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策

biān cè [bian ce]
注音 ㄅ一ㄢ ㄘㄜ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鞭策 biāncè

(1) 马鞭子,也指用鞭子赶马

前有衔辔(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之制(控制),后有鞭策之威。——《荀子·性恶》
spur on;urge forward;challenge

(2) 比喻督促

愿更加鞭策,以成远大。——· 归有光《示庙中诸生》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鞭筴”。马鞭子。

《礼记·曲礼上》:“乘路马,必朝服,载鞭策,不敢授绥。”
《庄子·马蹄》:“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筴之威。”
成玄英疏:“带皮曰鞭,无皮曰筴,俱是马杖也。”
唐李白《日出入行》:“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老残游记>自叙》:“马与牛,终岁勤苦,食不过芻秣,与鞭策相终始,可谓辛苦矣。”

⒉ 鞭打。

宋秦观《代工部文侍郎谢表》:“臣敢不鞭策駑蹇,淬礪钝顽。”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白毫》:“又济寧人某,充总河承舍,畜一驴,日行五百里……二耳中有白毫各长五六寸,行驶则挺出。一日拔去,鞭策不得前矣。”
郭沫若《蔡文姬》第三幕:“﹝蔡文姬﹞与赵四娘同在逃难中,为胡兵所获,受鞭策。”

⒊ 驭马。

《南史·柳仲礼传》:“邵陵王纶亦鞭策军门,每日必至,累刻移时, 仲礼亦弗见也。”

⒋ 驱使;控制。

唐李山甫《又代孔明哭先祖》诗:“尽驱神鬼随鞭策,全罩英雄入网罗。”
巴金《寒夜》十三:“周主任的表情和吴科长的眼光似乎在鞭策着他走向着‘死’。”

⒌ 督促;激励。

三国魏嵇康《答<难养生论>》:“下以嗜欲为鞭策,欲罢不能。”
宋陆游《自勉》诗之二:“旦暮勤鞭策,尘埃痛洗湔。”
明高攀龙《答叶台山书》:“恨禀赋庸下,愈鞭策愈蹇躓不前。”
老舍《四世同堂》五十:“只有受苦才能使大家更恨敌人,更爱国家。这是惩罚,也是鞭策。”

鞭策的国语词典

马鞭子。

如:「求学过程,需要自我鞭策。」

鞭策的网络释义

鞭策

  • 鞭策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biān cè,基本意思是比喻促使、督促。与其读音相同的有编策。出自归有光《示庙中诸生》、《代工部文侍郎谢表》等。
  • 鞭策的翻译

    英语: to spur on, to urge on, to encourage sb (e.g. to make progress)​
    德语: anspornen, antreiben, anstacheln (V)​
    法语: encourager

    鞭策造句

    我把老师的鼓励看成是对自己的鞭策。
    欣赏前人的事迹,看到人类伟大的创造,才能不使自己被眼前的局势弄得悲观,从而鞭策自己,竭尽所能的在当世留下可人的成绩。
    时刻有老师的教导鞭策自己。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但是它时时鞭策着我前进。
    妈妈额头上的那道疤痕一直无声地鞭策着我,催我奋进。
    他唯恐失败,这个念头一直鞭策着他。
    我常常以他为榜样,时时鞭策自己要勤俭节约。
    全社会都尊师重教,这是对教师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那件事一直鞭策着我努力上进。
    你如果不鞭策自己,将永远没有成就。
    我经常用"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鞭策自己。
    历史的脚印鞭策着我们要小心的前进。
    我要用榜样的事迹鞭策自己,努力学习,热爱集体。
    我们要经常鞭策自己,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老师的批评鞭策我奋发向上。
    老师的表扬,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
    老师的教导永远鞭策着我天天向上。
    老师的泪水历历在目,她鞭策着全班同学努力学习。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地鞭策着我不断努力,奋发向上。
    别人看不起你,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激励你;别人不给你好脸色,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鞭策你。

    汉字详情

    biān [bian]
    部首: 901
    笔画: 18
    五笔: AFWQ
    五行: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TJOMK
    四角: 4154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革,便声。本义:皮制的马鞭)

    (2) 同本义 泛指鞭子

    鞭,驱也。——《说文》

    其左执鞭弭。——《国语·晋语》

    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左传·宣公十五年》

    北市买长鞭。——《乐府诗集·木兰诗》

    骏马不劳鞭。——唐· 李白《赠友人》

    (3) 又如:鞭影(马鞭的影子。后以比喻警戒策勉);鞭镫(马鞭与马镫);鞭弭(马鞭和弓)

