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诺

yǔn nuò [ yun nuo]
繁体 允諾
注音 ㄩㄣˇ ㄋㄨㄛ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允诺 yǔnnuò

(1) 允许;同意

欣然允诺
promise;consent;undertake

词语解释

  1. 允许,同意。

    《元典章·工部三·祇候》:“徒窥其官之所欲应而允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大》:“ 燕子谷 黄八官人 放利债,同往贷之,宜必允诺。”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哥哥的求婚得不到女家的允诺。”

引证解释

⒈ 允许,同意。

《元典章·工部三·祇候》:“徒窥其官之所欲应而允诺。”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大》:“燕子谷黄八官人放利债,同往贷之,宜必允诺。”
巴金《春天里的秋天》:“哥哥的求婚得不到女家的允诺。”

允诺的国语词典

答应、同意。

允诺的网络释义

允诺 (汉字词)

  • 允诺,汉语词汇。
  • 拼音:yǔn nuò
  • 释义:答应;同意。
  • 允诺造句

    我如今处境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法给你什么允诺。
    厂长今天的允诺,我相信是一言九鼎,不是信口开河。
    令嬡私下允诺婚事固然不宜,但事到如今,您老何妨通权达变一下,好让美事成真?
    又战栗,唯恐我的祈求得了允诺。
    站在任意取舍的君临位置,出自人类短期自私的利益,我们造成的破坏速度和范围,要数十倍,数百倍地大于我们允诺苟延残喘的濒危生命。
    这种让食品厂商给出允诺最后却不见成效的例子无所不有。
    这种让食品厂商给出允诺最后却不见成效的例子比比皆是。
    令嫒私下允诺婚事固然不宜,但事到如今,您老何妨通权达变一下,好让美事成真?
    我同意你的意见,但是我仍不能允诺。
    我轻信了他那些花言巧语的允诺。
    明示协定或默示协定所产生的允诺都可具有强制力.
    当时,邹侑根并未轻易允诺,因为在他看来“男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
    多萝西娅认为这是一个美好的允诺。
    我愿意和你一起去,但这不是允诺,别指望我一定去。
    也就是Grant先生,他都允诺把暖气打开,但他根本就没去做。
    我们允诺要把所有汽车都改用前轮驱动工艺。
    该公司允诺就其扩展计划广泛征求意见。
    别这么好管闲事了,我不会告诉你我允诺不讲的事。
    任何主体信守自己的承诺及允诺后不得翻供。
    他遵守提供100英镑的允诺,决不食言。

    汉字详情

    yǔn [yun]
    部首: 209
    笔画: 4
    五笔: CQ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HU
    四角: 2321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以”(呂)字,下为“儿”(人)字。以是任用,用人不贰就是“允”。本义:诚信)

    (2) 同本义

    允,信也。——《说文》

    允,信也;允,诚也。——《尔雅》

    众允。——《易·晋》

    允恭克让。——《书·尧典》

    允也天子。——《诗·商颂·长发》

    命汝作纳言,风夜出纳联命,惟允。——《方言》

    (3) 又如:允元(信任仁厚之人);允直(诚实正真);允忠(忠信)

    (4) 公平

    祖父经,为郡县狱吏,案法平允,务存宽恕。——《后汉书》

    (5) 又如:允正(允当平正);允切(切当);允衷(恰 当);允情(合乎情理);允帖(妥贴,妥当)

    动词

    (1) 答应,许可

    慰留不允。——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允帖(旧时男家向女家求婚,女家表示同意的帖子);允从(允诺,依从)

    (3) 符合 。如:允合(符合);允符(符合);允值(相符,相当)

    (4) 使人信服;受人敬重

    你吃我这杯酒,应允我的话,我才起来。——《儒林外史》

    (5) 又如:允孚(得人心,使人信服);允赖(信赖,依靠)

    (6) 用,使用

    允厘百工。——《书·尧典》

    副词

    (1) 确实,果真

    度其夕阳,豳居允荒。——《诗·大雅·公刘》

    (2) 又如:允袭(确实相合);允臧(确实好;完善);允迪(认真履践或遵循)

    英文翻译

    to grant, to allow, to consent

    方言集汇

    ◎ 粤语:wan5
    ◎ 客家话:[梅县腔] jun1 jun3 [陆丰腔] jun3 [客语拼音字汇] ngiun1 yun1 [东莞腔] jiun1 [客英字典] jun3 [宝安腔] jun1 [沙头角腔] jun1 [海陆丰腔] run1 [台湾四县腔] j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七準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余準上聲合口三等jĭuĕnjynx/jviin
    nuò [nuo]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AD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IVTKR
    四角: 34764

    详细解释

    副词

    (1) (形声。从言,若声。本义:表示)

    (2) 同本义(一般用于上对下、尊对卑或平辈之间,卑对尊用“谨诺” )

    诺,应也。——《说文》。按,应词也。缓应曰诺,疾应曰唯。

    莫敢不诺。——《诗·鲁颂·閟宫》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赵策四》

    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战国策·齐策》

    (3) 又如:诺诺(连声应诺);诺唯(应诺);诺许(许诺;应允)

    (4) 古时批字于公文之尾,表示许可叫“诺”,犹今签字

    是谁画诺谁传诏,一纸明贻万国羞!——清· 黄遵宪《述闻》

    英文翻译

    promise; assent, approve

    方言集汇

    ◎ 粤语:nok6

    宋本广韵