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腴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指肥腻的荤食。
《南齐书·周颙传》:“何至復引此滋腴,自污膓胃。”《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及 高祖 弘佛教,贵嬪奉而行之,屏絶滋腴,长进蔬膳。”
引证解释
⒈ 指肥腻的荤食。
引《南齐书·周颙传》:“何至復引此滋腴,自污膓胃。”
《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及高祖弘佛教,贵嬪奉而行之,屏絶滋腴,长进蔬膳。”
滋腴的网络释义
滋腴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滋水
滋水出牛饮山白陉谷,东入 呼沱。从水,兹声。——《说文》
(2) 一名兹水,今名磁河。源出河北省阜平县西部南坨山东,今为潴龙河支流
(3) 浆,液汁
墨井盐池,玄滋素液。——左思《魏都赋》
流光驿驿,甘滋泥泥。——邹阳《酒赋》
(4) 滋味
丧有疾,食肉饮酒,必有草木之滋焉,以为姜桂之谓也。——《礼记》
动词
(1) 通“孳”。滋生;繁殖
滋,益也。——《说文》
无使滋蔓。——《左传·隐公元年》。服注:“益也。”
草木庳小不滋。——《吕氏春秋·明理》
事滋无成。——《左传·襄公八年》
树德务滋,除恶务本。——《书·泰誓下》
(2) 又如:滋疑(引起怀疑);滋乳(滋生繁衍);滋漫(滋生蔓延);滋演(滋生演变);滋蕃(滋生繁育);滋茂(植物生长繁茂);滋硕(竹长茂盛);滋荣(生长繁茂)
(3) 滋补。供给身体以养分;补养 。如:滋阴(滋补阴虚);滋膳(补养的膳食);滋助(滋补)
(4) 栽种
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楚辞》
(5) 又如:滋培(栽培;养育);滋植(培植)
(6) 浸染 。如:滋沥(汁液渗滴);滋液(渗透的汁液);滋穴(喷涌泉水的洞穴)
(7) 增长 (今国之疵,民之病,有滋而无损焉,乌所谓言之效邪?)—— 王安石《上田正言书二》
(8) 又如:滋殖(增加;增长)
副词
更加,愈益 ——表示程度
去人滋久,思人滋生。——魏源《默觚上》
滋可痛已。(更加使人悲痛。可,值得。已,同“矣”。)——孙文《序》
形容词
(1) 繁盛;茂盛 。如:滋阜(繁盛);滋盛(众多;兴旺);滋繁(益繁;滋生繁多)
(2) 味美 。如:滋美(美食);滋旨(美好的滋味或意味)
(3) 肥腻 。如:滋腴(肥腻的荤食);滋膏(脂膏)
(4) 脏污,污浊
不获世之滋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滋垢(污垢);滋泥(污浊的烂泥);滋秽(污秽)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ji1 zi1 [宝安腔] zu1 [客英字典] zih1 [海陆丰腔] zih1 [东莞腔] zu1 [台湾四县腔] zih1 [梅县腔] zii1
◎ 潮州话:ze1 ze3(tsur tsùr)[潮阳]zu1 z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兹 | 子之 | 精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ci/zio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臾声。本义:腹下的肥肉)
(2) 同本义
腴,腹下肥也。——《说文》
君子不食圂腴。——《礼记·少仪》
(3) 又
冬右腴。
桀纣之君,垂腴尺余。——《论衡·语增》
(4) 猪狗的肠子
(5) 油脂
稻粱之味,甘而多腴。——《论衡》
形容词
(1) 肥胖;脂肪多;肥美
食止一日,膳无鲜腴。——《南史》
(2) 肥沃 。如:腴田(肥沃的田地);腴沃(肥沃;富饶);腴表(指最肥沃富庶的土地);腴产(肥美的产生。指腴田)
(3) 丰裕
处腴能约。——《晋书》
(4) 美好 。如:丽衣腴食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2 [客英字典] ji2 [台湾四县腔] ji2 [梅县腔] j2 [宝安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逾 | 羊朱 | 以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jyo/ju | jĭ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