    (4) 竹根

    新鞭暗入庭,初长两三茎。——张蠙《新竹》

    (5) 又如:鞭笋(植物名。指竹子的根茎生长于地下);鞭茁(初生的鞭笋)

    (6) 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 。如:教鞭

    (7) 古代一种兵器 。如:三棱鞭;钢鞭;九节鞭

    动词

    (1) 打马。泛指鞭打

    使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2) 又如:鞭牛(鞭打春牛以示迎春);鞭石(用鞭击石);鞭草(以鞭击草);鞭楚(用黄荆木条鞭打人)

    (3) 古刑名。鞭笞罪人的刑罚

    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曰。——《史记·伍子胥列传》

    (4) 又如:鞭尸(以鞭抽打尸体。指严厉责罚已死的罪人);鞭墓(即鞭尸);鞭刑(古时用鞭子抽打犯人的刑法)

    英文翻译

    whip; whip; string of firecrackers

    方言集汇

    ◎ 粤语:bi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ien1 bin1 [梅县腔] bien1 bin1 [东莞腔] ben1 [陆丰腔] pian1 [客英字典] bien1 bin1 [台湾四县腔] bien1 bin1 [客语拼音字汇] bian1 [宝安腔] ben1 b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卑連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pĭɛnpjen/pien
    [ce]
    部首: 624
    笔画: 12
    五笔: TGM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DB
    四角: 889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朿( )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2) 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軓前十尺而策半之。——《考工记·舟人》

    则仆执策立于马前。——《礼记·曲礼》

    绕朝赠之以策。——《左传·文公十三年》

    左师为已短策。——《左传·襄公十七年》

    伤吻敝策。——《汉书·王褒传》

    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战国策·赵策》

    执策而临之。——唐· 韩愈《杂说》

    振长策而御宇内。——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策辔(马鞭与马缰);策彗(以带叶竹帚制作的马鞭)

    (4) 策略;计谋

    立盐铁,始张利官以给之,非长策也。——汉· 桓宽《盐铁论·本议》

    惠文、 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汉· 贾谊《过秦论》

    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上策;下策;失策(策略上失误);策无遗算(谋略周密准确,没有遗漏失算之处)

    (6) 中国古代用竹片或木片记事著书,成编的叫做策

    单执一札谓之为简,连编诸简乃名为策。——《左传·序》疏

    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周礼·春官》

    书策稠浊,百姓不足。——《战国策·秦策一》

    (7) 又如:策府(帝王藏书之所);策简(指簿册文书);策牍(简策版牍。后指书写用的纸张)

    (8) 策书。古代君主对臣下封土、授爵、免官或发布其他敕令的文件。引申为策命;策免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乐府诗集·木兰诗》

    (9) 又如:策命(用策书任命);策拜(帝王以策书命官);策文(诏书之类的文告)

    (10) 古代称应试者对答的文字为策。也指一种议论文体

    《治安策》——汉· 贾谊

    《教战守策》——宋· 苏轼

    (11) 又如:策套(科举时代应试者应付策问考试的材料);策学(科举时代供考生应付考试的短文集);策题(科举策试的试题);策第(策试和选评)

    (12) 古代用以计算的筹子(小竹片)

    善数不用筹策。——《老子》

    (13) 又如:策筹(同“筹策”。古代计算工具)

    (14) 卜筮用的蓍草

    詹尹乃端策拂龟。——《楚辞·卜居》

    错龟数策。——《战国策·秦策》

    (15) 又如:端策(把蓍草摆正)

    动词

    (1) 用鞭棒驱赶骡马役畜等。引申为驾驭

    将入门,策其马。——《论语·雍也》

    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汉· 晁错《论贵粟疏》

    策之不以其道。——唐· 韩愈《杂说》

    (2) 又如:鞭策;策马(鞭马);策马飞舆(驾马车疾行)

    (3) 督促;使进步 。如:策厉(督促勉励);策进(促进)

    (4) 拄着;拄着棍杖。引申为搀扶;架起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又如:策杖(执持拐杖。又称扶杖、拄杖);策踵(扶杖接踵而来);策立(站立)

    (6) 谋划;策划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孙子·虚实》

    (7) 又如:策效(谋划效力);策驭(谋划掌握);策选(谋划选取)

    英文翻译

    scheme, plan; to whip; urge

    方言集汇

    ◎ 粤语:caak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ag5 ced5 [台湾四县腔] cet7 cak7 [客英字典] cet7 cak7 [海陆丰腔] cet7 cak7 [梅县腔] cet7 [沙头角腔] ciet7 [陆丰腔] cet7 [宝安腔] cak7 [东莞腔] cak7
    ◎ 潮州话:cê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一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楚革麥開入聲開口二等chrek/chaekʧʰæ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