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动)①觉得符合自己心愿而同意:你~不~当顾问?②希望(发生某种情况):我们都~您做我们的导师。
词语解释
情愿。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就如我现在办的大关,内中我不愿意要的钱,也不知多少。”《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门亲不好作,大约太太也未必愿意。” 赵树理 《登记》一:“ 张木匠 娶了这么个媳妇,当然觉得是得了个宝贝,一九里除了给舅舅拜了一趟年,再也不愿意出门,连明带夜陪着 小飞蛾 玩。”
希望(发生某种情况)。
丁玲 《梦珂》一:“ 梦珂 只愿意把母亲的坟墓修好,筑得正像在书上所看见的一样。” 胡采 《<在和平的日子里>序》:“虽然如此,他还是不愿意别人随便议论他的老上级。”
引证解释
⒈ 情愿。
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就如我现在办的大关,内中我不愿意要的钱,也不知多少。”
《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门亲不好作,大约太太也未必愿意。”
赵树理《登记》一:“张木匠娶了这么个媳妇,当然觉得是得了个宝贝,一九里除了给舅舅拜了一趟年,再也不愿意出门,连明带夜陪着小飞蛾玩。”
⒉ 希望(发生某种情况)。
引丁玲《梦珂》一:“梦珂只愿意把母亲的坟墓修好,筑得正像在书上所看见的一样。”
胡采《<在和平的日子里>序》:“虽然如此,他还是不愿意别人随便议论他的老上级。”
愿意的国语词典
符合心意,情愿。
愿意的网络释义
愿意 (词语)
愿意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页(
),原声。古时“愿、願”各有本义。“愿”义为谨慎,“願”义为“大头”) 谨慎;老实,质朴愿,谨也。——《说文》
思厚不爽曰愿。——《周书·谥法》
无利于上谓之愿。——《韩非子·诡使》
愿而恭。——《书·皋谟》。郑注:“谓容貌恭正。”
则莫能以愿中。——《考工记·弓人》
上愿纠暴。——《周礼·大司寇》
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又如:愿恭(恭谨);愿款(诚挚);愿法(执法恭谨);愿敏(朴实敏悟);愿婉(朴实恭顺);愿懿(朴实诚实);愿民(朴实善良之民)
名词
(1) 大头
願,大头也。从頁,原声。宋公孙願绎字 硕父。——《说文》
(2) 假借为“愿”。愿心,旧时祈祷神佛所许下的酬谢
言願以为质。——《大戴礼记·官人》
众僧祝愿。——《晋书》
(3) 又如:愿力(佛家语。指誓愿的力量);愿行(佛家语。誓愿与修行);愿谓(向神佛祈求并说出自己的意愿)
(4) 心愿;愿望
果不如先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
又乖恳愿。——唐· 李朝威《柳毅传》
动词
(1) 情愿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子》
(2) 又如:愿蠲顶踵(愿意舍身);心甘情愿;愿与人民共患难
(3) 希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孝成王使 括…为将, 括母…愿勿遣。(愿勿遣,希望不要派遣赵括为将。)—— 汉· 刘向《列女传》
愿以闻于官。(希望把这件事报告官府。闻,使上级听见,报告上级。)——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清· 林觉民《与妻书》
(4) 又如:愿你快乐;愿那位最好的人取胜
(5) 仰慕
名声日闻,天下愿。——《荀子·王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gian5 [海陆丰腔] ngien5 ngien6 [客英字典] ngien5 [台湾四县腔] ngien5 [客语拼音字汇] ngian4 [陆丰腔] gnian6 [东莞腔] ngen3
◎ 潮州话:nguang6 (ngũang) 「潮州」nguêng6 (ngũeng 旧时:ngũen)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願 | 魚怨 | 疑 | 元合 | 去聲 | 願 | 合口三等 | 臻 | 元 | ŋĭwɐn | ngyanh/ngvan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2) 同本义
意,志也。——《说文》
心之所谓意。——《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 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通其意。——汉· 贾谊《过秦论》
中有真意。——晋· 陶渊明《饮酒》
不快我意。——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无意则已。——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蔡伦立意造纸。——《齐民要术》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其意深长。——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文章大意;词不达意。亦指念头,想法。如:意投道合(心意投合,志向一致);意故(意思,缘故);意定(认定);意头(心意;想法);意马(意念的马。比喻意念像野马般奔驰,难以驾驭)
(4) 意志;愿望。亦引申为志向
明君在上,便僻不能食其意。——《管子·君臣下》
(5) 又如:意缓心劳(冀求不执着;三心二意);意足心满(非常满足);意树(喻意念。佛教认为人的一切善果、恶果都由意念所生);意宪(意志,意思);意望(愿望,希望)
(6) 胸怀;内心
除尔贪图,祗慎意业。——《云门颂》
(7) 又如:意业(佛教语。指内心的贪、淫、痴等心理行为);意气超迈(器宇轩昂,抱负远大);意概(气概,胸怀);意会(内心领会)
(8) 情意;感情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
(9) 又如:意蕊横飞(非常高兴);意得过(过意得去);意孜孜(情意缠绵);意不过(情意上过不去);意分(交情,情分);意好(感情);意孜孜(情意缠绵貌);意性(情态);意情(情意)
(10) 意气; 气势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
(11) 又如:意大(傲慢);意小(小气,气量小);意局(气度);意脉(气质;情态);意量(气度);意貌(神色);意调(意境);意界(意境,境界)
(12) 意图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楚辞》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聊斋志异·狼三则》
(13) 神情、态度
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三则》
意少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动词
(1) 思念;放在心上 。如:意悬悬(忐忑不安;提心吊胆);意悬(挂念);意顾(挂念)
(2) 意料;猜测
而小人善意。臣意之也。——《管子·小问》
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意北亦尚可以。——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聊斋志异·促织》
不意作缘。——清· 周容《芋老人传》
多以意构。——蔡元培《图画》
(3) 又如:意定(猜定);意度(揣测;设想)
(4) 怀疑
于是天子意梁。——《汉书·梁孝王武传》
(5) 又如:意意似似(意意思思。犹犹豫豫;吞吞吐吐);意疑(怀疑);意忌(疑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5 [梅县腔] j5 [宝安腔] ji5 [客英字典] ji5 [海陆丰腔] ri5 [客语拼音字汇] yi4 [东莞腔] ji5 [陆丰腔] ji5 [台湾四县腔] ji5
◎ 潮州话: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意 | 於記 | 影 | 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ʔĭə | qih/i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