼻能审气息,舌能别滋味。” 叶圣陶 《隔膜·潜隐的爱》:“伊从没吃过糖果,也不知道糖果是什么滋味。”
引申指苦乐感受。
《隶释·汉议郎元宾碑》:“加有聪明叡哲之才,博五经之滋味。”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叙兴邦则滋味无量,陈亡国则凄凉可悯。”《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二位老长官好不覩事!想他还掉不下水中滋味,多分又去变鲤鱼玩耍去了。” 清 黄景仁 《重九夜偶成》诗:“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冰心 《拾穗小札·国庆节前北京郊外之夜》:“她看到我们这一阵阵欢乐的火花,她心里是什么滋味?”
引证解释
⒈ 美味。
引《吕氏春秋·适音》:“口之情欲滋味。”
高诱注:“欲美味也。”
三国魏阮籍《乐论》:“故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言至乐使人无欲,心平气定,不以肉为滋味也。”
⒉ 味道。
引《管子·戒》:“滋味动静,生之养也;好恶喜怒哀乐,生之变也。”
汉张衡《南都赋》:“酸甜滋味,百种千名。”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鼻能审气息,舌能别滋味。”
叶圣陶《隔膜·潜隐的爱》:“伊从没吃过糖果,也不知道糖果是什么滋味。”
⒊ 引申指苦乐感受。
引《隶释·汉议郎元宾碑》:“加有聪明叡哲之才,博五经之滋味。”
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上》:“叙兴邦则滋味无量,陈亡国则凄凉可悯。”
《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二位老长官好不覩事!想他还掉不下水中滋味,多分又去变鲤鱼玩耍去了。”
清黄景仁《重九夜偶成》诗:“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冰心《拾穗小札·国庆节前北京郊外之夜》:“她看到我们这一阵阵欢乐的火花,她心里是什么滋味?”
滋味的国语词典
泛指食物酸、甜、苦、辣、咸等味道。
如:「这鱼汤滋味鲜美。」
滋味的网络释义
滋味
滋味的翻译
近义词
反义词
滋味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滋水
滋水出牛饮山白陉谷,东入 呼沱。从水,兹声。——《说文》
(2) 一名兹水,今名磁河。源出河北省阜平县西部南坨山东,今为潴龙河支流
(3) 浆,液汁
墨井盐池,玄滋素液。——左思《魏都赋》
流光驿驿,甘滋泥泥。——邹阳《酒赋》
(4) 滋味
丧有疾,食肉饮酒,必有草木之滋焉,以为姜桂之谓也。——《礼记》
动词
(1) 通“孳”。滋生;繁殖
滋,益也。——《说文》
无使滋蔓。——《左传·隐公元年》。服注:“益也。”
草木庳小不滋。——《吕氏春秋·明理》
事滋无成。——《左传·襄公八年》
树德务滋,除恶务本。——《书·泰誓下》
(2) 又如:滋疑(引起怀疑);滋乳(滋生繁衍);滋漫(滋生蔓延);滋演(滋生演变);滋蕃(滋生繁育);滋茂(植物生长繁茂);滋硕(竹长茂盛);滋荣(生长繁茂)
(3) 滋补。供给身体以养分;补养 。如:滋阴(滋补阴虚);滋膳(补养的膳食);滋助(滋补)
(4) 栽种
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楚辞》
(5) 又如:滋培(栽培;养育);滋植(培植)
(6) 浸染 。如:滋沥(汁液渗滴);滋液(渗透的汁液);滋穴(喷涌泉水的洞穴)
(7) 增长 (今国之疵,民之病,有滋而无损焉,乌所谓言之效邪?)—— 王安石《上田正言书二》
(8) 又如:滋殖(增加;增长)
副词
更加,愈益 ——表示程度
去人滋久,思人滋生。——魏源《默觚上》
滋可痛已。(更加使人悲痛。可,值得。已,同“矣”。)——孙文《序》
形容词
(1) 繁盛;茂盛 。如:滋阜(繁盛);滋盛(众多;兴旺);滋繁(益繁;滋生繁多)
(2) 味美 。如:滋美(美食);滋旨(美好的滋味或意味)
(3) 肥腻 。如:滋腴(肥腻的荤食);滋膏(脂膏)
(4) 脏污,污浊
不获世之滋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滋垢(污垢);滋泥(污浊的烂泥);滋秽(污秽)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ji1 zi1 [宝安腔] zu1 [客英字典] zih1 [海陆丰腔] zih1 [东莞腔] zu1 [台湾四县腔] zih1 [梅县腔] zii1
◎ 潮州话:ze1 ze3(tsur tsùr)[潮阳]zu1 z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兹 | 子之 | 精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ci/zio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滋味)
(2) 同本义
味,滋味也。——《说文》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味者,气之父母也。——《鹖冠子·泰录》
五味六和十二食。——《礼记·礼运》
一镬之味。——《吕氏春秋·察今》
其味皆苦。——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味亦苦。
味苦而微辛。
(3) 又如:味如嚼蜡(比喻诗文枯燥,读后令人心情不舒);入味(有滋味);味口(犹胃口。指食欲);味欲(对美味的嗜好);口味(饮食品的滋味)
(4) 食物
食不二味,坐不重席。——《韩非子》
(5) 体味;体会 。如:味精(体味精深)
(6) 佛教语。六尘之一 。如:味尘(佛教谓六尘之一。谓饮食之五味能使人起贪欲而污真性,故谓味尘)
(7) 旨趣;意义 。如:情味(情调意味);韵味(含蓄的意味);味况(情味和情状);味外味(文字言辞之外的意境、情味)
(8) 气味 。如:茉莉花的香味
动词
(1) 辨别滋味;品尝 。如:品味(品尝);味赏(玩味欣赏)
(2) 用心通过阅读和思考、观察和实验求得知识 。如:味览(用心细览)
量词
——用于中药配方药物的一种为一味
加入几味祛风的药。——《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mi5 [宝安腔] mui3 [客英字典] mui3 mi5 [东莞腔] mui5 [客语拼音字汇] mi4 mui4 [海陆丰腔] mui6 [沙头角腔] mui5 [台湾四县腔] mui5 [陆丰腔] mui6
◎ 潮州话:bhi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未 | 無沸 | 明 | 微合 | 去聲 | 未 | 合口三等 | 止 | 微 | mĭwəi | myoih/mvo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